哮喘——熟悉却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哮喘,这个看似普通的呼吸道疾病,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危险?

其实,它不仅广泛流行,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就让悦康兔来给大家聊聊,为什么哮喘绝不能被忽视!

流行程度不同忽视

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哮喘,相当于每20个人中就有1个。

在中国,哮喘同样不容小觑。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按总人口推算,约有4570万成年人受其困扰,这还不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等特殊类型患者。

更重要的是,哮喘的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环境污染、过敏原暴露、气候变化、遗传因素等,都可能让哮喘高发。因此,提高公众认知、推动规范诊疗,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

疾病负担不可忽视

哮喘不仅仅是“喘一喘”那么简单,它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01影响学习和工作:哮喘频繁发作可能导致学生缺课、职场人士请假,影响学业和职业发展。

02增加医疗支出:哮喘需要长期用药,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若控制不佳,还可能因急性发作频繁住院,进一步增加医疗成本。

03影响家庭生活:很多哮喘患者夜间症状较重,长期睡眠质量不佳,影响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

哮喘不仅是患者个人的挑战,也给社会医疗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科学管理哮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减少疾病负担的关键。

疾病后果不可忽视

健康时从不觉得珍贵,失去了才懂得后悔。哮喘在未发作时,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但一旦控制不佳,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01频繁急性发作,导致气道炎症加重,严重时可能诱发呼吸衰竭。

02肺功能逐渐下降,长期不控制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气道重塑,让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

03极端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严重哮喘发作若未能及时救治,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早发现、早治疗、长期规范管理,才能避免哮喘带来的不可逆伤害。

认知误区

很多人对哮喘仍然存在误解,导致了延误治疗甚至错误用药。

误区:哮喘是儿童病,长大就会好?

真相:哮喘是慢性疾病,部分儿童症状可能缓解,但成年后仍有复发风险。

误区:只在发作时用药,平时不用管?

真相:长期规范治疗能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哮喘加重。

误区:吸入药会上瘾,长期使用对身体不好?

真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控制的首选药物,经过严格研究,合理使用不会成瘾,也比不治疗带来的危害小得多。

科学防治哮喘 从自我管理做起

哮喘的管理,患者自己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做到以下几点,哮喘就能被“驯服”。

01按时用药:听医生的,规范使用控制药物,不擅自停药。

02避开诱因:学会识别和规避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烟雾等。

03定期监测:使用峰流速仪,随时掌握自己的气道状况。

04应急预案:熟悉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法,遇事不慌,避免严重后果。

科普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哮喘

悦康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关于“健康知识普及”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号召,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哮喘科普活动,帮助大家:

·正确认识哮喘,打破认知误区,提高疾病管理能力。

·推广规范化治疗,让更多人了解吸入治疗和哮喘控制策略。

·提供实用管理指南,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哮喘,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们携手努力

提高公众对哮喘的认知

改善哮喘管理水平

为每一位哮喘患者

创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广州实验室呼吸健康科普系列作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66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世界罕见病日 | 营养管理 守护罕见病患者的生命之路

    尽管“罕见”似乎听起来与我们距离遥远,但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8000种罕见病,受影响的人数多达3亿。中国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其中一半是儿童。在罕见病的综合治疗领域,营养管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罕见病治疗为什么需要营养(医)师? 许多罕见病(特别是遗传代谢病)涉及代谢异常,患者的饮食管理与代谢改善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专业的营养(医)师便成为不可…

    2025年3月1日
    11200
  • 别让“趁热吃”烫出食管癌!不要超过这个温度→

    在咱中国人的饭桌上,“趁热吃”这三个字那是常常能听到。家里长辈催着,朋友聚餐也这么说,感觉这是在表达关爱。但你可能想不到,这“趁热吃”的习惯,没准儿正悄悄把我们往食管癌的方向推呢! 食管癌在全球八大常见癌症里可是有“一席之地”的。 就拿2020年来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差不多有32万,占全球总数(约60万)的54%,在所有肿瘤里排第六。这一半多的食管癌病例…

    2025年2月15日
    13500
  • 从梦想到现实:人工合成淀粉的突破之旅

    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能源资源短缺等。在寻求解决方案的道路上,一项令人瞩目的科学突破应运而生——人工合成淀粉。 作者 段跃初 黄湘红 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能源资源短缺等。在寻求解决方案的道路上,一项令人瞩目的科学突破应运而生——人工合成淀粉。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内…

    2025年4月13日
    5500
  • 98%基因重合?人类与黑猩猩、小鼠甚至香蕉的深层关联有哪些?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动物园,看着聪明伶俐的大猩猩模仿着人类的动作,或是在实验室里,看到小鼠在迷宫中探索,又或者在餐桌上,品尝着香甜软糯的香蕉,甚至是在烘焙面包时,感受着酵母菌让面团膨胀的神奇魔力……你能想到自己和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生物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图为ai生成 基因相似性:生命同源的密码 随着现代基因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个惊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地球…

    2025年4月23日
    2300
  •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7日,北京气温攀升暖意融融,…

    2025年3月12日
    10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