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与疟疾:一场以毒攻毒的医学奇迹​​——从“发烧疗法”看人类与疾病的博弈史

​​摘要​​

20 世纪初,梅毒和疟疾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却在医学史上上演了一场惊险的“合作”。科学家发现,利用疟疾引发的高烧可杀死梅毒螺旋体,这种“以毒攻毒”的疗法拯救了无数生命,却也因伦理争议和时代局限成为医学史上的特殊注脚。

​​引言:梅毒的致命威胁​​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曾是全球性传播疾病的“头号杀手”。在抗生素发明前,晚期梅毒患者会出现骨损伤、脑膜炎甚至死亡。而疟疾虽同样致命,但其致病机制(疟原虫感染)与梅毒截然不同。两者唯一的关联,竟是“发烧”——梅毒螺旋体无法在高温环境下存活。

​​正文:一场冒险的医学实验​​

​​灵感来源:发烧的“杀菌力”​​

1917 年,奥地利科学家朱利叶斯·瓦格纳 - 尧雷格观察到,疟疾发作时的高烧可抑制梅毒螺旋体活动。他大胆提出:主动感染疟疾,或许能“借发烧杀死梅毒”。

​​案例​​:一名晚期梅毒患者接受疟原虫注射后,体温升至 40℃ 以上,梅毒症状迅速消退。这一疗法使无数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生机。

​​疗法的实践与风险​​

​​操作原理​​:从疟疾患者体内提取含疟原虫的血液,注射给梅毒患者。疟疾发作时,患者体温反复升高,持续数周后梅毒螺旋体被消灭。

​​伦理争议​​:患者需承受疟疾发作的痛苦(如高烧、寒战),且可能感染致命的恶性疟原虫。因此,供血者必须严格筛选,仅限感染温和型疟原虫(如诺氏疟原虫)的个体。

​​辅助药物​​:治疗期间需服用金鸡纳树皮提取物(奎宁前身)控制疟疾症状。

​​诺贝尔奖与时代局限​​

瓦格纳 - 尧雷格因这一发现于 1927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 20 世纪 30 年代后,随着青霉素的发明和抗生素时代的到来,这种高风险疗法逐渐被淘汰。

​​展望: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

​​科学启示​​:疾病间的关联性远超想象。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对“炎症风暴”的研究,也借鉴了类似的多维度干预思路。

​​伦理反思​​:早期疗法虽有效,却暴露了人体实验的伦理边界。现代医学强调“知情同意”与“风险最小化”。

​​技术延续​​:疟疾疫苗研发与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的进步,或许能为未来对抗复杂病原体提供新思路。

​​总结​​

梅毒与疟疾的关联,是人类医学史上一次惊险而富有启发的探索。它证明:疾病的本质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能通过“非常规手段”实现转化。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言:“这一发现展现了科学家的创造力与对人类苦难的深刻共情。”

​​参考文献​​

乔治·C.威廉斯.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中信出版社, 2018.

尹烨. ​​生命密码 3:瘟疫传​​. 中信出版社, 2020.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65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AI医生”上岗了,我们能信任它吗?

    深夜,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智能终端前,新手妈妈扫描孩子的检查报告,几秒钟后,屏幕上的诊疗建议与半小时前值班医生的诊断完全吻合…… 最近,由DeepSeek引发的AI应用热潮席卷医疗领域,智慧医疗话题再度引发热议。日前,北京儿童医院的“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更是让人们对智慧医疗的认知变得更加具象。 当AI“穿上”白大褂,看病这件事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2025年2月25日
    15600
  • 老年人不是越瘦越好!健康体重这样管理~

    老年朋友可以改善身体功能,增强生活独立性,享受充实、健康的晚年生活。 “千金难买老来瘦”至今仍在老年人群中广为流传,很多老年人把瘦视为健康的象征,认为瘦就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带来的健康问题。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瘦真的代表健康吗?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保持适当的体重才是长寿的关键。 太瘦、太胖的健康风险 合适的体重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还直…

    2025年3月18日
    9400
  • 跨院协作,生死时速:1岁女童气道进异物成功获救!

    2月18日下午17点30分,益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接到资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的紧急转诊电话,一名1岁女童甜甜因气道异物导致严重呼吸困难,情况危急,需立即转至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抢救。 1岁女孩甜甜,在家中食用南瓜子后,家属准备给宝宝洗头发,将其头部后仰后,甜甜即刻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无法呼喊等症状。家属尝试抠喉但未见缓解,立即就近送医。 经初步诊断,甜甜为“气道…

    2025年2月25日
    11100
  • 童年迷思:巧克力石头糖怎么做到每颗都不一样的?

    为啥每颗巧克力块都可以长得不一样?明明买到的其他巧克力,大小都差不多啊(是模具啊、浇筑啊啥的导致的标准化)。 之前和小伙伴们聊起小时候怀旧零食,什么「无花果」、「麦丽素」、华华丹(又叫仙丹或者老鼠屎)、西瓜泡泡糖...有提到巧克力石头糖,就是下面这种糖果~有扁的有圆的,形状各异,颜色也不同,宛如一颗颗的小石子,真的像! 那时候的我,脑子里就留下了小小的疑问:…

    2025年3月5日
    11700
  • 痰涂片、痰培养、药敏试验,下呼吸道感染如何检查化验?

    作者:鲁炳怀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肖丹 中日友好医院 教授 对于呼吸道感染来说,实验室检查采集的标本距离病原体越近,明确病原的几率越大。 比如咽拭子,主要反映上呼吸道的情况。当我们怀疑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感染时,是可以采取咽拭子检测的。 但是对于下呼吸道的感染,比如肺部感染,则应该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但BALF的采集可能是有创…

    2024年12月18日
    2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