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单上突然出现“甲状腺结节”几个字,很多人会吓得睡不着觉。其实,甲状腺结节就像皮肤上的痣一样常见,每5个人里就有1-3个人中招。只要科学应对,完全不用慌!
先搞清这3件事,心里就有底了
1、甲状腺在哪儿?
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介绍,它藏在脖子正前方,形状像蝴蝶,负责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的激素。如果摸到脖子有“小疙瘩”,可能就是结节。
2、结节≠癌症
我国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和糖尿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发现,成人(>18岁)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0.5cm)患病率为20.43%,并且指出患病率与年龄、体重指数增加呈正相关。
在甲状腺结节中约8-16%为甲状腺癌,属于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的最常见类型,占比93.75%。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98.7%,我国为84.3%。
3、多数人没感觉
除非结节特别大(超过3厘米)或压迫气管,否则不会出现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关键看这3个检查,别花冤枉钱
1、超声检查
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是后续开展治疗的关键。超声检查是所有已知或怀疑的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方式。
超声提示结节可疑恶性特征包括垂直位、实性(低回声 或低回声为主时)、极低回声、点状强回声(可疑微 钙化时)、边缘模糊或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重点看报告上的C-TIRADS分级:
• 1-3级:良性可能大,每年复查即可
• 4级:可疑恶性,需要穿刺
• 5级:高度怀疑恶性,尽快治疗
2、抽血检查
同时查甲状腺激素(T3、T4)和抗体(如TgAb、TPOAb),能发现甲亢、甲减或桥本甲状腺炎等基础病。
3、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推荐FNAB作为甲状腺结节术前首选的病理诊断方法。对于小于1 cm的结节,仅建议 C-TIRADS分级4B类及以上结节在下述情况行FNAB:
(1)拟行手术或消融治疗前。
(2)可疑结节呈多灶性,或紧邻被膜、气管、喉返神经等。
(3)伴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
(4)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5)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病史。
注意:小于1厘米且良性的结节,医生建议“定期观察”,这不是敷衍你,而是真的没必要过度治疗。
需要治疗的几种情况
对局部受结节压迫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吞咽困难和声音改变等)、进行性快速生长有恶变倾向、异位结节(胸骨后或纵隔内),以及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患者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
日常做好这4点,结节不惹事
1. 饮食
甲状腺结节和合并甲减患者应保证适量碘摄入,碘缺乏是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
合并甲亢:少吃海带、紫菜、虾皮。
2. 情绪
压力大、爱生气的人更容易长结节。每天做10分钟深呼吸,比吃补品管用。
3. 复查
大多数良性结节以及不满足FNAB标准的结节仅需定期随访,不需要特殊治疗,随访间隔一般为6-12个月。
4. 禁忌
不要乱吃散结偏方(可能伤肝);
不要按摩颈部(可能刺激出血)。
关于结节的3个误区
1. “结节大了就会癌变”
错!结节大小和良恶性无关,1毫米的可能是癌,3厘米的也可能是良性。
2. “海鲜吃多了会长结节”
错!沿海地区吃海鲜多,但甲状腺癌发病率反而低于内陆,正常饮食即可。
3. “穿刺会刺激癌细胞转移”
错!细针穿刺不会导致扩散,这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检查。
记住:定期复查就是最好的“定心丸”。与其每天提心吊胆摸脖子,不如记好复查时间,该吃吃该喝喝。医学发展到今天,甲状腺问题早已不是洪水猛兽,科学对待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玉姝,单忠艳,滕卫平.《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1):884-889.
[2]尹经霞,崔龙,蒲丹岚,廖涌.2023年《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解读[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8):1261-1266.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胡萍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