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分析了1965~2015年间近8万名丹麦男性的精液数据,在长达50年的随访中发现,除去基础疾病的影响,精子质量越低的男性,预期寿命越短。
精子强弱常被视为男性生育力的象征,但人们通常不会把它与健康和寿命有太多关联。
然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团队近期发表在英国《人类生殖》杂志上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精子质量与男性预期寿命密切相关,质量差或是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受访专家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滕晓明
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珉
精子能“看出”其他疾病
新研究分析了1965~2015年间近8万名丹麦男性的精液数据,在长达50年的随访中发现,除去基础疾病的影响,精子质量越低的男性,预期寿命越短。
具体而言,精液总活力数(能移动或“游泳”的精子数量)超过1.2亿的男性,预期寿命为80.3岁,而总活力数仅为0~500万的男性,预期寿命缩短了2.7岁。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新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除了生育问题外,精子质量可能是其他潜在疾病的警示信号。
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珉表示,临床上确实有不少患者最初就诊是为了解决不育,但在精子质量检查中意外发现其他健康问题。精子质量下降可提示患上遗传性疾病、生殖系统感染,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甚至是某些肿瘤。新研究告诫大家,健康问题或以精子质量下降为表现,最终或以寿命折损为代价,男性尤需关注。
临床对精子质量进行“全面体检”时,主要有5项核心指标,分别是精子形态(长相是否正常)、液化时间(精液变稀速度)、精子活力(游泳能力)、精子浓度(数量密度)、DNA碎片率(遗传物质完整度)。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滕晓明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
看数量
按照世卫组织的研究,每毫升精液需有至少1500万精子,一次射精总量需达3900万以上,低于该标准为“少精症”,且总体存活率至少达到58%。
看“颜值”
正常形态百分率的参考值下限是4%,且其携带的遗传物质(DNA)需完整,碎片率低于15%。
看状态
合格的精子队伍中,至少要有32%能直线游动。正常精液在室温下从果冻状变为液体状需15~30分钟,若超1小时都未液化,精子就像是在胶水中游动,无法前行。
一生中,男性精子质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趋势。
-
儿童期,生殖器官未开始“启动”生精能力,青春期开始发育,20~25岁才会成熟,其间精子数量少且活性较低、存活率不高;
-
25~35岁,男性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巅峰,精子数量多、游得快、“颜值”高,堪称最佳“育龄”;
-
此后,精子质量开始“走下坡路”,数量、浓度衰减,40岁后活力每年下跌30%,45岁后精子DNA碎片率显著升高,可表现为受孕几率降低、自然流产、后代遗传病风险增加。
谁“杀”死了男人的精子
近年来,“全球男性精子质量下降”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一项对53个国家/地区、5万多份精液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1973~2018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浓度下降51.6%,数量从1.01亿/毫升锐减至约4900万/毫升。
我国趋势整体呈现“双降一升”——浓度降低、活力下降,畸形率持续攀升。不少青壮年男性,甚至是大学生的精子已开始“老弱病残”。
究其原因,两位专家表示,多重因素可对精子构成叠加伤害,而且都是在“伤身”的基础上“伤精”。
不良习惯杀死精子
熬夜可通过扰乱内分泌、降低免疫力等多重机制,让精子会失去活力;久坐时,睾丸血液不畅通,温度可比体温高2℃~3℃,影响生精功能,裤子过紧、常泡温泉也会产生同样的“高温”;运动不足导致的肥胖,不仅使人易患多种代谢疾病,少精症的发病率也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饮食不良营养断供
每天吸烟20支可让精子浓度直降15%~20%,每天摄入40克酒精就会增加畸形率。长期偏好炸鸡、烧烤或甜品等高脂高糖食物,可引发全身“炎症风暴”,睾丸也无法幸免。
缺乏蔬果、水产品、坚果等健康食物,锌、硒、钙和维生素等精子生成所需营养“断供”,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多种疾病瓦解内部
睾丸、附睾发育畸形,染色体异常等先天因素,直接阻断精子生产“源头”;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生殖道感染,恶化精子生成环境,影响生殖系统功能;肿瘤患者放化疗可直接损害生殖细胞,甚至引发“无精症”。
乙肝病毒、腮腺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也会“损伤”精子。
有害物质毒杀细胞
CT、X光、胸透等电离辐射,杀虫剂、除草剂、汽车尾气等有害化学物质,尤其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塑化剂、残留在果蔬表面的农药、海产品中蓄积的重金属,长期接触不仅对身体有直接毒性,还可干扰正常精子生成。
持续高压系统罢工
男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精密的调控节奏可能被打乱,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或泌乳素异常,干扰正常“生精工作”,易出现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上升等问题。
怎么让精子活跃起来
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环境与生殖流行病学家莎娜·斯万教授曾预言:如果精子质量下降趋势得不到扭转,到2045年,男性或将“绝精”。
男性“养精”蓄锐不单是为了生育,更是为了自身健康。
做好防护提“精力”
戒烟限酒,包括电子烟,每日酒精摄入量别超过25克,相当于750毫升啤酒、250毫升红酒、75毫升38度白酒、50毫升50度白酒。
保证作息规律,建议23点前入睡,每日睡足7~8小时;接触化学物质时做好防护;少用塑料制品、少蒸桑拿或泡温泉,多穿宽松棉质内裤。
吃对食物动起来
少吃高糖、高脂以及加工食品,适当吃牡蛎、深海鱼、坚果等来补充锌、硒,以及绿叶菜、西红柿、浆果等富含维生素C及抗氧化物的蔬果。
每周保证3~5次中等强度运动,血液循环加速可增加睾丸供氧;每坐满1小时后,就起身活动5分钟,帮“胯下”散散热。
经常看一看精液
正常精液是乳白色或略带黄色的半流状液体,建议男性定期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尤其是长期接触辐射、工业毒物或高温环境的职业暴露人群。
一旦出现射精疼痛、精液颜色异常、质地变化、异味等情况,及时去生殖医学中心或男科就诊。
性生活要有频率
性生活过频或过少都会影响精子质量,建议参考“性爱频率公式”,即“年龄的首位数×9”,所得乘积十位数的十倍为一个性爱周期的持续天数,个位数是其间的性爱次数,比如53岁男性的性爱频率为“5×9”,得出45,即40天可同房5次。
必要时存份精子
不久前,湖南省唯一一家人类精子库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发出“男性保存一份精子”的倡议。滕晓明建议,以下几类男性可在35岁前保存一份精子:
-
需接受放化疗或男科手术,治疗会损伤生精功能;
-
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
职业暴露(医疗放射工作、核能工业相关工作等);
-
患有遗传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少弱精症;
-
从事军人、消防员、极限运动员等外伤风险较高职业;
-
计划推迟生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