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香港男明星在采访中透露因"飞蚊症"就医,检查后查出视网膜存在两处穿孔,需立即手术干预,消息一出冲上热搜,明星眼健康问题的出现让大众对“视网膜穿孔”有了具象化的认识,更揭示了我国高度近视人群正面临潜在的致盲风险。
今天,让小EYE同学跟你唠一唠“飞蚊症”和“视网膜穿孔”的那些事儿。
飞蚊症:可能是眼底危机的 “预警信号”
很多人都知道眼前有黑线飞来飞去是有“飞蚊症”,却不知道这可能是眼底病变的前兆,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外伤科吴波医生表示,飞蚊症是玻璃体混浊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眼前漂浮黑影、丝状物或絮状物,在明亮背景下更为明显。其成因分为两类:
生理性飞蚊症: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高度近视人群(近视度数≥600度),因玻璃体自然老化形成少量混浊,不影响视力无需治疗,定期观察。
病理性飞蚊症:由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等疾病引发,常伴随三大危险信号:短时间内黑影突然增多、眼前频繁闪过强光(闪光感)、视野边缘出现固定阴影或视力骤降。此时需紧急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视网膜穿孔::眼球里的“墙皮脱落”
而视网膜是我们眼球的“感光底片”,结构精细程度堪比芯片,当视网膜出现裂孔(穿孔)的时候,就像房屋的墙皮出现了裂缝,不及时干预,可能引起整面墙体的坍塌,也就是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穿孔发病的典型过程
玻璃体液化
40岁后玻璃体从凝胶状逐渐液化(该名明星今年54岁,正处高发期)
牵拉撕裂
液化的玻璃体对视网膜产生异常牵拉力
裂孔形成
常见于视网膜最薄的颞上方区域(占所有裂孔部位的68%)
积液脱离
眼内液体经裂孔渗入视网膜下,最终导致全脱离
哪些人容易发生视网膜穿孔
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眼轴每延长1mm,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300%
中老年群体: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是青壮年的7.2倍①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糖波动易致视网膜血管渗漏,血压骤升可能冲破薄弱区②
眼部外伤史:钝挫伤导致视网膜震荡损伤(该名明星曾透露幼年遭遇严重眼外伤)
发生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吴波医生提醒,虽然80%的飞蚊症属于生理性,但当出现以下症状组合时,须在24小时内就医:
闪电状闪光
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引发的电信号异常(每日发作超10次需警惕)
黑幕遮挡感
提示裂孔已导致局部视网膜脱离
视力骤降
中心视力24小时内下降超过3行视力表
视物变形
黄斑区受累的典型表现(如看直线呈波浪形)
如何预防与治疗?
通过检查后发现玻璃体有牵拉的情况,医生会建议进行视网膜的激光光凝,比如是糖尿病、高血压伴随的老年患者,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常规眼科检查,因为一些视网膜裂孔,换着在早期是发现不了任何症状的,检查后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吴波医生特别提醒,如果您有玻璃体混浊的症状,一般不建议做极限运动,比如蹦极、反复倒立、干重活等。视网膜裂孔早期可能无症状,定期筛查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如果出现“预警信号”就要及时就医,以免到发展到中晚期,发生不可逆转的视力损伤。
①Han X, Ong JS, An J, et al. Association of Myopia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in European Descent Participants of the UK Biobank Cohort: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JAMA Ophthalmol. 2020;138(6):671-678.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20.1231
②Ripandelli G, Scassa C, Parisi V, et al. Cataract Surgery as a Risk Factor for Retinal Detachment in Very Highly Myopic Eyes Ophthalmology. 2003;110(12):2355-2361. DOI:10.1016/S0161-6420(03)00797-8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