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居所,近三十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张,其环境状况持续面临严峻挑战,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70年4月22日,首个“世界地球日”在美国应运而生,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群众性环保运动的兴起。
世界地球日,一个专为环境保护设立的全球性纪念日,定于每年的4月22日,其宗旨在于提升公众对当前环境问题的认识,激发民众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期共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质量。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个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首个地球日。当天,由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策划并发起的环保活动,赢得了美国环保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广泛支持。活动覆盖全美,涉及超过2000万人,包括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及各大团体。
参与者通过集会、游行及多种宣传形式,手持受污染地球模型、大幅画作与图表,高呼环保口号,敦促政府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此日,美国国会亦暂停会议,鼓励议员返回选区参与宣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全美三大商业电视网及公共广播系统均对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
此次活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群众性环保运动的先河,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以及绿色和平组织等国际环保组织的创立,均受到了地球日活动的积极推动。地球日由此逐渐演变为全球性活动。
世界地球日的设立,旨在唤醒人类保护地球、守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淡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同时,工业发展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正不断加剧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因此,世界地球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提醒我们持续关注并解决环境问题,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地球生命的“庇护所”——大气臭氧层受损,正引发全球气候异常,成为危及人类存续的全球性挑战。
“地球日”作为现代环保运动的滥觞,对多国环境法规的制定起到了催化作用。1990年4月22日,全球范围内,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超过2亿人共同参与了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齐声呼吁全球环境改善,此举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自此,每年的4月22日被正式确立为“世界地球日”。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积极响应,于每年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时事动态设定年度主题。
时至今日,“世界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吸引超过10亿人参与,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民间环保庆典。
地球日之父
丹尼斯·海斯被誉为“地球日之父”。海斯自幼在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峡谷的优美环境中成长,对大自然怀有深厚情感。进入大学后,尽管主修法律,他仍持续关注环境问题。1969年,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全国大学举办环保演讲会,这一提议激发了海斯,他决定在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也举办类似活动。为此,他前往华盛顿与纳尔逊会面。
海斯向纳尔逊阐述了自己的计划,获得了纳尔逊的高度认可和支持。纳尔逊鼓励海斯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甚至建议他暂时中断学业。海斯毅然决定停学,并将纳尔逊的构想扩展为全国性的社区活动,从而催生了“地球日”。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首个“地球日”,当天,美国约有2000万人参与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此后,海斯在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致力于能源政策研究。他还获得了时任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赏识,担任了太阳能研究所所长。
此后,海斯持续投身于环保事业,1988年,他开始筹划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这一倡议迅速获得了全球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参考来源:新华网、国土资源部网站、《中国国土资源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