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读错的植物 | 槿麻、苎麻、苘麻:没有更难认,只有最难认

麻与棉、丝、毛并列的四大天然纤维,自古以来就深入人们的生活。尽管这些麻类作物在植物分类上各有归属,但它们都以纤维用途著称。即便在当今合成纤维充斥市场的时代,麻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麻类植物种类繁多,构成一个较庞大的家族,包括大麻、槿麻、苎麻、蕉麻、菽麻、苘麻等。

这些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拗口,但它们背后隐藏着不少奥秘。要想解开这些“麻”名谜团,还需从它们的命名渊源说起。

01

槿麻:改良劣质土壤的“英雄”

“麻类”植物中有一类尤为特别。它们具备吸收化学或物理污染土壤的能力,并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自身的养分,因此在改善重金属超标地、旱涝地、盐碱地等劣质土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类植物就是槿麻,也称为洋麻或红麻,是一种生长迅速、成活率高且产量丰富的草本植物。

“槿”,读作jǐn,在古代汉语中蕴含深意。

一方面,它取自“堇”字所代表的饥荒之意,象征着一种花朵可食用的树木,木槿花因此又名“饭汤花”;另一方面,其字常用来形容茂盛的植物,如“槿蓠”“槿荣”等词汇。

漂亮且可食用的木槿花

作为锦葵科木槿属的一员,槿麻拥有两大显著的生物学特性:首先,它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以促进自身生长,被视作固碳作物,对碳汇有着积极贡献;其次,它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耐旱、耐涝、耐盐碱、耐重金属,成为改良土壤的理想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槿麻具备极强适应力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在山东临沂的生物质新材料综合选择基地、湖南株洲的重金属镉超标地、河南洛阳的黄河沿岸区域、江苏连云港的盐碱地等多个地点,槿麻都成功扎根生长,成为这些地区土壤改良的“英雄”。

两三米高的槿麻

02

苎麻:做了上千年衣料的“国草”

南宋末年,随着棉花在中原地区的广泛种植,普通民众的生活迎来服饰上的变革,开始穿着由棉花织就的衣物。

此前一千多年,民众的衣着主要依赖一种名为苎麻(zhù)的植物,彼时多以其古称“纻”来指代,专指用纻麻纤维制成的衣物及纺织品。

我国历史上对纻麻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古代有名的白纻舞,即舞者穿着白纻麻制成的舞衣,轻盈飘逸。

《新华字典》上的“苎”字解释

在植物分类体系中,苎麻是蔷薇目荨麻科苎麻属植物,其叶片呈心形,叶表密布细刺,因背面呈现洁白色泽故而又称“白麻”。

苎麻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重庆、湖南等南方省份的山谷林间或草丛边缘,其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九成以上,被誉为“国草”,彰显其在国际纤维作物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苎麻的影响力跨越国界,传播至全球各地,特别是在欧美,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丝草”。

苎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苎麻因其出色的纤维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搓制麻绳,因此又获得“搓绳专家”的俗称。在制作绳索或衣物之前,苎麻需经历一道关键的预处理工序——“沤麻”。

这一过程涉及将成捆的苎麻覆盖泥土后浸泡于池塘中,历时一月有余,以便后续剥皮、纺纱等工序的顺利进行。《诗经》“东门之池,可以沤纻”,生动再现了周代民众在东门外池塘中沤制纻麻的历史画面,这一传统工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

03

苘麻:浑身都是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南方乡村的孩童们夏天热衷于采摘并品尝磨盘草的果实,其独特的风味宛如秋葵,既美味又令人难以忘怀。

因果实像磨盘,所以苘麻又叫磨盘草

磨盘草的正式学名为苘麻,其中的“苘”字是专为该植物所设,发音为qǐng,古时亦有人写作“䔛”。注意不要把它与“茼”(tóng)字相混淆。

作为锦葵科苘麻属的一员,苘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与使用历史。《周礼》“掌以时征𫄨绤之材于山农,征草贡之材于泽农”提及的“草贡”就是指苘麻。

起初,古人利用苘麻的纤维制作衣物,但随后发现其纤维品质相较于大麻和苎麻略显逊色,于是逐渐将其应用于绳索制作及包装材料上。到了宋朝,苘麻的种植与使用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

苏轼在其《浣溪沙》一词中描绘的“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的田园风光,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苘麻种植的普遍性。

苘麻

苘麻全身皆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中耳炎、痢疾、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其籽实晒干后呈黑色,被称为苘麻子或“冬葵子”,具有利尿、通乳的作用,有助于顺利分娩。

此外,苘麻子富含约15%的油分,可用于制作肥皂、油漆以及工业润滑油。而苘麻的叶子则可作为野菜食用,常见的烹饪方式有炒菜、煲汤,特别是与肉类一同炖煮,味道尤为鲜美。

苘麻子,又叫冬葵子

无论是编织麻袋、麻绳,还是作为药材、食材,苘麻都展现出其丰富的价值与用途,真正做到了浑身是宝。

作者:魏德勇 广东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刘颖 李培元

审核专家:董文攀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49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最适合补钙的春天,这几种菜建议多吃!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钙对维持骨骼健康很重要,春季是补钙的“黄金期”,哪些蔬菜钙含量较高?补钙的“好帮手”都是什么?往下看,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春季是补钙的“黄金期” 春季是踏青、赏花、游玩的好季节,户外锻炼多了,骨骼对钙的吸收、利用也随之增强。 春天阳光较充足,晒太阳可以帮助我们转化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春天蔬菜水果种类较为丰富,多…

    2025年4月13日
    3300
  • 瘦的人也会得脂肪肝,比你想象中更危险丨全国爱肝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我们常说的脂肪肝,在医学上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由于这种疾病常与全身性的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最新的指南将其称为“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了方便阅读,在本文我们就统一简称“脂肪肝”。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显示,过去20年我…

    2025年3月18日
    7700
  • 有这么一群小精灵,它们颈长尾长,姿态各异,它就是…

    在远古海洋展厅二楼,有这么一群小精灵,它们颈长尾长,姿态各异,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胡氏贵州龙。 胡氏贵州龙这一物种,最早由胡承志先生于1957年在贵州兴义发现,并由杨钟健先生定名为胡氏贵州龙。胡氏贵州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揭开了兴义-富源动物群乃至我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的序幕。 胡氏贵州龙是是一种鳍龙类,与鱼龙不同,它们只是初步…

    2025年3月13日
    9800
  • 哇,下“钒”的女神!竟然是现代工业的“味精”?

    在种类繁多的含铅矿物中,有很多被归到不太重要的那一类中,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看有没有真正地用到点子上,比如草根般的磷氯铅矿就从不重要的含铅矿物变成了矿晶收藏爱好者手中炙手可热的宝贝,另一个隐藏着女神属性的含铅矿物就更不能忽视了,它就是钒铅矿。 馆藏钒铅矿与磷氯铅矿标本 钒铅矿与磷氯铅矿都属于磷灰石族矿物,作为提取铅的矿物也同样不出众,只有把它的女神属性从封印…

    2025年2月21日
    13100
  • 测量泰山高度,计算酒垛中的酒坛…古人如何解决“刁钻”难题?

    测量泰山的高度、计算酒垛中酒坛的数量、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些难题,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解决的?快来中国科技馆的展览里找答案。 近日,以刘徽诞辰1800周年为契机,中国科技馆“殊方同致 数铸文明”展览开展。展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西文化交融互鉴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现场还设置了不少交互装置。 “这次展览是一次科学、文化、艺术的结合,我们把…

    2025年1月9日
    2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