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直肠癌前病变,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在普通人群中,结直肠癌中年后发病率升高,50岁以上人群和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家族史、肠道炎症、遗传易感、生活方式不良等)的人,是筛查和早期干预的重点对象。

结直肠癌前病变指本身不是癌,但有恶变风险的组织病变,常见的有三类。

关于结直肠癌前病变,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三类常见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这是结直肠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的管绒毛状腺瘤等,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最高。发现腺瘤性息肉要积极处理,切除后可使未来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因此,拿到提示有腺瘤的肠镜报告,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处理。

锯齿状病变:部分结直肠癌可由锯齿状病变发展而来。这类病变因腺体呈锯齿状排列而得名,包含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以及传统锯齿状腺瘤等。多数为良性,但无蒂锯齿状腺瘤常被视为癌前病变。它比腺瘤更隐蔽,比如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扁平且有黏液覆盖,肠镜下难发现,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才能检出。一旦发现,要像对待腺瘤一样切除并严密随访。

炎症性肠病相关病变:长期活动性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累及结肠者)这类炎症性肠病,虽本身不是肿瘤,但反复炎症会使肠黏膜上皮细胞不断损伤和再生,时间久了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进而发展成癌,一般发生在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身上。所以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8~10年后应定期做肠镜检查。

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也属癌前状态,高危人群年轻时肠道可能就有异常,需特别重视筛查和干预。

高危人群要警惕

在普通人群中,结直肠癌中年后发病率升高,50岁以上人群和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家族史、肠道炎症、遗传易感、生活方式不良等)的人,是筛查和早期干预的重点对象。

01

筛查方法:给肠道做“年检”

大部分结直肠癌源自良性癌前病变,转变需数年,定期体检发现并清除癌前病变是防癌关键。一般50岁以上人群,每年大便检查结合每隔5~10年的肠镜检查是有效组合;高危人群应尽早做肠镜,进行评估。筛查中如有疑问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别讳疾忌医,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

02

治疗策略:防患于未然

发现癌前病变,原则是“能内镜解决的尽量内镜解决,内镜解决不了的尽早手术”。癌前病变处理及时预后好,即便发展为早期癌,规范手术加辅助治疗,多数患者也可长期生存,所以不要害怕检查出的问题,积极治疗能换来健康安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34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又到鼻炎高发季!干细胞让您远离过敏性鼻炎

    2025年3月以来,北京花粉浓度持续处于“高到很高级别”,天坛公园等地的游客描述“站立10秒即落满花粉”,鼻炎患者症状显著加重。春季柏科、杨柳科植物的风媒花粉颗粒小、易飘散,成为主要过敏原,而传统防护措施(如喷水降尘、修剪花枝)仅能短期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不仅面临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能发展为哮喘等并发症,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2025年3月24日
    6200
  • 光催化消毒的超级加速器,守护我们的呼吸健康

    随着全球公共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生物气溶胶传播所带来的健康隐患已成为科研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生物气溶胶消毒技术面临效率低下、对特定微生物消毒效果有限、易受环境条件制约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多重挑战。在公众对健康、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开发高效且环保的消毒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 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氧化处理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迅猛发展势…

    2025年2月26日
    10100
  • “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举办,粉碎十大“科学”流言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这些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12月29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邀请专家为…

    2025年1月1日
    18700
  • 小疙瘩不痛不痒竟是癌?癌症的10大征兆要知道|每日健康

    隐匿性乳腺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主要表现,而临床体检及乳腺X线及超声均未发现乳腺内原发癌。少数病例是在身体除了乳腺的其他部位发现转移癌。隐匿性乳腺癌因其“隐匿”的特点,因此临床误诊漏诊率高。 腋窝摸到一颗小疙瘩,不痛不痒,最后竟是癌!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介绍,2023年年底,徐女士(化名)无意中发现右侧腋窝长了一枚蚕豆大小的结节,不痛不痒,因为当…

    2025年4月18日
    1700
  •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时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头晕、头痛时的常规检查。拿到影像报告,有些人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

    2025年2月6日
    12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