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在风中原来真的会晃,但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原因竟然是......

随着楼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瘦,它们也越容易被风吹得晃起来。

在 1929 年的《摩天大楼》(Skyscraper)7 月刊上,有一项调查发现,当时美国已经有 377 栋 20 多层高的楼房,其中有 10 栋超过 152 米。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即使只有微风,在 40 多层楼上室内的一些职员也能感受到楼房在晃动,甚至可能出现类似晕船的症状。

那么,住在高层的人,有过这种感受吗?

一直在晃动

其实,从未有人研究过高楼在风中的行为。直到 1929 年左右,David Cushman Coyle 发明了一款可携带的水平摆式地震仪。他挑了一些刮风天,把这款设备带到纽约一栋栋高楼的楼顶上。这个设备由两根杠杆组成,每个杠杆都携带一面镜子,能将入射光线反射到另一卷感光纸上。他将 2 根杠杆调平,以便分别测量高楼的侧向移动和表面倾斜,并最终被感光纸记录了下来。

Coyle 发现,面对吹来的风,每栋高楼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感光纸上记录的波形线表示,高楼可能每分钟都要“哆嗦”40 下,频次少一点的也要 8 次。Coyle 想到,或许正是这些幅度较小但重复发生的振动,让室内的挂灯以最高可达数英尺(1 英尺约为 0.3 米)的幅度晃动,并使浴缸里的水泛起波澜。不过,在他测试的高楼中,并没有发现结构上的安全性问题。

图片来源:Popular Science Monthly, January, 1931

这似乎成为了工程界的“秘密”——随着楼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瘦,它们也越容易被风晃起来。

如果给单摆施加一个外力,它就能离开平衡位置。此后,如果一直施加外力,它做的就是受迫振动。但就算撤掉外力,它也能做自由振动,即在无阻力的条件下按一定的频率振动,相应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现在,我们需要像工程师一样思考:高楼不完全是刚性的,能够摆起来。那么,倒过来的单摆就可以被当作高楼的物理模型。

因此,在持续风力的作用下,高楼会偏离平衡位置而做受迫振动。而且,对于风来说,高楼也是个障碍,所以会选择绕道而行,从楼的两边绕过去。这时,风会在楼的后方形成涡旋并脱落,被称作涡旋脱落。此外,风绕过的同时产生压力差,进而产生吸力(suction force),将楼房吸过来。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楼房周围的流场,如此循环往复便使楼房来回晃了起来。当涡旋脱落的频率与楼房固有频率相当时,就会产生共振,这在工程学上叫做涡激振动。

绕过圆柱后形成的涡激振动。图片来源:A. Placzek/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再回到倒立的单摆,随着单摆长度的增加(楼层增加),振动周期会变长,而振动频率则会降低。因此,不只是强风才能造成破坏,速度较低的风(频率较低)反而更容易引发高楼的涡激振动,例如 2021 年深圳赛格大厦发生的明显晃动就主要是由涡激振动引起的。

工程师把这个“秘密”放在心里,但在设计时,他们不仅在思考如何让高楼抵抗较高的风荷载,还在寻找与风“共存”的方式。在此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工程师还需要通过设计“瞒”住室内的人,让他们感觉不到楼房的晃动,即使晃动几乎一直都在发生。

感觉到晃动

事实上,人类很难感知速度,例如在匀速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上,如果没有参照物,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自己在前进。不过,我们对加速度却格外敏感,比如突然刹车和飞机降落时,速度的变化让身体立即做出反应而被切实地感受到。工程师想知道的是,高层上的人对加速度究竟有多么敏感。

经过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有时需要承受 4 个重力加速度,而 100 层高楼的振动加速度则只有重力加速度的百分之一,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难以被感知到的。但相比于测试楼房的振动加速度,我们更难明确不同的人对加速度的敏感性和承受力。例如,在一系列叫做“moving room”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用风洞模拟了一个移动的房间,并通过改变移动频率和加速度来研究受试者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在 5 位受试者中,可能会有一位在房间停止移动时认为房间还在动。这种错觉类似于,旁边的列车先开动了,但我们以为是自己乘坐的那辆列车先动了。

The Mooving Room。图片来源:Benoît G. Bardy

不过如今,科学家认为最敏感的人可能会在 0.03 到 0.04 个重力加速度时感知到楼房的晃动,并在 0.1 到 0.2 个重力加速度时感到不安。在美国过去 30 年间,工程标准指出,在每十年一遇的飓风面前,摩天大楼(住房用)最高层的晃动频率不能超过 0.15 到 0.18 个重力加速度。这时候,工程师可能会用到阻尼器来抵消楼房的振动,或改变楼房的外形,例如上海中心大厦螺旋上升的结构,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方特意开出的洞。

楼房在“发声”

在物理课堂上,你可能见过老师用音叉来演示振动:敲击音叉,在让旁边小球振动的同时,还能发出声音。同样地,当风“敲”击楼房时,也能产生声音,但通常由于频率过低(小于 20 Hz)而难以被人听到。但也有例外,只不过声音并没有那么优美。

2021 年 7 月,news.com.au 网站上曾发表一篇报道称,位于墨尔本的一些居民抱怨在高层公寓的晚上就像置身于一场恐怖电影一样,从屋顶莫名传出的嘎吱嘎吱声让他们难以入睡。当时,墨尔本经历了几天恶劣的天气。建筑商表示,在强风的条件下,高层公寓原本就会“发出声音”,但他们也会做进一步的调查。那么,天气果真会让高楼“出声”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建筑物的材料入手。建筑物多是由钢、混凝土和塑料构成,它们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分别膨胀和压缩,这部分材料可能会绷紧或互相发生摩擦,于是便会产生砰、咯嗒、噼啪等的声音。

不过,BonnieSchnitta 表示,高层楼房发出的声音大多来自管道和非承载墙,而不会影响楼房的主要承载结构。Schnitta 是美国纽约一家声学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她还说,当房顶和地板不是同步振动时,也可能会由于上方和下方相互拉扯的张力而产生如枪声般的砰砰声。但这些并不是不能解决,最常用的方案是在墙的拐点处安装柔性的铰接。

最后

1983 年,当飓风艾丽西亚袭击美国休斯顿时,有 2 位工程师 Robert Halvorson 和 Michael Fletcher 顶着大风来到了富国银行广场(当时叫做 Allied Bank Plaza)的楼顶。他们想要在这里测试这栋 71 层高楼在飓风中的表现。尽管脚下的地板在上下剧烈地振荡,但他们心里确信这栋楼的结构没有损坏,因为这是他们工程师精心设计出来的。

尽管历史上记载了许多楼房倒塌的事件,如 1995 年韩国三丰百货店倒塌事件,法国戴高乐机场 2E 候机厅坍塌事件,但这些大都是因为结构承载发生了问题。如果在前期设计和风洞试验模拟时做得足够严密和精确,或许就能减少类似灾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why-skinny-skyscrapers-are-so-loud-and-how-quiet-them

[2]https://gizmodo.com/how-much-do-skyscrapers-actually-move-1707522178

[3]https://books.google.co.jp/books?id=BCgDAAAAMBAJ&pg=PA28&lpg=PA28&dq=New+machine+proves+skyscrapers+shiver+in+wind&source=bl&ots=8CPpRZDqiq&sig=ACfU3U0fyPQsWAUVxhOKKWb6JB98y-a9kw&hl=zh-CN&sa=X&ved=2ahUKEwiSpZvAmsf3AhVR-mEKHaa3AQIQ6AF6BAg_EAM#v=onepage&q=New%20machine%20proves%20skyscrapers%20shiver%20in%20wind&f=false

[4]https://www.theb1m.com/video/how-tall-buildings-tame-the-windhttps://discovery.ucl.ac.uk/id/eprint/10123414/1/Littler_10123414_thesis.pdf

[5]https://www.news.com.au/finance/real-estate/like-a-horror-film-melbourne-highrise-residents-haunted-by-creepy-sound/news-story/e7d00d50f979bc5de55083e4e951c256

[6]https://minnesota.cbslocal.com/2014/01/07/good-question-why-do-our-houses-make-noise-when-its-cold/

[7]https://asa.scitation.org/doi/10.1121/10.0007620

策划制作

来源丨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

作者丨王怡博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30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 口头说的自尊并非自尊本“尊”?喜欢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说到自尊,可是心理学上的自尊和我们日常口语中的自尊,意思有点不一样。 口语中的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其意思比较接近的一个词语是自爱,二者都比较强调自己和他人互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姿态。虽然口语中的自尊也和“心理状态”有关,但和心理学上的自尊还是很不同的。 在心理学领域,自尊是一个人对…

    2025年4月6日
    5600
  • 有人 “复活” 了猛犸象、恐狼?那《侏罗纪公园》能否照进现实?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侏罗纪公园》中的“复活恐龙”被视为纯粹的科学幻想……直到今年为止。从年初开始,美国科技企业Colossal Biosciences宣称,他们已经成功地开始了“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和恐狼的工作,并“取得了进展”,这让许多人开始觉得,《侏罗纪公园》正在变成现实。 但问题是,这一切是真的吗? 图源:Pixabay 01 人类的美好愿景 对于许…

    2025年4月23日
    2300
  • 碳,如何“撬动”奇妙世界?

    碳,这个看似平凡的元素,却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之一。从铅笔芯中的石墨到璀璨夺目的金刚石,从单层石墨烯到微小的碳纳米管,碳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多变的结构,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科学的奇妙世界,探索不同碳材料的差异,了解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六位,化学符号为C,相比于其他的元素,它…

    2025年3月13日
    11300
  • 眼睛一闭一睁,上班啦!为什么周末过得那么快?| 博览日报

    为什么周末时间过得那么快 一提到假期,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知——放假啦,眼睛一闭一睁,上班啦!其实,这类“假期过得快”的迷之错觉在心理学和生物学上都是有依据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人们接触新事物或者短时间经历爆炸式的丰富活动时,都会觉得时间过得比平时快很多。因为在这个事件期间,比日常更密集的信息轰炸就会转变为更多的记忆。心理学者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假期迷…

    2024年12月23日
    22700
  • 三易门庭,这位“网黄”终于知道了自己姓什么

    初春的广州,走到哪都是开花漂亮的树。最早开的是的钟花樱桃,它们二月上旬就挂满了一树树紫红色的小铃铛;紧接着的是木棉,红红火火的枝头仿佛燃烧着一团团火焰;随后宫粉羊蹄甲又款款而来,盛花的它们宛如粉色的云彩,看了让人春心荡漾,少女心爆棚。 依次是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木棉(Bombax ceiba)和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

    2025年3月23日
    8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