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莫名其妙出现几坨淤青?这些情况可能是疾病预警

遭受过生活最直接的打击↓↓↓

磕到桌子、碰到凳子

一不小心身上就青一块紫一块

但同样是磕着、碰着、撞着

有些人就没有淤青

还有些人

没磕没碰莫名其妙就几坨淤青

这是咋回事呢?

淤青,也叫做淤血,是由皮下毛细血管出血造成的。一般当皮肤组织受到猛烈撞击时,毛细血管受损或者破裂,血液从这些受伤的血管中“出逃”,渗漏到周围的皮下组织中,就形成了肉眼能看到的淤青。

图片来源:摄图网

1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轻微的刺激就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产生淤青。

2

女性

雌激素也是造成淤青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雌激素不仅是血管扩张剂,还能阻止血管修复。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相比于男性,女性皮肤的角质层更薄,稍有磕碰,淤血的颜色更容易透过皮肤显露出来。

3

皮肤白的人

皮肤越白的人,淤青就越显色。

4

瘦的人

越瘦的人,皮下脂肪越少,缓冲外界冲击力的能力就越弱。当遭受同样的外力冲击时,血管损伤程度会更大,所以淤青也会更明显。

5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服用某些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生素、抗抑郁药和靶向药等,可能导致血小板降低,影响身体凝血功能。

肝脏疾病

凝血功能跟凝血因子相关,肝脏能合成好几种凝血因子,肝脏不好的人,凝血因子合成得差一些,容易有出血倾向。比如,肝炎、肝硬化等患者的皮肤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淤青。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出血性疾病,轻者轻微创伤后有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轻则出现淤青,重则出现不明伤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流鼻血、女性月经量多、便血等症状,同时皮肤上也会出现明显的淤青。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有关。一般表现为皮肤瘀点,多数出现在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

除了淤青外,有些过敏性紫癜患者还会出现腹痛、关节疼痛、血尿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肠出血、肠坏死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险。

对于磕碰导致的皮肤淤青,一般不需要治疗,两周左右便能自行消退

图片来源:发表情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淤青的颜色,来大致判断是不是快好了。

红色:瘀斑刚形成时,它的颜色来自血液中的血红素。

暗紫色:随着时间推移,红细胞被巨细胞吞噬,其中的血红素被分解,此时瘀斑表现为暗紫色。

蓝绿色:血红素被降解成了胆绿素。

金黄色:血红素释放出铁离子,与铁蛋白结合,形成金黄色的含铁血黄素,说明马上快好了。

对于一般磕碰导致的淤青,想要加速恢复,可以先在24小时之内冷敷,用冷毛巾或者毛巾包裹的冰袋敷在淤青的部位,当淤青超过24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清除淤血。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冷敷还是热敷,都要注意温度!避免冻伤或者烫伤。

如果是病理性的淤青,应当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身上有淤青时

我的脑子:这是怎么搞的?

我的手:赶紧按按试下有多疼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内容制作

编辑:100%甜

制图:东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24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国际权威期刊发布:超大规模对比实证阿兹夫定临床疗效优于P药

    近期,国际历史悠久(创刊于1869年)且极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Nature旗下顶级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高达40.8)刊发了迄今规模最大的阿兹夫定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Paxlovid)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Real-world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2025年3月10日
    14600
  • 打鼾不是小事!这些方法帮你摆脱“呼噜”困扰

    睡觉打鼾,听起来似乎是小事一桩,甚至很多人觉得这是睡得香的表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打鼾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干扰身边人的休息,甚至隐藏着健康隐患。如果你正为睡觉打鼾而烦恼,不妨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一、生活习惯的调整 改变睡姿 大多数人打鼾时是仰卧位,这种姿势会使舌根后坠,气道变窄,从而引发打鼾。尝试侧卧睡眠,可以在身体一侧放一个枕头,帮助自己保持…

    2025年2月27日
    12300
  • 警惕“沉默的杀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护指南

    当我们的肺像被砂纸反复摩擦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已悄然降临。这类疾病像沉默的潜行者,初期症状常被误认为“年纪大了”或“感冒没好”,待出现明显气促时,肺功能可能已丧失50%。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超过90万,其中慢阻肺已成为第三大死因。更令人担忧的是,近70%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认识这个"隐形杀手"…

    2025年4月16日
    4300
  • 越“卷”越累,越“躺”越废?职场人如何破解睡眠“负债”?

    近年来,“996”工作制、职场“内卷”等话题频频引发热议,与之相伴的,是职场人日益突出的睡眠问题,失眠、熬夜、睡眠质量差成为许多打工人的常态,而睡眠不足又进一步加剧了职场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如何打破这一困境,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每个职场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呢? 一、睡眠困境:职场人的隐形杀手 “明明很累,却睡不着”“半夜惊醒,满脑子都是工作…

    2025年3月19日
    9000
  • 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根治 | 科普时间

    当孩子的报告单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时,不少家长还是慌了:“要不要给孩子治疗呢?”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公众对幽门螺杆菌都不陌生了,但当孩子的报告单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时,不少家长还是慌了:“要不要给孩子治疗呢?”一方面,家长不想给孩子使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身体产生长期的影响。怎么办呢?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点 感染幽门螺杆菌…

    2025年3月1日
    1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