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造假泛滥成灾,我们该如何 “打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显著的变革。无论是语音识别、图像生成,还是智能写作,AI的应用都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AI造假”问题的出现。2025年3月,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新闻在社交媒体疯传,然而经核实,这竟是AI生成的虚假故事。类似的案例正频繁上演:从伪造名人带货视频到批量生产“学术垃圾”,生成式AI的滥用已让虚假信息变得真假难辨。技术的光明面与阴暗面交织,我们正站在一场“真实保卫战”的十字路口。本文从AI造假现状、社会隐患、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

1、AI造假的现状

根据成都日报《警惕Deepfake骗局》报道的数据显示,仅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间,就出现了超过2000个仿冒DeepSeek的域名,通过钓鱼欺诈、域名抢注等手段,窃取用户密码、诱骗下载恶意软件、骗取订阅费用。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Deepfake)欺诈暴增3000%。

①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的兴起

深度伪造技术,简称“Deepfake”,是利用AI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来生成虚假的视频、音频或图像。这项技术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艺术创作和娱乐产业,但随着其技术不断成熟,Deepfake也开始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出栩栩如生的假视频。这些假视频中的人物看起来和现实中的人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声音、语气和表情都能高度模拟,足以以假乱真。

近期,一些名人、政治人物甚至普通市民的身份被深度伪造技术滥用,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这些伪造的视频可能会误导选民、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在一些敏感事件中引发社会恐慌和不信任。例如,某些假视频被用来诋毁政客,或者制造虚假的丑闻,导致公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产生误解。

②领域渗透:医疗、金融、学术无一幸免

医疗:2024年底,一段“知名医学专家带货保健品”的虚假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后经证实为AI合成,导致涉事专家名誉受损,并引发公众对医疗权威的信任危机。

金融:当前金融诈骗已深度结合AI技术,衍生多种骗局,如AI换脸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冒充亲友身份,以“紧急求助”为由诱导转账,老年群体因辨识力弱成为主要目标。又如伪造“未来货币”“高收益”交易平台,通过操控市场人为制造暴涨暴跌,收割投资者本金。

学术:瑞典布罗斯大学学院发现,谷歌学术平台上大量论文疑似由AI生成,内容逻辑混乱、数据失真,严重威胁学术诚信。

③国际局势的“隐形武器”

AI造假技术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新工具。例如,俄乌冲突期间,被曝利用AI生成虚假战场视频,渲染敌方暴行或夸大己方战果,以操控国际舆论。

2、AI造假带来的社会隐患

①破坏社会信任

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之间的互动,都依赖于信任的建立。然而,AI造假的泛滥正在逐步侵蚀这一信任基础。人们开始对网络上看到的图片、视频和新闻产生怀疑,甚至对现实中的互动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的蔓延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社会秩序。

②加剧信息不对称

AI技术的滥用不仅使得虚假信息更加真实,而且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他们很难通过传统的媒介手段辨别信息的真伪。而在一些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领域,AI生成的虚假信息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操控舆论,扰乱决策,甚至影响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稳定。

③法律监管滞后

当前,关于AI技术的法律监管尚未完善。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但总体上,法律在应对AI造假问题上显得滞后。AI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如何在保障创新的同时,防止其被恶意利用,是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

3、应对AI造假危机的策略与建议

①强化AI技术的伦理规范

随着AI技术的普及,伦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对AI伦理的研究和规范,确保AI技术的使用不偏离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图像、视频、声音等领域,应该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防止AI技术被用于不道德的目的。

②提高公众的AI辨识能力

为了应对AI造假带来的挑战,公众的AI辨识能力亟待提高。通过开展AI识别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大众对虚假信息的敏感度,帮助他们识别和抵制AI造假内容。此外,各大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也应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利用AI技术进行反向辨识,及时剔除虚假内容。

③加强跨国合作,建立全球监管框架

AI技术的应用无国界,因此应对AI造假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全球性的AI技术监管框架,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尤其是针对跨国互联网平台,应推动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法规和标准,确保AI技术不会被滥用。

④推动技术创新,开发防假技术

除了对AI造假技术进行管控,我们还应该鼓励开发AI防伪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检测工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识别出AI生成的虚假内容。这样,我们不仅能利用AI技术的优势,更能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应对虚假内容的挑战。

4、结语

AI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风险与挑战。面对AI造假危机,我们需要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只有通过加强伦理规范、提高公众意识、推动国际合作以及技术创新,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驾驭AI技术,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价值,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其中,保持警惕,保护社会的诚信与信任。

作者:赵璐

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21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下午1:01

相关推荐

  • 一种罕见病在法国山村频发,幕后黑手原来是一道美味佳肴?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滑雪胜地蒙查文,平时只有数百人的小镇竟然有一种罕见病“渐冻症”高发。研究人员历经多年研究,既不是遗传原因,也未排查出环境因素,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让这里罕见病不罕见? 撰文 | MaxTom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蜿蜒的公路慢慢爬升到海拔1200米,那里坐落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蒙查文(Montchavin)。这个曾经沉睡的小山村,在20世纪70…

    2025年3月24日
    7200
  • 唯一能定居南极的昆虫,到底有多可怕

    相比北极,南极则荒凉得多。这里超过 95% 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一道全球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将南极洲与南半球其他大陆隔开。而南极绕极流则像是一道无形的结界,将暖流隔绝在南极洲之外。 这份荒凉也体现在昆虫的多样性上:北极已知的昆虫足有两千多种,而南极却只有一种原生的昆虫,这就是南极摇蚊(Belgica antarctic…

    2025年3月7日
    8700
  • 乌鸦:别被我吓到,我真的能认得你的脸

    我是咚咚喵 爱说话的动物实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动物科普 我们60秒走近会说话的乌鸦! 清晨,咚咚喵看到一只乌鸦停在院子里的稻草人肩膀上,嘴里还叼着一粒玉米。 咚咚喵:“喂,你这乌鸦,吃得也太不讲究了吧?” 乌鸦转头盯着它,说:“不讲究?咱可是食物侦查专家。” 咚咚喵笑着说:“行了吧,我看你就是偷吃的高手。” 乌鸦:“这叫聪明利用资源,别总用偏见看我。” 咚咚…

    2025年4月10日
    2300
  • 莫生气,别焦虑!这些伤害“颜值”的皮肤问题,都跟心理有关

    给大家一个建议 马上开心一点! 图片来源 :发表情 毕竟 心理影响皮肤 皮肤又影响心理 要是心情不好、抑郁 是不是有时候要爆痘、长疹子 甚至脸都变油了? 要是皮肤不好,影响颜值 是不是心情更差了 饭都吃不下? 总结起来就是 越“愁”越“丑” 越“丑”越“愁” 心理因素和皮肤问题 存在双向关联 压力对皮肤的影响 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或抑郁)会激活下丘脑-垂体…

    2024年12月22日
    21900
  • 热水和冷水一起放进冰箱,谁能先结冰?赌你一定答不对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它们除了温度,它们完全相同。把两杯水同时放进冰箱,谁会先结冰?常识告诉我们应该是冷水先结冰,但 1963 年,还在上中学的坦桑尼亚少年埃拉斯托·姆潘巴(Erasto Mpemba)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现象。 当时他和同学一起学做冰激凌,需要先向热牛奶中加糖,待牛奶冷却到室温后,再放到冰箱里冻成冰激淋。不过他们的冰箱有点小,为了抢占有限的冰箱空间…

    2025年3月31日
    5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