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动性耳鸣,咋会要了命?

在生活里,咱们的耳朵就像一对勤劳的小卫士,每天都在努力收集、侦测、监听着身体内外的各种声音。可有时候,这小卫士也会 “闹别扭”,让咱耳朵里响起一些奇怪的声音

有一种特别 执着 的声音,总是跟着心跳的节奏,一下一下地响,“动词代词动词代词……”,就像有个调皮的 “小鼓手” 在耳朵里开独奏会,这就是搏动性耳鸣

它不仅打扰我们享受安静时光,还可能影响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话,甚至会让心情变得低落、焦虑,甚至导致抑郁、自杀!

搏动性耳鸣,咋会要了命?

今天,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小鼓手”,看看它是怎么在我们耳朵里“捣乱”的,以及科学家们是怎么想办法“制服”它的。

一、搏动性耳鸣的 “神秘面纱”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离不开耳朵这个精密的“听觉工厂”。耳朵接收声音主要通过气传导骨传导这两种方式(图1)。

图1 骨传导和气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温习初中物理知识可知,声音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传播,一种是固体介质。气传导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声音从外耳、中耳传导到内耳。骨传导是通过颅骨直接传播声音到内耳中去。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有节奏的耳鸣,它的声音和心跳、脉搏的节奏保持一致。当别人都沉浸在安静之中时,患有搏动性耳鸣的人却能清晰地听到耳朵里传来规律的跳动声,仿佛自己的耳朵变成了一个节拍器。这种耳鸣和常见的耳鸣不一样,常见耳鸣的声音可能是持续的嗡嗡声、尖锐的鸣声,而搏动性耳鸣有着明显的节律,就像一首永远重复的单调小曲——“动词代词动词代词……”,在耳朵里不断循环播放(图2)。

图2 搏动性耳鸣

从数据上看,耳鸣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10%-15%,而搏动性耳鸣又占所有耳鸣患者的4%-10%。虽然比例不算高,但耳鸣的人群基数大,所以受搏动性耳鸣困扰的人也不少。而且,搏动性耳鸣可不是简单的小麻烦,长时间被它纠缠,会让人睡眠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有些患者甚至因为不堪其扰,出现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可见它的危害不容小觑。

二、发病的 “幕后黑手”

搏动性耳鸣发病的“幕后黑手”是什么呢?很显然,声音作为一种在耳朵内部传播的振动运动,一定与生物力学的原理相关。下面徐徐展开剖析。

咱们身体里的血管,就像城市里密密麻麻的交通网络,血液在这些“道路”里有序地流动。在靠近耳朵的地方,横窦和乙状窦是人体颅内静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意义重大(图3)。

图3 横窦、乙状窦解剖结构示意图

横窦:位于颅内,是硬脑膜窦的一部分,呈左右对称分布,因其走向呈横向而得名。它就像颅内的 “交通要道”,主要负责收集大脑部分区域的静脉血,将这些血液运输到其他部位。横窦的位置较为特殊,在颅骨内沿着特定的骨沟走行,其形态和结构有助于保证血液的顺畅流动。要是血管出现了问题——血管狭窄,就好比道路有了“歪路”“堵塞”,血液流动就不顺畅了(图4)。

图4 造影显示横窦狭窄严重

若横窦出现狭窄等病变,会影响静脉血回流,导致血液在局部瘀滞、涡流,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搏动性耳鸣。研究显示,横窦狭窄可能是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常见病因之一

乙状窦:同样属于硬脑膜窦,与横窦紧密相连,形状类似乙字,故而得名。它也是重要的血液运输通道,接收横窦传来的血液,并将其进一步输送至颈内静脉,最终回流到心脏。乙状窦紧贴颞骨走行,与耳部结构关系密切。当乙状窦周围的骨质出现部分缺失或薄弱(称为骨壁缺损,图5)、或者乙状窦异常扩张形成小囊状结构(称为憩室,图6)等异常时,会使血流冲击和血管壁振动增强,产生异常声音,通过骨传导或气传导引发搏动性耳鸣。研究发现,乙状窦骨壁缺损在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是导致耳鸣的重要因素。

图5 乙状窦骨壁缺损的CT影像

图6 横窦狭窄和乙状窦憩室的压力(左)和血流(右)

乙状窦这样重要的血管,如果它的骨板出现缺损,就如同道路的路基坏了一块。正常情况下,乙状窦就像一条平稳流淌的河流,血液安静地流动着。但骨板缺损后,血管壁失去了完整的支撑,变得 “脆弱” 起来。研究发现,乙状窦骨板缺损在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占一定比例,有研究显示约22%的患者存在这种情况。而且,骨板缺损时,组织初阶振幅是正常人的1000倍以上。这就好比原本小声的水流声,因为河道破损,突然变成了大声的嘈杂声。血液流经这里,就像汽车经过坑洼路段,会产生剧烈颠簸,血管壁也跟着大幅振动,从而产生高声强的静脉声。这些声音就像被放进了一个 “声音放大器” 里,通过颞骨蜂房气腔这个 “传声筒”(图7),一路传到鼓室,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捕捉到,变成了讨厌的搏动性耳鸣。

图7 颞骨蜂房气腔像个 “传声筒”

除了乙状窦骨板缺损,血管狭窄、弯曲等问题也会影响血液流动。想象一下,血管本来是宽敞的四车道,突然变成了狭窄的单车道,血液就会在这里 “拥堵”,流速加快且变得紊乱(参见图6)。这种混乱的血流状态就像湍急的河流,不断冲击血管壁,产生各种异常声音,也是导致搏动性耳鸣的潜在因素。

另外,声音还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播。当血管壁振动时,会引起周围骨骼的振动,这些振动就像接力赛一样,从骨骼传递到内耳,最终被我们的大脑识别为声音。所以,即使没有外界声音的干扰,我们也能清晰地听到耳朵里的搏动性耳鸣声。

三、治疗的 “神奇魔法”

(一)手术治疗

面对搏动性耳鸣这个 “小麻烦”,手术治疗就像一支专业的 “维修队”,专门解决血管结构和血流状态的问题。

对于血管结构异常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比如乙状窦骨板缺损,医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复。这就好比把破损的道路重新修补好,给血管壁加上了一层坚固的 “护盾”和“隔音板”,让血液能够平稳地流动,耳鸣症状明显减轻,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如果是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的血流紊乱,医生可以采用放支架或栓塞等微创手术方法实现血管扩张和血管重建。这就像是拓宽狭窄的道路或者填平凹陷的坑洼,让血液恢复正常的流速和状态,降低血流噪声的产生。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搏动性耳鸣的治疗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虽然它不像手术那样直接针对血管结构,但可以成为身体的 “小助手”,帮助调节身体的状态。

对于由高血压、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症引起的继发性搏动性耳鸣,药物可以针对这些基础病症进行治疗。比如使用降血压药控制血压,让升高的血压降下来,就像给失控的列车踩下刹车,使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减少因血压过高导致的血流异常振动。降血脂药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防止血管堵塞,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抗凝血剂则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保证血管的通畅。

对于一些由肌肉痉挛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比如腭肌痉挛、镫骨肌或鼓膜张肌肌痉挛,口服药物可能会收到良好效果,这些药物就像肌肉的 “放松剂”,让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减少因肌肉痉挛产生的异常声音。

(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多样的 “舒缓疗法”。

1. 掩蔽疗法:用新声音盖过耳鸣

掩蔽疗法是一种很有趣的治疗方法,就像给耳朵戴上了一副特殊的 “耳塞”,用其他声音来掩盖耳鸣声。它利用耳鸣掩蔽治疗仪发出外界声刺激,这些声音通过气传导和骨传导进入内耳,与耳鸣声在耳蜗内发生相互作用。

2. 心理辅导与心理疗法:心灵的按摩师

很多时候,搏动性耳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反过来,心理状态也会加重耳鸣的症状。搏动性耳鸣可能导致患者自杀,主要是因为它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困扰,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社交、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所以,心理辅导和心理疗法就像心灵的 “按摩师”,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对耳鸣的感受。对于因长期压抑、焦虑、亢奋等不良情绪状态引起的主观搏动性耳鸣,患者可以寻找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治疗。另外,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也是缓解耳鸣症状的好方法。

3. 改善生活习惯:身体的保养秘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缓解搏动性耳鸣也非常重要,这就像是给身体做定期 “保养”。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定期体检,都是很好的养生习惯,可在一点程度上预防搏动性耳鸣的发生。

四、探索耳鸣的“新征程”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构建生物力学模型、进行体外实验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搏动性耳鸣的产生、传导和接收机制。

研究人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搏动性耳鸣在颅内的产生、传导、接收的生物力学模型(参见图6)。这个模型就像一个微观的 “人体工厂”,可以模拟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耳鸣的产生过程,揭示其中的生物力学机理并可以指导手术决策。

科学家还通过体外实验方法,结合 3D 打印、近生理脉动流等技术,模拟出与临床录制的搏动性耳鸣噪声相似的静脉噪声,实现了流场-振动-搏动声的全阶段生物力学分析。他们就像一群 “声音侦探”,通过这些实验,找到了耳鸣声音产生、传播的关键环节,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图8)。

图8 波动性耳鸣体外模拟实验测试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能找到一种简单的药物,就能轻松治愈搏动性耳鸣;或者开发出一种智能设备,能够精准地定位耳鸣的源头,并迅速消除耳鸣。

五、小结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有节律的耳鸣,由患者头颈部横窦狭窄、乙状窦憩室等血管病变以及乙状窦骨壁缺损等异常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被感知,患者会主诉耳内有如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的耳鸣声。然而,导致搏动性耳鸣的病因可能比较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引发引发身心疾病、危及生命

搏动性耳鸣虽然是个让人头疼的“小麻烦”,但通过了解它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我们就有了应对它的“武器”。无论是改变生活习惯、接受治疗,还是期待未来的科技突破,我们都在努力让耳朵恢复宁静。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听力健康,远离搏动性耳鸣的困扰,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声音。如果发现耳朵里有异常声音,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19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上午10:08

相关推荐

  • 跨越数十亿英里,这对“双胞胎”如何叩开星际空间之“门”?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人类对宇宙的漫长探索旅程中,有一对闪耀的“双子星”——NASA 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它们宛如无畏的先锋,跨越数十亿英里,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边缘及星际空间那神秘面纱的一角,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认知。 《科学美国人》杂志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刊登的一篇由 Meghan Bartels 撰写的文章,深入讲述了旅行者号的传奇…

    2024年12月18日
    23500
  • 小心!饮水机里布满 “神秘客”,一旦出现,千万别喝!

    在办公室、家里用过这种饮水机的小伙伴来举个手 ✋🏻 前几天,相关话题#上班7天喝的都是蚂蚁泡澡水# 冲上热搜网友:密集恐惧症犯了 2月9日,广州吴女士在公司喝水时感觉有蚂蚁,打开饮水机一看,竟密密麻麻全是蚂蚁,上班7天喝了7天,恶心坏了!↓ 饮水机取水方便、加热快捷是不少公司与家庭的“标配”但是,饮水机里的水真的安全吗?它可能潜藏的健康隐患你又了解多少? 饮…

    2025年2月23日
    12900
  • 从资讯到企业资产,“企业头条”要打造To B的今日头条

    公司于2016年5月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资本和用友幸福投资。

    2017年4月17日
    30301
  • 樱花味的东西,为什么这么…一言难尽…

    春日美好,樱花虽过了盛放期,但还有人将这份转瞬即逝的潋滟,凝成舌尖上的一道道“樱花限定美食”。 樱花汤包、樱花烧卖、樱花特调、樱花冰粉、樱花雪媚娘、樱花薯片......你吃过吗? 至于味道,有人说想想都觉得好吃呀,那粉嫩灿烂想到就让人欲罢不能了,**而吃过的人则大多唏嘘......**本期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 1.樱花味是什么味? 首先,樱花本身几乎是没有味…

    2025年4月15日
    1400
  • 睡觉时手机放枕边,小心会致癌?新研究……

    打电话时,人们习惯将手机贴近头部。然而,手机会释放出无线电波,这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手机可能诱发脑癌”的观念,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但我们的日常生活早已离不开手机,更广泛地说是手机背后的无线技术。因此,科学地解释电子设备无线电波暴露的安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多年来,科学界一致认为,手机辐射并不会导致脑癌或更广泛的健康问题。…

    2025年3月15日
    10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