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具备复杂的神经系统,神经元数量和狗的差不多。它拥有高度发达的感知、学习和记忆力。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多足、软趴趴的身躯,模样古怪。烧烤摊上10元3串,嚼起来嘎吱嘎吱的。而且,烧烤料,多撒会更好吃。

可你知道吗?章鱼是拥有复杂智慧的聪明生物。一些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智慧生物[1][2]。

蓝血“异类”,

九个大脑三个心脏

很多人嫌弃章鱼长得怪,偏偏,它也最奇怪。章鱼是地球上的神秘“异类”,看起来就像是外星人一样[3]。电影《异形》里的抱脸虫、《降临》里的七肢桶,都以它为原型。

目前已知的章鱼有300多种。它们中有身形短于3厘米的,也有重达45千克、腕撑开后有6米长的太平洋巨型章鱼[4]。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太平洋巨型章鱼将自己展平,这最小化了阻力并提供了升力 / [5]

章鱼有三颗心脏泵送蓝色的铜基血液(携带氧气的元素不是铁,而是铜),它的游动是靠喷气推进的(像火箭那样)[3][5]。章鱼在呼吸时使用的外套膜和喷水管快速喷气推进游泳,并能向入侵者喷射水流以阻止它们。在遇到严重危险时,章鱼会向水流中加入黑色墨汁来掩护自己逃生[5][6]。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太平洋巨型章鱼的身体结构 / [5]

不同于它长着10条腕的表亲鱿鱼,章鱼只有8条腕[7]。每条腕上有两排肉质吸盘,用来吸附物体和前进[8]。它们甚至可以在一条腕被捕食者咬掉后长出新的腕[5]。章鱼断腕,不会从伤口处流出蓝色血液,因为铜基血液在充氧时是淡蓝色的,而在脱氧时是透明的[9]。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当游客把手平摊在水族箱外的玻璃上时,章鱼会爬过来,用它的腕覆盖住游客的手,并直视他们的眼睛[9] / 图虫创意

章鱼的腕似乎“与大脑奇特地分离”,每条腕就像是独立的个体,各自具有“心智”。在章鱼中,大部分神经元都分布在腕中——几乎是中枢脑的两倍。每条腕有自己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同时具备触觉、嗅觉和味觉[4]。

章鱼没有海洋生物常见的外壳,是“一大块缺乏保护的蛋白质”[3]。它的全身几乎没有任何一块硬质部位,眼睛和嘴巴就算是最大的硬质物体,所以它可以挤进一个很小的洞或缝隙,并把身体缩成一小团[4]。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加勒比海博耐尔小岛上的章鱼,它在岩石缝隙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收集石头放在洞穴的入口前 / [5]

章鱼的头通常高高抬起,以便通过其两个类似透镜的眼睛看得清楚。这些眼睛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眼睛非常相似,只是瞳孔是水平的裂缝而不是圆形[5]。

章鱼可能是世界上最熟练的伪装艺术家,它皮肤中独特的色素细胞系统能产生丰富的皮肤颜色图案,同时,它还可以改变肤质来匹配周围环境[6][10]。研究人员在太平洋的珊瑚礁中观察到一条章鱼在一个小时内变化了177次[3]。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在珊瑚海斑驳的光芒中,从1米左右的距离来看,珊瑚礁和坐在上面的章鱼根本无法区别 / 图虫创意

高智商、高武力,

非常淘气

三世纪的埃里亚努斯对章鱼的描述是:这种生物的明显特征是淘气且诡计多端[4]。

章鱼,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具备复杂的神经系统,神经元数量和狗的差不多[6][7]。它拥有高度发达的感知、学习和记忆力[11]。

章鱼自知天生柔软,所以时刻都在为自己收集庇护空间。一组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研究条纹章鱼时发现,这些章鱼很喜欢收藏被人类丢弃的椰子壳。它们从泥沙里捡到椰子壳,还会借助水流冲洗干净。它们会拎着心爱的椰子壳在海底“踮脚”走,或者把两个半片椰子壳拼成一个球,然后藏进去[12]。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A)条纹章鱼携带两个叠放的椰子壳的同时“踮脚走”(B)条纹章鱼使用组装成避难所的椰子壳 / [12]

章鱼常选择在泥浆、沙子或砾石上的巨石下建设家园,这样它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巨石下方挖出一个空腔,并将挖掘出的材料在巢穴开口处堆成一个护堤[9]。

筑巢行为体现了章鱼强大的记忆力。它会通过长达数小时、长距离的捕猎之旅来捕获猎物,之后带着猎物返回洞穴进食。仿佛自带脑内导航系统,它能记住巢穴的周边环境,而且它每次的出行路线非常随机,绝不走固定线路[13]。

如果章鱼从海洋被带到实验室,大约1周后它就不再躲藏,而是好奇地四处游动,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报道称,章鱼有个性,性情各异,喜欢玩耍[6]。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有识别人面孔的能力,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一只被圈养的章鱼显然不喜欢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每次这个人经过水箱时,章鱼都会向她喷出一股水柱[10] / 图虫创意

有时,章鱼会在许多手臂之间扔一个小东西,单纯为了自娱自乐;还有时候,它会喷出水柱,将漂浮的塑料瓶从水箱的一端推到另一端。当瓶子飘回它身边时,它会抓住瓶子,并再次将其喷走[14]。

在野外,章鱼在解决捕获的双壳贝类等食物时表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它能利用带吸盘的腕拉开贝壳,或者在壳上钻孔,并向猎物注入麻痹毒素[15]。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巨型扇贝壳体上,章鱼钻出的孔洞 / [5]

章鱼在面对人工任务时也很强。比如,它们会揭开罐子的盖子,打开不透明的盒子获取隐藏的猎物。关键的是,章鱼的这些表现与简单的试错机制不相符,它们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了更复杂的认知能力[15]。

不过,章鱼的一生是短暂的。

一生虽短,却很灿烂

最大的章鱼种类,寿命最多只有3-4年,最小的种类寿命只有6个月或更短。但它们不是年纪轻轻就死了,而是在充分生活后(除非被吃掉)因快速衰老而死亡[5]。

章鱼采取“快速生长+早逝”的生存策略。它们在快速生长上投入了大量的能量,大部分的生命过程都在为一次性的繁殖做准备,随后便进入衰老阶段(雄性在交配后,雌性在孵化卵后)[16][17]。

章鱼母亲一次能产十到五十万颗卵,并会忠诚地照顾这些卵[18]。她不吃不喝,时刻保持卵的清洁,并为之提供氧气[7]。章鱼母亲通常在后代孵化时死亡,这种惊人的自我牺牲让她的后代有时间达到高级发育阶段[10][19]。

许多章鱼幼崽在孵化后会上升到水面,并随着海洋洋流漂浮很远的距离[5]。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加勒比小章鱼的幼体比例与成年章鱼明显不同 / [5]

如果幸存下来,年轻的章鱼会变得足够重并下沉到海底,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在那建立一个家[5]。

年轻的章鱼只有两件事在心头——吃和不被吃。它们会非常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身体肌肉和脂肪,这是因为它们是变温动物,并不需要消耗能量来保持身体温暖[5]。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图兰本,一只章鱼捡到了一些贝壳,收获满满 / 图虫创意

章鱼基本都独居,没什么社交生活[4]。在生命周期快结束时,它们开始寻找另一半,交配后,便像它们的父母那样,快速衰老并死亡[5]。

所以,章鱼一出生就是孤儿,从零开始自学生存技能。它们要躲避天敌、捡垃圾保护自己。终于能娴熟使用各项技能了,它们又肩负起了孕育后代的责任,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研究人员认为,章鱼“特别不适合圈养和大规模生产的生活。对于拥有如此“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动物来说,禁闭尤其残酷” [20],图为一家餐馆的水族箱里出售中的章鱼 / 图虫创意

你或许会讲,聪明的章鱼没能把技能传递给后代,太可惜了;或者说,如此短命,又何必进化得这么聪明?

可这就是章鱼的演化方式。庞大的神经系统和无固定形状的身体,赋予了章鱼适应环境的无限可能。但没有壳的保护,它既要时刻警惕沦为天敌的盘中餐,又得为填饱肚子四处捕食,生存压力极大[4]。所以,它选择爽快而聪明地活,将种族的“接力棒”慷慨地交给了后代。

我说章鱼真聪明,你说对啊,还真是。但我知道,下次路过烧烤摊,你还是会吃。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1]Coffey, D. (2022). Octopuses may be so terrifyingly smart because they share humans’ genes for intelligence. Livescience.com.

[2]Why the Octopus Brain is so Extraordinary | Smithsonian Ocean. (n.d.). Ocean.si.edu.

[3]賽.蒙哥馬利. (2019). 章魚的內心世界:三顆心臟、八隻腕足、九個腦袋、三億個神經元,章魚的獨特演化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馬可孛羅.

[4]Godfrey-Smith, P. (2016). Other minds: The octopus, the sea, and the deep origins of consciousnes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5]Borgi, M., Vitale, A., & Alleva, E. (2011). Octopus: the ocean’s intelligent invertebrate.

[6]Hochner, B. (2008). Octopuses. Current Biology, 18(19), R897-R898.

[7]拉尔夫·布克斯鲍姆,米尔德里德·布克斯鲍姆,约翰·皮尔斯等.(2020). 无脊椎动物百科.中信出版社.

[8]刘小贤,田涛,王舒奕,杨军,吴忠鑫,高东奎... & 刘敏.(2022).章鱼行为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28(06),92-97+120.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2.06.050.

[9]Scheel, D. (2023). Many things under a rock: The Mysteries of Octopuses. W. W. Norton & Company.

[10]Hendry, L. (2018). Octopuses keep surprising us - here are eight examples how. Nhm.ac.uk.

[11]Schnell, A. K., Amodio, P., Boeckle, M., & Clayton, N. S. (2021). How intelligent is a cephalopod? Lessons from comparative cognition. Biological Reviews, 96(1), 162-178.

[12]Finn, J. K., Tregenza, T., & Norman, M. D. (2009). Defensive tool use in a coconut-carrying octopus. Current biology, 19(23), R1069-R1070.

[13]Carls-Diamante, S. (2022). Where is it like to be an octopus?. 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 16, 840022.

[14]Schnell, A. K., Lynnie Fein-Schaffer, Fritz, J. B., & Clayton, N. S. (2023). How Intelligent is an Octopus or a Cuttlefish? Even Smarter Than You Might Think!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11.

[15]Amodio, P., Boeckle, M., Schnell, A. K., Ostojíc, L., Fiorito, G., & Clayton, N. S. (2019). Grow smart and die young: why did cephalopods evolve intelligence?.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4(1), 45-56.

[16]Roura, Á., Castro-Bugallo, A., Martínez-Pérez, M., & Guerra, Á. (2024). Senescence in common octopus, Octopus vulgaris: Morphological, behavioural and functional observation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75, 106294.

[17]Anderson, R. C., Wood, J. B., & Byrne, R. A. (2002). Octopus senesce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Welfare Science, 5(4), 275-283.

[18]Parra, G., Villanueva, R., & Yúfera, M. (2000). Respiration rates in late eggs and early hatchlings of the common octopus, Octopus vulgaris. 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80(3), 557-558.

‌[19]Roumbedakis, K., & Guerra, Á. (2019). Cephalopod senescence and parasitology. Handbook of pathogens and diseases in cephalopods, 207-211.

[20]Scigliano, E. (2020). The world wants to eat more octopus. But is octopus farming ethical? Animals.

章鱼真聪明啊,不该10元3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05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别太入戏!女子追剧哭惨引发“中毒”,“五步急救法”能保命→

    近日,一则四川网友“橘子”小姐姐因为看剧哭得太“惨烈”,哭到全身发麻送医的新闻冲上热搜。这位观众因热播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中的虐心情节情绪失控,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图片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过度呼吸为什么会中毒?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酸碱平衡就是乐团演奏的和谐乐章。正常情况下,身体的各个系统就像乐团中的不同乐器组,相…

    2025年4月15日
    2900
  • 这10个饮食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寿命!很多人还不知道

    你的一天是不是这样开始的:清晨匆忙出门,顺手抓一块饼干当早餐; 中午赶工扒拉几口饭,5 分钟解决战斗; 深夜加班后,再来一顿重口味宵夜…… 这些看似“当代生存标配”的饮食习惯,可能正悄悄偷走你的寿命。《柳叶刀》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不良饮食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 1100 万[1] 。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 10 个折寿饮食习惯,用科学证据告诉你:有些“吃法”,可能比…

    2025年4月1日
    5900
  • 四维健康管理:科学驾驭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的生命密码

    阅读时间:7分钟(全文约2000字) 全球每年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代谢疾病(WHO 2023),其中75%的死亡归因于"四高"失控。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体在认知盲区中逐渐流失的生命质量。本文将揭示四维健康指标间的量子纠缠关系,构建可操作的干预模型。 一、解码身体预警系统 1. 体重:BMI>24者糖尿病风险提升3倍(Lancet…

    2025年3月22日
    8000
  • 发病率上涨 3 倍多!好好的年轻人怎么突然就听不见了?

    原创 汤欣悦 科普中国 2025年03月03日 14:12 北京 近几年,许多耳鼻喉科医生都发现“突发性耳聋”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患者来到医院常见的表述就是“突然一下就什么都听不到了”,或者“耳朵嗡嗡响,结果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听力受损”,有的还说会有“头晕目眩、无法睁眼”的症状。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从 2005 年到 2020…

    2025年3月10日
    11700
  • 每日吃三次的药,是随三餐吃吗?很多人吃错了……

    我们在吃药时经常会看到说明书上写“每日三次”,很多人就会在吃饭的时候,早、中、晚各一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每日三次用药,其实和吃饭没有关系。关于每天吃药频率这个事儿,咱们从头捋。 每日一次 先说每日一次,指的是每天同一时间服用一次,这个“同一时间”划重点。比如每日早上或晚上。某些药物在说明书中有规定服药时间的,以说明书为准。比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应在早晨的…

    2025年2月7日
    15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