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友病日|为什么“坏基因”逃过了进化剪刀? 揭秘基因的“隐形守护者”

摘要

血友病是一种可能导致轻微伤口致命出血的遗传病,但奇怪的是,这种看似“有害”的基因却未被自然选择淘汰。本文通过演化医学的视角,结合历史案例和生物学机制,揭示自然界的“妥协策略”——基因的存续不仅取决于生存,还与繁殖、突变率和偶然性密切相关。

引言:进化不是完美工程师

如果自然选择像一位严格的质检员,为何像血友病这样危险的基因仍存在于人类基因库中?答案可能颠覆我们的直觉:进化并非追求“完美”,而是“凑合能用”。演化医学告诉我们,某些“坏基因”的存续,背后是进化压力、基因突变和概率共同导演的生存游戏。

正文:血友病的“免死金牌”从何而来?*

1. 基因的“两面性”:隐性遗传的生存策略

血友病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XY)只需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发病,而女性(XX)需要两个致病基因才会患病,这使得女性成为天然的“基因缓冲带”。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男性患者可能早夭,但女性携带者(仅一个致病基因)完全健康,并能将基因悄然传递给后代。这种“隐性保护机制”,让致病基因像潜伏的特工一样代代相传。

案例:19世纪欧洲皇室“诅咒”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著名的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的女儿们将基因带入俄罗斯、西班牙等皇室,导致至少10位王子患病。尽管这些男性后裔大多夭折,但女性携带者通过政治联姻不断扩散基因,形成跨越欧洲的“皇室病网络”。这证明:只要携带者能生育,基因就有机会存活。

2. 自然选择的“盲区”:突变与概率的博弈

- 突变率:血友病基因会以约1/25000的概率自发突变,即使没有家族史,新突变也可能突然出现。

- 进化剪刀不够快:在医疗出现前,严重血友病患者多在生育年龄前死亡,理论上基因应被淘汰。但实际中,部分轻症患者仍能存活生育,而携带者毫无症状,导致基因持续“漏网”。

- 基因漂变:在小规模人群中,偶然性可能让致病基因意外保留,尤其在近亲繁殖的群体(如古代皇室)中更易扩散。

3. 演化中的“妥协交易”

近年研究发现,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可能拥有某种生存优势。例如,某些凝血因子变异与*抗感染能力增强*相关——这类似于镰刀型贫血症携带者对疟疾的抵抗力。虽然证据仍在探索中,但暗示了一个演化原则:基因的“好坏”取决于环境。

展望:基因编辑能改写进化剧本吗?

随着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人类首次有机会主动清除“坏基因”。但演化医学提醒我们:

- 基因的功能可能未被完全认知(例如某些“致病基因”或参与重要生理过程);

- 强行干预可能打破自然平衡,需谨慎评估长期后果;

- 未来医学或需结合演化视角,区分“真正有害”和“环境错配”的基因。

总结:进化没有“最优解”,只有“生存策略”

血友病的存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物学真相:自然选择并非全知全能。基因的保留可能因为:

1. 隐性遗传的“伪装术”

2. 突变与淘汰的速度竞赛

3. 基因功能的复杂多面性

理解这些机制,不仅能解答演化谜题,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与基因和解”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杨仁池, 王鸿利. 《血友病》.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023 EAHAD(欧洲血友病联盟)会议报告. 血友病 A 治疗演变与 EHL-rFVIII 研究进展.

Stonebraker, J. S., et al. (2020). "The evolution of hemophilia in humans." *Haemophilia*, 26(2), 301-306.

Nesse, R. M., & Williams, G. C. (1994). *Why We Get Sick: The New Science of Darwinian Medicine*. Vintage Books.

Laland, K. N., et al. (2015). "The 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 its structure, assumptions and predi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82(1813).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01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6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警惕!全网热传的的AI截图可能正在成为新的谣言制造机!

    值得警惕的是,考虑到 AI 生成内容的速度,谣言可以被更高效率地制造和传播,这很可能让网络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社交媒体、朋友圈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 AI 回答的截图。这些截图通常展示了一段有趣、机智甚至令人惊叹,或者惊恐的对话,让人觉得“现在的AI真了不得”!比如“震惊!AI 支持人类灭绝计划”“AI 承认 xx 有毒”“AI算出了养老…

    2025年2月28日
    9400
  • 唯一能定居南极的昆虫,到底有多可怕

    北极已知的昆虫足有两千多种,而南极却只有一种原生的昆虫,这就是南极摇蚊(Belgica antarctica)。 图片来源:Yuta Shimizu / Osak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2022年年初,我有机会采访了一名曾到访北极地区斯瓦尔巴群岛,研究当地环境DNA的科学家。聊起第一次进入北极圈的感受,他说:“说实话,我…

    2025年3月1日
    12800
  •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到人体

    北京时间 3 月 27 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窦科峰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异种移植研究工作。 北京时间 3 月 27 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

    2025年3月31日
    6100
  • 这样洗草莓可能农残更高!很多人都做错了……

    平时洗草莓,可以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清水、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钟,然后再次冲洗即可。 爱吃草莓的看过来! 随着大棚种植草莓技术的发展,无论春夏秋冬,现在都能吃到心仪的草莓。吃草莓都有哪些好处?你的草莓真的洗干净了吗?如何正确清洗草莓? 吃草莓都有哪些好处? 草莓可不是普通的水果,它的营养在水果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VC含量高 每100克草莓就有…

    2025年3月12日
    11700
  • 这几个炒菜的坏习惯,你有吗?

    相比起在外吃饭,大家是不是觉得在家里做饭会健康安心很多呢?其实不然,许多人做菜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更恶劣。 **油冒烟了之后再放菜。**很多人炒菜时不见油烟不下锅,认为这样才有香味。殊不知,这犯了健康大忌。现今市售的食用植物油在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可能已达到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此时不仅可能导致油质发生高温劣变,还会使菜肴中的维生素C、E和必需…

    2024年12月25日
    18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