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本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天津市民黄女士却因鼻塞流泪、眼睑肿胀,被迫戴上口罩墨镜走进医院:"每年这时候就犯病,眼睛肿得睁不开,鼻子堵得透不过气。"
这样的困扰在过敏门诊并不少见。作为春季过敏的主要诱因,花粉常让患者困惑:"家里从不种花,也没碰过鲜花,怎么会过敏?"
不养花、不碰花
为什么还会花粉过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兼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科主任王惠平介绍,花粉主要有虫媒花粉与风媒花粉两种类型。虫媒花粉依靠昆虫传播,风媒花粉则借助风力飘散,其中,引发过敏反应的 “主力军” 是风媒花粉 。
在春季,柏树、松树、杨树、榆树等树木的花粉是主要的 “致病源”。到了这个时节,这些树木抽芽、开花,会释放出数量众多且颗粒细小的花粉,它们随着风四处飘散。所以,哪怕人们足不出户,并未前往花园、公园,花粉也能顺着窗户、通风系统,甚至附着在衣物上,悄无声息地 “潜入” 日常生活空间。
花粉高峰期
哪些人群更易受影响?
过敏与免疫力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免疫系统肩负着识别并清除细菌、病毒等外来病原体的重任,同时对自身组织维持耐受。
过敏反应,究其本质,实则是免疫系统 “过度防卫” 的结果。过敏性疾病,也被称作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体遭遇过敏原时,免疫系统做出异常免疫反应所致。
通常来讲,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过敏症状,特别是家族中有过敏史的人,像父母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者湿疹等,其子女过敏的风险会显著升高。除此之外,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存在异常、紊乱情况的人群,也属于过敏的高发群体。
过敏反应的具体表现,取决于接触过敏原的方式。当花粉在空气中肆意飘散时:
****一旦花粉沾染到眼结膜,便会诱发结膜炎,主要症状为眼红、眼痒;
若花粉经鼻腔吸入,就会引发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频繁打喷嚏、流鼻涕;
部分花粉颗粒极为细小,被人体吸入支气管后,会导致咳嗽、气喘;
有些人前往郊外游玩,在草丛中穿梭,身体沾染花粉,就会引发接触性过敏,致使皮肤瘙痒、出现皮疹。
当然,空气中的花粉主要通过吸入途径进入人体,所以过敏性鼻炎患者最为多见 。
如何甄别过敏源?
虽然过敏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但可借助预防与治疗手段加以控制,降低发作频率。在预防环节,精准甄别过敏原至关重要。据王惠平介绍,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斑贴试验等检查方式来探寻过敏原。
其中,皮肤点刺试验具备操作便捷、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多种过敏原进行检测,且费用较为亲民。不过,打算进行该试验的患者,需提前 1 周停用抗过敏药。
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属于体外检测,患者痛苦程度低,不会引发全身过敏反应,不受皮肤状态与药物干扰,即便正在服用抗组胺药或患有皮肤病的患者也同样适用,还能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只是相比之下,检测费用会偏高一些。
预防花粉过敏,这样做!
在花粉高峰期,建议关闭门窗,以此减少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具备条件的家庭,可启用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辅助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若需外出,优先选择清晨、夜晚等花粉浓度相对较低的时段。出门时,佩戴防花粉眼镜,能有效阻挡约 65% 的花粉颗粒接触眼结膜;佩戴专业防花粉口罩,并使用花粉阻隔剂,能高效过滤空气中的花粉。
需要留意的是,雷雨对花粉颗粒的净化作用有限,反而可能促使花粉溶胀破碎,形成致敏性更强的微小颗粒,所以雷雨前后应尽量避免外出。
通常,羊毛材质衣物比棉布、化纤衣物更容易因静电吸附花粉,因此外出着装尽量挑选表面光滑的材质。回家后,务必及时洗手、洗脸,更换外衣,清除附着在身体和衣物上的过敏原。
即便采取了上述防护措施,若仍出现过敏症状,应遵循医嘱用药治疗。对于过敏症状逐渐加重的患者,脱敏治疗也是可考虑的应对方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