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识别

高血压慢病早期识别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及管理

周义

一、为什么高血压慢病识别中要重视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识别?

理由如下:

(1)与高血压慢病管理宗旨提高高血压病友生活质量,阻滞或者延缓并发症,从而高血压病友健康长寿;

(2)高血压病友安全,即患者安全;

(3)高血压病友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

(4)高血压病因的两病或者慢特病办理。

二、如何识别高血压病友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

(1)询问血压测量史。如:学生体检、就业体检、参军体检(或者献血体检、五月血压测量)等不同时间血压测量。让血压被测量者知晓血压值。而不是血压正常与否。

(2)高血压常见靶器官损害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颈部,下肢、肾血管。脑卒中与冠心病等;

高血压心脏病;

心率失常(常见:房颤)

慢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衰竭或者终末期肾病;

主动脉夹层;

眼底病变。详见高血压危害(科普)

(3)常见辅助检查

尿常规,了解尿中有无白细胞及蛋白情况。老年人体检。

肾功能同时计算肾小球有效滤过率.

血尿酸:肾脏与关节损害危险因素。

肾脏B超:了解肾脏形态。

心电图:了解心率失常、评估心率快慢,识别冠心病或者急性冠脉综合症。必要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图。

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结构与瓣膜。

必要时做冠脉CT、头颅CT及主动脉高分辨CT平扫 增强;

眼底照相等。

(4)高血压并发症常见症状

头昏、头痛

高血压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如果用药后,需要警惕降压药物不良反应;或者后期出现需要警惕高血压导致脑血管损害;

心悸、胸痛或者其他部位不适

早期一般没有症状,如果有或者阵发性需要警惕嗜铬细胞瘤,后期出现需要警惕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时需要与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夜尿增多 白天尿次数与夜尿尿次数进行比较,如果次数比值大于50%,同时夜尿量大于500-700 ml.

高血压早期需要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后期则需要与高血压早期肾功能衰竭。结合肾小球有效滤过率及肾脏超声进行综合评估与随访。

三、如何进行管理?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戒烟戒(限)酒

适量运动

心态平和

控制体重

血压长期达标、综合管理

诊断不同并发症管理(另述)

定期测量血压(家庭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

四、办理两病或者慢特病

农村医保 单纯高血压办理两病(包括诊断糖尿病患者) 伴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高血压慢特病)具体情况根据当地的医保政策。

居民医保及职工医保(根据当地医保政策)。

减少高血压病友经济负担;

提高高血压慢病管理依从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90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这种高钙、营养的野菜,建议早春必吃!可惜很多人当草……

    春天万物复苏,各种野菜也争相萌发。荠菜、香椿、槐花、马齿苋,这些野菜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你听说过面条菜吗?这个曾让农民头疼的“麦田钉子户”,居然是春天里的极品野菜。 每到此时,不少人都会去田间地头挖面条菜,但需要强调的是:真的不建议你这么干!因为万一认错采摘到了形似但却有毒的杂草,误食可能会有中毒风险。 好在,面条菜已经市场化,被大量种植,大家依然可以安全…

    2025年2月28日
    13200
  • 亚洲首例!知名歌手“心肝”全换,肥厚型心肌病有多致命?

    2025年4月7日,中国台湾歌手TANK(吕建忠)发微博称,自己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日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成功接受了“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并已康复出院。 据介绍,他接受的这场手术是亚洲首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的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不仅是他个人的生命转折点,也标志着我国在多器官联合移植领域迈入…

    2025年4月12日
    1400
  • 别让“偏方”变“毒药”!女子吞食生鱼胆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民间流传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解毒,殊不知,鱼胆蕴藏着巨大的毒性,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致命。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因上火、视物模糊,听信了“鱼胆可明目”的偏方,结果吞食生鱼胆3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 娄底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后,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转氨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高达7755u/l,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由此可见鱼胆不能随便…

    2025年3月12日
    8300
  • 年纪大了容易长胖?发胖也有“年龄分界线”?一文看懂→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

    2025年3月8日
    10000
  • 这些位置长了息肉,一定要当心!尤其这种几乎100%会癌变

    体检报告上,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几个词之一,可能就是“息肉”。 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光是看到名字,就让人心里犯嘀咕:“这玩意儿严重吗?”“需要切掉吗?”“会不会变成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各种息肉,还有那些一定要小心的息肉,尤其有一种肠息肉,几乎100%会癌变。 息肉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息肉就是长在黏膜表面的小疙瘩,就像皮肤上的小痣一样,但它长在…

    2025年3月4日
    13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