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突然火了,为啥?因为那儿还能发电报!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种“老掉牙”的电报。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蜂拥而至,就为了发一封电报,感受一下父辈们的“复古浪漫”。
那句老梗“有急事速回微信”,如今真的成了电报的内容,还火了一把。
杭州和北京是目前全国仅剩的两个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
3月23日,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宣布,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
这意味着全国将仅剩北京还在坚守电报业务。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电报那些事儿!
电报:曾经的“通信之王”
电报是一种用编码代替数字和文字,再将其以电信号发送出去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于1837年被发明。在没有互联网和电话的时代,电报最快捷地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那时候,电报是最快的通信方式。无论是战争前线的紧急军情,还是家人之间的牵挂,都靠它传递。电报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通信工具,它还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过去,电报按字收费,那可不便宜,所以大家发电报都得精打细算,能省一个字就省一个。
电报背后的“硬核科技”
电磁学:电报的“幕后英雄”
电报为啥能这么厉害?得聊聊背后的“硬核科技”——电磁学。
简单来说,电报就是利用电磁信号来传递信息。当年,科学家们发现,电流通过导线会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变化又能被检测到。
于是,聪明的脑袋们就想出了用电流的断开来代表不同的信号,比如“滴”“嗒”声,这就是著名的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表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信号,它们能组合成各种文字和数字,把复杂的信息传递出去。
电报的“工作流程”
电报的传输过程也很有意思。
发报员先把文字翻译成莫尔斯电码,通过电键发送出去;接收端的电报机收到信号后,再把电码翻译回文字。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其实需要发报员和收报员的高度配合,就像一场无声的“接力赛”。
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用四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电报新书》。
这种编码方式经过多次改良,成为了后来中国通用的“四码电报”。
“四码电报”对照表
电码里,一个汉字对应4个数字,所有汉字都可以用数字组成。
在我国,四位数汉字电报码从1873年起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
从电报到5G:我国科技的“开挂之路”
电报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电报迎来了“黄金时代”。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电报成了重要的通信手段。
从大城市的邮电局到偏远山区的电报站,电报线路像血管一样遍布全国。它不仅传递着国家建设的指令,还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1883年,浙江省正式开通电报业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电报业务迎来黄金期。当时,仅武林营业厅就有40多名营报员。
新闻电报、气象电报、家人升学……每天收发电报1000多份。1988年,浙江省全年电报业务量达2012.3万份。
通信的“大变革”
随后的几十年间,通信界开始了“大变革”。
电话开始普及,固定电话走进千家万户,后来又有了大哥大,虽然又贵又笨重,但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的公用电话代办点分布在首都街头巷尾,红色的话机成为公用电话的标志。
再后来,互联网横空出世,电子邮件、QQ、微信……这些新鲜事物把电报彻底比了下去。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过去发封电报得等好几天,现在呢?微信秒回,视频通话想打就打,这变化,简直像坐了火箭!
电报的“最后倔强”:北京的坚守
今年5月1日过后,如果你还想发电报,就到北京联通西单营业厅吧!这里有着北京唯一一个电报业务窗口。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电报都这么“落伍”了,为啥还有人去发电报呢?为啥北京能坚持下来?
一方面,北京是首都,文化底蕴深厚,电报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有它独特的价值;另一方面,北京的科技发展一直走在前列,电报在这里更像是一个“活化石”,让人们能触摸到过去的通信历史。
1958年建成的电报大楼(1959年国庆期间照片)
电报的“谢幕”,科技的“新起点”
从电报到5G,科技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过去,发封电报得考虑字数,因为太贵了;现在呢?5G网络下,高清视频、大文件传输都不在话下。
科技的进步不仅让通信更便捷,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如今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电报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留下的记忆和情怀,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就像那些曾经用电报传递爱与牵挂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会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bUf56hWCQqlNaI3a2qWD9w
[2]https://mp.weixin.qq.com/s/HHjNW6MV44uTtBaGADWv5A[3]https://mp.weixin.qq.com/s/TpJ0p92IFabpmtgvecPOiQ
[4]https://mp.weixin.qq.com/s/n2LFrNzBpxzwet2uDCCntQ
作者:蝌蚪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