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有张图一度在社交网络刷屏。明明左边一枚“蓝球”,右边一枚“绿球”,但其实这两枚球真正的颜色是一样的。

你跟我说这两枚球颜色是一样的???| David Novick

大家都不信。于是有人立刻开始自己动手,去除背景和圆点的颜色。

惊了,真是一样的???

不论怎么操作,去除背景色,图片拼接,还是计算机取色,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两个球,的的确确,是同一种颜色。按照原作者的说法,两个球的基本色都是一种水蓝色,RGB 值为 49,255,233。

是我已经色盲了,还是颜色根本就是一种幻觉?

这张图是个啥?

首先,这张图是真的视错觉。图的作者是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的大卫·诺维克(David G. Novick)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科学,业余爱好之一是制作视错觉图片。

大卫·诺维克教授,就是这个人搞的事 | cs.utep.edu

他甚至还有个经常一起搞事的视错觉小伙伴,日本的实验心理学家北冈明佳(Akiyoshi Kitaoka‏),两人常在网上相互启发,彼此交流,把“愚弄人类眼睛”的事业进行到底。

诺维克发一张“这是我新搞的五彩纸屑(Confetti)视错觉,里面的点都是同一个颜色(RGB 250, 219, 172)哦。”

北冈明佳就立刻回一张“太棒了,这是我的三颗心,也都是同一个颜色”。

真是令人发指!这两位身边的其他人,大概天天都在怀疑自己的人生和眼睛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觉?

这种视错觉,大名叫蒙克-怀特错觉(Munker–White's illusion),有时也叫怀特错觉,有时也叫蒙克错觉。

上世纪 80 年代,心理学家怀特(Michael White)发现黑白条纹能影响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另一个心理学家蒙克(Hans Munker)则发现不同的彩条也能影响人眼对颜色的感知。

制造这个视错觉需要如下元素——

① 在中间层的物体色,物体色是完全相同的;

② 在最下层的背景色,背景色可相同,也可不同;

③ 在最上层的框架色,框架是交错覆盖在物体之上的条纹或斑点,框架色需要至少两种,必须不同。

对于制造错觉而言,框架色最为重要。

框架色的饱和度越高,框架色之间的对比越大(比如红绿、黄蓝这种互补色就很好),这个错觉就越显著。

另外,这个视错觉适合小图。图越小,这个错觉就越明显。

这两个立方体也是一样的颜色喔 | David Novick

这个错觉是因为,大脑在判断物体原本的颜色时,会忍不住把周围的颜色带进去“综合考量”

在不同的框架色“映照”下,颜色完全相同的物体,就被大脑感知成了不同的颜色。

大卫·诺维克用图做了具体解释——

蓝色框架 + 红色圆圈=紫色错觉

黄色框架 + 红色圆圈=橙色错觉

紫色框架 + 黄色圆圈=橙红色错觉

绿色框架 + 黄色圆圈=柠檬色错觉

框架色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与物体色之间的差别也越大越好。

比如说,蓝色与黄色更对比,而橙色和黄色更接近。

于是框架色在蓝黄之间变化时,错觉更显著。框架色在橙黄之间变化时,错觉就比较轻微。

另外,下图里的四个圆都是相同的红色。

随着框架色和背景色的饱和度逐渐降低,这个错觉也就越来越轻微,降到 10%时已经能看出物体颜色基本一致了。

这种视错觉其实并不少见。许多艺术品都会利用这种“大脑混色法”。

比如点彩画(pointillism)大师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就擅长绘出一个个彩点,然后让观众的眼睛自己组合出“别的颜色”。修拉的油画《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完全就是一幅充满视错觉的名作。

道理我都懂,但怎么看都是不同色?

这个视错觉的确是强大到几乎无法可破。即使你理智上“知道”物体的颜色应该是一致的,但怎么看都还是觉得那是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要“看到不存在的颜色”?为什么不能像计算机取色那样看到绝对色值呢?

这是因为,视错觉既是缺陷,也是优势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博 ·洛托(R. Beau Lotto)和大卫·科尼(David Corney)提出,很多视错觉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刺激的真实来源,与刺激的最可能来源,是不同的。”

我们的色觉是在大自然里演化出来的。大自然里有不断变化的光照,还有各种前景色、环境色,于是我们接收到的视觉刺激也就模糊而多样。

而视觉之所以被演化出来,是因为“有用”。我们要能迅速判断出一个东西本来的颜色——这样就能知道果子能不能吃,动物危不危险。同一枚红苹果,在早上、正午、晚上、树荫里给我们眼睛的反射光都不同,但我们永远能一眼看出“哦,这枚苹果是红的”。

经过演化的漫长教导,我们的感知系统已经把某种刺激对应的“最可能状况”作为“感知”而保留下来。当“最可能状况”与“真实状况”一致时,我们就“看见了”。当“最可能状况”与“真实状况”不同时,我们就“出现了错觉”。

事实上,就连人工智能也能出现视错觉。当博 ·洛托要求神经网络去学习“颜色恒常性”(lightness constancy),也就是要求它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能判断出一个物体的“本色”时,经过学习的神经网络在获得这种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和人类一样看见视错觉”的能力。 也就是说,以下这些大卫·诺维克的作品,如果让经过专门训练的AI来看,也会发出“这不可能”的惊呼声——

这 4 个立体球都是同一个基本色(RGB 251,183,251)哦。

这 12 个立体球都是同一个基本色(RGB 156,249,255)哦。

这些立方块也都是同一个基本色(RGB 255,197,175)哦。

这两边的猫照片,是同一张哦。

这两边的诺维克,也是同一个哦。

月亮和月亮的倒影,其实是同一个颜色哦。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这辈子再也不想看条纹或者斑点了。

好吧,下面是诺维克搞的其他视错觉作品,依然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下图里的深红色其实是灰色(RGB 125,125,105),浅红色其实是绿色(RGB 120,165,145)。

下图里的黄色花,其实是紫色的(RGB 130,130,145)。

下图里的深红色仙人掌花,其实是灰色的(RGB 122,138,125)。

下图里塔上的“红条纹”,对不起依然是灰色的(RGB 82,107,109)。

好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小问题,你,还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吗?

参考文献

[1]https://twitter.com/novickprof

[2]https://twitter.com/AkiyoshiKitaoka

[3] http://engineering.utep.edu/novick/colors/

[4] White M (1979) A new effect on perceived lightness. Perception 8:413–416

[5]White M (1981) The effect of the nature of the surround on the perceived lightness of gray bars within square-wave test gratings. Perception 10:215–230

[6]Munker, H. (1970) Chromatic grids, projection to the retina, and translation theory-based description of the color perception. Habilitation thesis,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y, Munich.

[7]Corney, D., & Lotto, R. B. (2007). What are lightness illusions and why do we see them?.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3(9), e180.

策划制作

来源丨果壳(ID:Guokr42)

作者丨游识猷 果壳网主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84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悄悄告诉你,宝石为什么那么好看

    早在距今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址中,人们就发现了用动物的牙齿和骨骼串成的项链装饰,这恐怕是人类最早期的“宝石制品”。宝石具有美丽、稀少、耐久的特点,自然界中发现的矿物超过3000种,但可以做宝石原料的仅230多种,国际珠宝市场上的中高档宝石不过20多种,可见矿物岩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宝石,宝石是众多矿物岩石的精华,钻石、蓝宝石、翡翠是宝…

    2024年12月15日
    21400
  • 国际森林日|探秘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邂逅“雨林巨兽”

    春日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西双版纳片区,仿佛万物屏息,只待雨季来临,绿意便会汹涌而出。这里是亚洲象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片神秘的绿色世界里,亚洲象与雨林中的植物、动物紧密相连,构建起一个奇妙和谐的生态系统。在国际森林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邂逅“雨林巨兽”。 “老茎生花”传递出的雨林密语 春季的热带雨林正处于旱季,植物并不是特别茂盛,聪明的…

    2025年3月21日
    5600
  • 不是贝果吃不起,而是馒头更有性价比?这两者究竟有啥区别?

    作者:流畅 不久之前,有一个小视频全网刷屏。视频博主是一位法国留学生,在法国参加面包节的时候,在众多黄黄黑黑的面包中,突然出现了一排“白花花”的“熟人”,原来是我们中国孩子非常熟悉、甚至是从小吃到大的馒头。 一时间 #中国馒头出战法国面包节#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戏称: 馒头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 馒头: 出差呢,请叫我“中式无糖面包”。 大家发现,之前备受…

    2024年12月30日
    15100
  • 保护这些“豹豹”,为什么要从种地开始?

    大家好,我是来自猫盟 CFCA 的施奇静,负责豹乡田项目。 猫盟自2008年以志愿者身份开启保护工作,并于2017年注册成立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11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国本土12种野生猫科动物,荒漠猫、豹猫、豹、丛林猫、亚洲金猫、虎、兔狲、雪豹、亚洲野猫、欧亚猞猁、云猫和云豹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我所负责的豹乡田位于山西晋中市和顺县,主要保护华…

    2025年3月5日
    8700
  • 你可能想不到,这几种表现竟与缺觉有关→

    “睡不够会打呵欠——打呵欠意味着犯困——犯困就要补觉”,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呵欠连天”外,睡眠不足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 参照多数人的数据,如果你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就要小心是否存在“睡眠不足”。 以下4种可能出现的表现,看似与睡眠无关,很容易就被视作“上年纪了”“最近火气有点大”“天气冷嘴巴都变馋了”等原因。如果只是偶尔一次两次,不…

    2025年3月16日
    7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