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5900个晶体管,算力再+1!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的“无极”有多顶?

作者:吴苡婷

过5年技术攻关和迭代

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 突破了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

该处理器通过自主创新的特色集成工艺

通过开源简化指令集计算架构(RISC-V)

在国际上实现了

二维逻辑功能最大规模验证纪录

(集成5900个晶体管)

完成了从材料到架构再到流片的

全链条自主研发

4月2日晚

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

从数百到5900的跨越

面对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全球性挑战,具有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半导体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破局关键。历经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十余年攻关,科学家们已掌握晶圆级二维材料生长技术,并成功制造出只有数百个原子长度、若干个原子厚度的高性能基础器件。但要将这些“原子级精密元件”组装成完整的集成电路系统,却始终受困于工艺精度与规模均匀性的协同良率控制难题。过去最高集成度仅停留在数百晶体管量级,始终未能跨越功能性微处理器的技术门槛。

“之前二维逻辑功能最大规模验证的最高纪录是115个,而且是不带时钟逻辑。可以说,我们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周鹏说,在5V的低压下,“无极”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间加减运算,支持GB级数据存储和访问,以及最长可达10亿条精简指令集的程序编写。“提高人工智能算力需要极大的能源消耗,我们用微米级的工艺做到纳米级的功耗。而极低功耗的CPU可以助力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

提前验证二维材料使用路径

复旦团队在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深耕十余年。特别是团队创新开发的AI驱动的一贯式协同工艺优化技术,通过“原子级界面精准调控+全流程AI算法优化”双引擎,实现了从材料生长到集成工艺的精准控制。“无极”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参数设置依靠人工很难完成。引入机器学习AI赋能后,可以迅速确定参数优化窗口,提升晶体管良率。

周鹏说,在这些二维半导体集成工艺中,70%左右的工序可直接沿用现有硅基产线成熟技术,而核心的二维特色工艺也已构建包含20余项工艺发明专利、结合专用工艺设备的自主技术体系,为未来的产业化落地铺平道路。

团队解决了二维材料-接触-栅介质-后道工艺的精确耦合调控难题,利用原子级精度的加工和表征技术,验证了规模化的数字电路。其中,反相器良率高达99.77%,具备单级高增益和关态超低漏电等优异性能。通过严格的自动化测试设备测试,验证了在1千赫兹时钟频率下,在千门级电路上可以串行实现37种32位RISC-V指令,满足32位RISC-V整型指令集要求。其集成工艺优化程度和规模化电路验证结果,均达到了国际同期最优水平。

将ENIAC和Intel 4004 以及无极诞生年实现了加法上的运算联系

“大学的作用帮助产业界排除前行的困难,这个成果也让产业界知晓,二维半导体可以做成处理器。我们做了一件正确而困难的事情。”周鹏说,团队还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二维电子器件的性能和集成度,突破当前晶体管集成度的瓶颈,使其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将加强与现有硅基产线技术的结合,推动核心二维特色工艺的产业化应用。

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包文中和周鹏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敖明睿、周秀诚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以及教育部创新平台的支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78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想补充蛋白质,就要多吃肉?这种食物一定得吃够

    提到补充蛋白质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肉、吃蛋 但还有一种蛋白质 常常被大家忽略 那就是植物蛋白 蛋白质作为三大营养素之一,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细胞的重要原料,可以促进身体代谢,为人体提供能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日常生活中,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有两大来源: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植物蛋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常见的来源有大豆、豌豆、扁豆、鹰嘴豆、藜麦、坚果和…

    2025年2月19日
    11900
  • 这个动作不用动、超简单,每天10分钟,就能改善体态、缓解压力!

    很多人常以“没时间”“没场地”为由,仿佛运动和健康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其实,运动可以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你挪动一步!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零成本、零门槛、随时随地都能练”的动作——站桩。 图源:网络 一个简单却高效的静态运动 站桩,从字面上看,就是像木桩一样站立,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别小看这个“站着不动”的动作,站桩是一种传统的静态练习,通过保持特定的站立…

    2025年3月27日
    5700
  • 闻臭吃香的食物背后,隐藏着神奇的气味“魔法”

    在美食的广阔天地里,有一种神奇的现象令人又爱又恨——有些食物闻起来臭烘烘的,可一旦入口,却能瞬间化作满嘴留香的美味佳肴。这种“闻臭吃香”的奇特体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发酵魔法:臭味背后的科学真相 许多“闻臭吃香”的食物都与发酵过程密切相关。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作用的过程,微生物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时,会…

    2025年3月20日
    6300
  • “唐筛”高风险=新生儿“有问题”?专家:言之过早!

    “唐氏筛查高风险,生出的宝宝一定有问题!” 产检时,有些人在看到唐氏筛查为高风险时,认为将来孩子出生后肯定有问题。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唐筛只是一种筛查方法,不是诊断报告。孕妇唐筛显示高风险,最合理的步骤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是否真的存在染色体问题。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有问题。 同样,唐筛结果通过只表示胎儿患有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完全排…

    2025年3月20日
    6100
  • 心脏再生不再是梦?请为衰竭的心脏“打补丁”

    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然而,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无法再生,一旦心肌受损,往往只能形成瘢痕,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作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尚无逆转进展的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器官移植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但受限于供体的稀缺,无法广泛实施。 为了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德国科学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

    2025年2月25日
    10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