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如何“滋养”癌细胞?揭秘你不知道的“隐秘联系”

当前,肥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外貌和自信心,更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肿瘤领域疾病。

那么,肥胖与肿瘤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又该如何通过体重管理来预防肿瘤的发生?

一、肥胖:不只是“胖”那么简单

肥胖,简而言之,就是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导致体重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但看似无害的“富态”,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还会提升癌症的发生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指出,肥胖与13种癌症风险正相关,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报告,全球超重成年人数(BMI≥25 kg/m2)达26亿,其中肥胖者人数(BMI≥30 kg/m2)达8.8亿。在中国,形势同样严峻,成年人超重率攀升至54.4%,肥胖率达18.9%,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升。

二、肥胖:如何“喂养”癌细胞?

肥胖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学机制和临床表现。

(一)肥胖与脂肪组织

肥胖不仅是体重的增加,更是脂肪组织的异常增生。脂肪组织作为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如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正常情况下脂肪组织对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和免疫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分泌的物质和功能发生异常,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异常,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温床。

(二)肥胖与肿瘤的细胞机制

1、炎症反应的激活

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导致慢性低度炎症,但这种炎症环境对于肿瘤细胞来说,是极利于增殖和转移。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在肥胖者体内水平悄然攀升,可以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的扩散铺平道路。

《癌症研究》数据显示,肥胖人群的C反应蛋白浓度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且C反应蛋白每升高1 mg/L,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5%。

2、激素水平的失衡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增加,它还悄然改变着身体的激素水平。

(1)雌激素:雌激素可以说是癌细胞的“营养液”。肥胖带来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在乳腺、子宫等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肥胖女性绝经后,脂肪细胞生成的雌激素占全身总量的50%~100%。有研究表明,储存在脂肪细胞里的雌激素越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升高。

(2)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通常,肥胖还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这种强效的细胞增殖因子使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高2~3倍,让肿瘤细胞得以肆无忌惮地生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中,BMI≥30 kg/m2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0%。

3、代谢异常的影响

肥胖,往往与代谢综合征如影随形,如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代谢异常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例如,高血糖环境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使其得以快速增殖,威胁健康。肥胖还会影响脂肪酸的代谢,产生过多的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DNA,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

三、肥胖:与实体肿瘤的临床关联

肥胖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与肥胖相关的肿瘤。

1.结直肠癌:肥胖者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较正常体重者高。肥胖导致的慢性炎症和代谢异常是其主要机制。肥胖也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结直肠腺瘤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此外,肥胖增加结肠镜检查操作难度,导致结肠镜筛查结肠腺瘤的漏诊风险增加。

2.乳腺癌:肥胖与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导致的雌激素水平上升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肥胖者的乳腺癌预后较差,可能与其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有关。临床上,肥胖者的乳腺癌往往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且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低。

3.肝癌和胰腺癌: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癌的重要前驱病变。肥胖还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有关。肥胖者的肝癌和胰腺癌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因为这些肿瘤往往发现较晚,治疗难度较大。

4.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目前认为其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组织导致芳香化酶活性增加,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形成高雌激素微环境,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指南》推荐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通过拮抗雌激素实现肿瘤完全缓解,但肥胖患者常因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肿瘤缓解率较非肥胖者低,且复发风险增加。因此,临床治疗中需强化体重管理,以改善孕激素敏感性,提高肿瘤缓解率和妊娠率。

四、肥胖管理:肿瘤防治的重要一环

肥胖的管理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专家提醒,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降低肥胖相关肿瘤的发生风险。

1.合理饮食是关键

低热量、低反式脂肪、低精制糖、高优质蛋白、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肿瘤发生风险。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减少过多精白米面及糕点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减少高糖水果和高淀粉蔬菜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而红肉和加工肉类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肥胖和肿瘤的风险。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 g,加工肉类摄入量不超过150 g。同时,超重肥胖人群要控制总能量摄入,一般情况下男性每日推荐摄入1200~1500 kcal,女性1000~1200 kcal。

2.适当运动不可少

规律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重,还能改善代谢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在不运动时也能持续消耗热量,以达到控制体重和预防肿瘤的目的。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3.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多种肿瘤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等,建议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增加食欲;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则会导致应激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脂肪堆积。建议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睡眠,维持机体健康。

肥胖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验证的事实。肥胖管理不仅是控制体重的问题,更是降低肿瘤风险、改善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控和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控制体重,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同时,定期体检也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等潜在健康问题。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审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宁、临床营养科主任营养师柳鹏、妇产科主任护师李晓丹

采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70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3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3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十大“科学”流言你信过哪个?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这些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12月29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邀请专家为公众梳理并粉碎过去十年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十大“科学”流言,帮助公众明辨是非。…

    2024年12月30日
    16700
  • “春捂”到底该怎么“捂”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这句蕴含民间智慧的古老谚语,生动诠释了“春捂”的必要性。 时值冬春交替,天气乍暖还寒,“春捂”也成为许多人保持健康的秘诀。然而,对于“春捂”的理解,不少人仅停留在多穿一件衣服的层面。 “捂春”,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刘颖说,春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也在逐渐向外发散。但此时气温波动大,过早脱掉…

    2025年3月3日
    11300
  • “AI医生”上岗了,我们能信任它吗?

    深夜,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智能终端前,新手妈妈扫描孩子的检查报告,几秒钟后,屏幕上的诊疗建议与半小时前值班医生的诊断完全吻合…… 最近,由DeepSeek引发的AI应用热潮席卷医疗领域,智慧医疗话题再度引发热议。日前,北京儿童医院的“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更是让人们对智慧医疗的认知变得更加具象。 当AI“穿上”白大褂,看病这件事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2025年2月25日
    11500
  • 一次熬夜就会影响免疫力?研究发现:一夜不睡,免疫在崩溃!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夜不睡,免疫真的很“崩溃”!即使仅经历一次熬夜不睡,也会引起免疫细胞的变化,导致炎症水平升高。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优质的睡眠对身体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修复过程。你有没有一种体会,熬夜后特别容易生病、感冒?难道是因为熬夜之后,免疫力变差了吗?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夜不睡,免疫真的很“崩溃”!即使仅经历一次熬夜不睡…

    2025年3月1日
    14500
  • 透析肾友便秘怎么办? 4招教你如何应对!

    01调整饮食 据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便秘人群推荐每日摄入25-35g膳食纤维,可适量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和杂粮等。透析肾友需控水限钾,优选低钾蔬果如秋葵、绿豆芽、西葫芦、桑葚、苹果等。 食用前,采用焯水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食物中的钾含量,同时增加纤维摄入,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 02培养习惯 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如早饭后15-20分钟,每日蹲便10-15分钟,蹲…

    2025年1月9日
    1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