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热,想游泳又担心泳池卫生?究竟要注意哪些......

气温升高

最爽的运动一定是

游 泳

但关于泳池卫生,

总感觉有太多可能踩坑的地方

从浑浊的水质到潮湿的环境,

从刺鼻的气味到潜伏的病菌,

每一个细节

都可能成为健康的“突破口”。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本期带你揭开泳池卫生的常见隐患,

学会自我保护的关键方法。

一、水质隐患:看不见的“污染循环”

泳池水质问题往往是健康风险的核心。池水中常见的汗液、皮屑、化妆品残留,甚至排泄物,都会与消毒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刺激性气体和有害物质。若消毒不彻底,水中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引发皮肤感染、眼部炎症或肠道疾病。尤其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接触污染水质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过敏反应或慢性健康损害。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

此外,部分泳池为节省成本,未定期更换池水或过滤不充分,导致水中悬浮物堆积,不仅影响水质透明度,更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游泳时若误吞池水,或通过皮肤伤口接触污染物,健康风险将成倍增加。

二、环境死角:潮湿角落的“病菌温床”

泳池区域的潮湿环境为病菌传播提供了天然“培养皿”。更衣室的地面、储物柜、公共拖鞋等高频接触区域,极易残留真菌和病毒。若清洁消毒不到位,脚气、疥疮等皮肤病可能通过接触传播。

淋浴间的排水口、防滑垫缝隙等隐蔽处,还可能滋生绿脓杆菌等耐药菌,导致伤口感染或泌尿系统炎症。

空气流通不畅的室内泳池问题更甚。消毒剂挥发产生的刺激性气体长期滞留,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哮喘等问题。尤其是通风系统老旧或维护不足的场所,空气中混杂的氯胺类物质浓度过高,可能对儿童和老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持久伤害。

管理漏洞人为疏忽加剧风险

部分游泳场所存在“重营业、轻维护”的现象。消毒药剂投放不科学——过量使用会腐蚀皮肤黏膜,用量不足则无法杀灭病原体;浸脚池形同虚设、强制淋浴执行不严,让外界污染物直接进入泳池;救生员兼任卫生监督,难以全程监控水质变化……这些管理上的漏洞,使得本应可控的风险持续累积。

更需警惕的是,个别场所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消毒剂或循环系统配件,导致池水出现异常颜色或气味。游泳者若发现池水浑浊、池壁滑腻、消毒水味刺鼻或眼部明显不适,需立即停止游泳并举报。

四、自我保护:做个“聪明”的游泳者

规避风险的关键在于主动识别和科学防护。进入泳池前,可通过“三步观察法”初步判断卫生状况:

一看水质是否清澈见底,

二闻空气是否有刺激性异味,

三查公示栏的每日消毒记录。

游泳时佩戴密封泳镜、耳塞,减少黏膜接触;出水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全身,重点清洁鼻腔、耳道等部位。

特殊人群更需谨慎:皮肤破损者应暂停游泳,生理期女性避免长时间浸泡,过敏体质者建议选择露天泳池。若游泳后出现皮肤红疹、持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反馈至卫生监管部门。

泳池卫生需要管理者、运营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守护。场所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严格执行水质循环消毒标准;游泳者则要树立责任意识,杜绝在池内吐痰、排尿等不文明行为。唯有将每个环节的防护网织密扎牢,才能让戏水消暑真正成为健康愉悦的体验。

[小贴士]

选择泳池时,优先考虑有独立循环净化系统的场所;自备消毒湿巾擦拭更衣柜;游泳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真菌感染。健康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49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春季易发“情绪病”?可能是这些因素影响了你

    乍暖还寒的春日,当樱花缀满枝头,有些人却陷入莫名的焦虑与低落。这种被称为“春季情绪病”的现象,在精神心理科门诊量统计中呈现显著季节规律。 北京某医院数据显示,每年3—5月抑郁症初诊量较冬季增加37%,自杀率也呈现春季高峰。这种反直觉的季节性心理波动,实则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反应。 一、生物节律的春季震荡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介绍,人体生物钟对光照变化异…

    2025年3月29日
    5900
  • 这些白色的石头,能“复刻”传说中“隐身法”?

    如果能隐身,你会做什么呢?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在紧急情况下真实可行的隐身术:取天然方解石,一定要天然的,因为它吸收了千百年天地灵气。选择丁日沐浴更衣,火烧方解石至白色粉末,用细网筛过,保持干燥并保存备用。在被人追赶的紧急时刻,逆风跑动以吸取天地灵气,然后转身面向追赶之人,口中默念“急急如律令,隐身汝不见!”,待追赶之人近身,将白色粉末洒向其面即可瞬间隐身。若…

    2025年2月20日
    12400
  • 鸡粪比厨余垃圾更“养土”?科学家发现“土壤碳库”的秘密

    在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双重压力下,如何提升土壤“固碳力”成为全球农业的焦点。我国西南大学团队近期在《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发表研究,通过一项长达280天的原位实验,揭开了鸡粪与厨余堆肥在土壤中分解的“效率密码”——鸡粪的碳氮保留效率更高,且更易形成稳定腐殖质,但腐殖化程度越高,碳氮流失反而越严重。这一发现为有机肥精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碳库”的秘密:分解…

    2025年4月15日
    1200
  • 提前上市的粑粑柑打了退酸剂,不能吃了?真相是……

    最近,粑粑柑陆续上市了。然而,网上却流传出一种说法称:“现在的粑粑柑最好不要食,今年果农都爆出来,提前上市的都打了退酸剂,退酸剂含有砷化物,俗称砒霜,对人体有害。” 这是真的吗?粑粑柑还能吃吗? 退酸剂是怎么回事? 关于“退酸剂”,网上的说法有很多种,还有叫“脱酸剂”“去酸增甜剂”等名字的。 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目前并不明确,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些东西都…

    2024年12月31日
    33500
  • 低空经济新突破!国产载人飞艇科研首飞,有啥看点?

    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验证了技术成熟度和原理,为后续电动飞艇的研制及应用进行技术储备,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AS700D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电动力飞艇,最大设计飞行速度每小时8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3100米、含驾驶员最大载客量10人。首次科研飞行试验累…

    2025年2月22日
    9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