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踏青、登山、野餐等户外活动成为不少人假期休闲的选择,但大家出门游玩时可得小心它!
近日,话题#杭州大伯被蛇咬,用嘴吸毒液紧急入院#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原来,杭州的许大伯(化名)趁天气好到田间翻土准备播种,刚翻开石头,右手中指就被一条半米长、两指宽,灰色带花纹的蛇咬了。
许大伯当即用棍子打死了蛇,随后用嘴把伤口处毒液吸了出来,并反复了三次,接着他继续在田间劳作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发现右手中指疼痛肿胀发黑才连忙就医。
图源:萧山日报
到医院时,许大伯的右手已肿胀到手腕,医生根据描述判断系短尾蝮蛇咬伤,随即进行伤口切排引流毒液并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
春季气温回升,冬眠苏醒的蛇类活动频繁,请小心,刚睡醒的它们也有“起床气”,特别是“单身”的。
小心“单身”的蛇蛇
据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介绍,春季气温回升,冬眠苏醒的毒蛇活动频繁,尤其蝮蛇喜藏身草丛、石缝,而且攻击性强,被咬后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要注意的是,蛇在冬眠后攻击性和毒液浓度都会相对较高。由于冬眠时毒液没有排泄渠道,会不断累积,所以春天初醒的蛇体内毒液浓度反而比平时还高,此时被咬伤害更大。
除此之外,3-5 月也是蛇类寻找配偶的时候,“单身”的他们情绪也是相当不稳定,好斗且攻击力倍增。因此对于不小心进入它们禁区的人来说,可要加倍小心。
毒蛇咬伤发病急、病程短,及时救治与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被蛇咬伤后 2 小时内使用抗蛇毒血清效果最佳,而乱用偏方等错误救助方式,极易导致病情延误,甚至致残、致死。
避坑常见应对误区
1
用嘴吸毒❌
切勿用嘴直接吸吮伤口,避免毒蛇的毒液从口腔进入人体。
2
切开伤口排毒❌
切勿自主切开伤口,开创不当易导致伤者失血过多和伤口感染。
3
伤口无肿痛就没事❌
被神经毒类毒蛇咬伤后,早期症状往往较轻,容易被忽视。如被银环蛇咬伤时,伤口不肿不痛、牙痕浅,咬伤后 1-2 小时才开始出现乏力、麻木、喉咙梗阻等症状。但此类蛇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因此一旦被蛇咬伤应立即就医。
被蛇咬伤如何应对?
1
缓步撤离
应尽量保持冷静,第一时间缓步离开现场,快跑会加快毒素扩散。
2
记住特征
尽量看清蛇的外观,包括蛇形、舌头、花纹、颜色,最好可以拍照,以便医生快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毒蛇的咬痕一般表现为 1-4 个出血点,多数情况为 2 个;无毒蛇为两排细小牙痕。
3
及时取下配饰
去除患肢的手镯、戒指、鞋子等受限物,防止肿胀加重后导致进一步伤害。
4
固定并清理伤口
可先用木棒或板子充当夹板,将其贴靠咬伤部位周围,再用布条等系在夹板上、中、下三个位置,确保其固定。
伤口处请勿直接用水清洗,应使用浸湿的干净布料轻轻擦拭伤口,去除污渍。清理干净后,再用另一块干净的布覆盖伤口,等待救援。
外出防蛇指南
1.野外游玩时,应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高帮鞋子,并将裤脚绑紧,避免皮肤裸露在外。
2.不要进入无人打理的茂密山林,更不要轻易翻动草丛、石块或洞穴。
3.丛林中穿行时,可使用棍子左右敲击,蛇听到响动会提前离开,避免因无意踩到蛇而招来它的攻击。
4. 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能够有效驱赶蛇类,户外游玩时,可在四肢处涂抹硫磺软膏或喷洒风油精。
大家假期享受春光和青团的同时,请注意观察四周安全,蛇蛇们不仅会出现在地面,也爱盘踞在树枝上,头上也要多注意,毕竟毒蛇的“亲亲”咱可要不起!
每年的 4 月至 10 月是毒蛇咬伤的高发季节,如遇到蛇,不要惊慌,更不要擅自抓捕、驱赶,应保持冷静迅速避开,如不慎被蛇咬伤,不要试图用嘴吸出毒素,应记住蛇的外貌特征及时就医。
策划制作
来源丨钱江晚报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