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塑料进入血液?心脏造影不要随便做!2个健康隐患要知道

这个患者的经历不仅“倒霉”,也给医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6年前,这位40多岁的大姐和邻居吵架后突然胸闷、嘴唇发麻,害怕自己得了心脏病,想住院做个心脏造影。医生认为她是情绪激动后出现的呼吸性碱中毒,没有做造影的必要,门诊查个冠状动脉CTA就行。可患者并不死心,跑到其他医院把心脏造影做了:血管狭窄不到50%!根本不会产生心脏病的症状。

但患者这两年得了糖尿病,剧烈活动后开始出现胸口疼痛,医生说这回有复查造影的必要了。哪知道患者右手的桡动脉因为上一次造影造成损伤,穿刺了五六针也没有成功,只能换左手的动脉作为手术入路,但女患者天生血管细,手术器械在血管里传送的异常困难,疼的患者满头大汗。几经波折做完了造影,发现血管狭窄加重到80%,置入了1枚支架。本来1个小时就能做完的手术,最终竟耗费了2个多小时。

医生手术后和患者感叹:你当初要不是非要做那个造影,这次也不至于受这罪!

虽然心脏造影是微创手术,但并不能随便做!它的2个隐患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一、桡动脉损伤无法再用

心脏造影是微创手术,并不是无创,它对身体的损伤肉眼有时很难发现。

患者在心脏造影中最早、最明显的疼痛来自于手术入路的穿刺。做造影需要先穿刺动脉并向血管内置入一根宽约2.3毫米、长约25厘米的鞘管。而右手的桡动脉,也就是电视剧里医生号脉的位置是最常用的穿刺点。

但问题就来了,桡动脉可不像平时输液的静脉那样可以反复使用。无论是穿刺还是导管、导丝等手术器械在动脉内的移动和操作都会引起血管内壁损伤、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动脉血管变细甚至闭塞,无法再次使用。

那改换其他位置穿刺行不行?可以,但是痛苦和风险就要大的多。比如选择股动脉,也就是大腿根儿。由于股动脉更粗大,止血更困难,不仅穿刺点需要长时间压迫甚至缝合,更需要绝对卧床24小时,即便如此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血肿、出血、动脉瘤等并发症。那选择左手的桡动脉呢?由于人体构造的左右差异,各种手术器械也是从右手进入心脏最方便、操作难度最小,使用左手会增加手术的困难和时间,比如血管痉挛,增加患者痛苦;器械无法到位,让手术变得复杂。如果是急性心梗的抢救,会因为这些“小”问题耽误大量时间,要知道心梗抢救时每耽误半小时,死亡率就增加7.5%!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心脏造影可以随便做,把桡动脉这个最佳入路留给最必要的时刻。冠心病筛查我们可以交给冠脉CTA、运动负荷心电图等无创检查。

二、大量微塑料进入血液

心脏造影是为了治疗心脏病,没想到它竟成了引发心血管疾病新的潜在危险!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科学家在人体的血液、心脏、大脑,甚至肺、肝、肾、肠道等全身器官中检测出微塑料,所谓微塑料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而我国最新的研究首次证实心脏造影支架等介入手术会显著增加患者血液中微塑料的数量。

这些进入血液的微塑料可不是“善茬”。它们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干扰正常的血液流动和凝血功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脏,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微塑料的人发生心梗、中风的风险比未检测到的人高出 3.5 倍!长期积累的微塑料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在心脏造影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造影导管、球囊等手术器械表面的微小塑料颗粒会因为摩擦和压力作用而脱落。研究显示,一次手术可携带4万余个微塑料直接进入患者血液,这还只是现有技术仅能检测到大于20微米的微塑料,更小尺寸微塑料的数量还无法评估。

所以,不要认为心脏造影是微创手术就可以随便做,侵入性检查都要留给最必要的时刻。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43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6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

  • 亚洲首例!知名歌手“心肝”全换,肥厚型心肌病有多致命?

    2025年4月7日,中国台湾歌手TANK(吕建忠)发微博称,自己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日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成功接受了“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并已康复出院。 据介绍,他接受的这场手术是亚洲首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的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不仅是他个人的生命转折点,也标志着我国在多器官联合移植领域迈入…

    2025年4月12日
    1400
  • 莫生气,别焦虑!这些伤害“颜值”的皮肤问题,都跟心理有关

    给大家一个建议 马上开心一点! 图片来源 :发表情 毕竟 心理影响皮肤 皮肤又影响心理 要是心情不好、抑郁 是不是有时候要爆痘、长疹子 甚至脸都变油了? 要是皮肤不好,影响颜值 是不是心情更差了 饭都吃不下? 总结起来就是 越“愁”越“丑” 越“丑”越“愁” 心理因素和皮肤问题 存在双向关联 压力对皮肤的影响 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或抑郁)会激活下丘脑-垂体…

    2024年12月22日
    21100
  • 流感来袭!这些预防小妙招你一定要知道!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流感病毒又开始猖狂了! 身边好多小伙伴都中招了,发烧、咳嗽、浑身酸痛,真的太难受了! 别担心,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几个预防流感的小妙招,让你轻松躲过流感季! 1. 勤洗手,戴口罩!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尤其是人多的地方! 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20秒,把手上的病毒统统冲走! 2. 增强免…

    2025年2月7日
    12200
  • 警惕“沉默杀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2]。美国每年VTE的发生例数超过200万,每年有2万人死于肺栓塞,其中11%在发病1h后死亡[3]。欧洲每年新发112万例VTE,VTE相关死亡人数更是高达54.3万例[4]。国内一项针对90家省会或大中型城…

    2024年12月24日
    23200
  • 企鹅:豹海豹你够了,不仅吃我们,还把我们当做礼物……

    “豹海豹:来抱一抱”。豹海豹的食性广泛,除捕食各种企鹅外,还会捕食磷虾、乌贼或鱼类。 豹海豹吹气泡,这通常是一种攻击性表现(图源:awesomeocean.com) 众所周知,在南极没有北极熊。那么在南极的生态圈中,豹海豹就充当了北极熊的角色,成为众多企鹅的噩梦。 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是南极第二大的海豹,仅次于南象海豹(Miroung…

    2025年3月1日
    9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