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鱼腥味,女性要小心滴虫阴道炎!这些知识,女性越早知道越好

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身有鱼腥味,女性要小心滴虫阴道炎!这些知识,女性越早知道越好

不知是因为天气热还是其他原因,王女士感觉贴身的内裤上总能闻到一股鱼腥味,而且白带也黄,以为来过月经就会好,可月经已经过去几天,这样的气味却越来越严重了,并且小便时也感觉痛。王女士内心很忐忑,在百度上查了下,众说纷纭,吓得她觉都睡不好,已经影响到日常工作了,带着这个疑问,她忧心忡忡地来到了医院……

身有鱼腥味,女性要小心滴虫阴道炎!这些知识,女性越早知道越好

王女士是育龄期女性,在身上能闻到鱼腥味,结合其症状,首先考虑滴虫阴道炎,是否存在其他的混合性感染,需要在妇科检查时完善分泌物检查。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种疾病。

什么是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滴虫阴道炎的病原体阴道毛滴虫的生存力较强,适宜在温度25~40℃、pH 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在pH 5.0以下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抑制。月经前后,女性阴道的pH发生变化,月经后接近中性,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故滴虫阴道炎常于月经前后发作。简单点说就是,阴道毛滴虫喜欢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女性的阴道环境最适合它生存

滴虫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滴虫阴道炎大多通过性传播,即使只有一次无保护性交,女性也有约70%的概率被感染。由于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也更容易成为感染源,并且是女性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其感染途径主要为性接触(异性或同性间)和垂直传播(阴道分娩)

身有鱼腥味,女性要小心滴虫阴道炎!这些知识,女性越早知道越好

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此病的潜伏期为4~28天,25%~50%的患者感染初期无症状。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出现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阴道分泌物的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灰黄色、黄白色呈脓性是因其含大量白细胞,若合并其他感染则呈黄绿色;呈泡沫状、有异味是滴虫无氧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腐臭气体所致。所以女性朋友们说的鱼腥味,大部分是由滴虫感染所致。

滴虫阴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滴虫阴道炎会导致不良生殖健康结局,包括子宫颈病变、子宫切除术后残端蜂窝织炎或脓肿、盆腔炎症性疾病、不孕、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易感性、增加宫颈癌风险,尤其是阴道毛滴虫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共同感染时宫颈癌风险更明显

阴道毛滴虫病还可能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特别是治疗困难的阴道毛滴虫病患者患精神疾病风险更高。

妊娠合并阴道毛滴虫病患者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滴虫感染和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增高。

如何诊断滴虫阴道炎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阴道毛滴虫即可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取分泌物时阴道内窥器不涂润滑剂,分泌物去除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否则滴虫活动力减弱,造成辨认困难。

身有鱼腥味,女性要小心滴虫阴道炎!这些知识,女性越早知道越好

如何治疗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患者可同时存在不同部位的滴虫感染,故治愈此病需全身用药,并避免阴道冲洗,主要治疗药物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初次治疗可选择甲硝唑或替硝唑全身用药。口服药物的治愈率达90%~95%。但服用甲硝唑者,服药后12~24小时内应避免哺乳;服用替硝唑者,服药后3天内应避免哺乳。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

此外,妊娠期滴虫阴道炎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患者症状。目前,对甲硝唑治疗能否改善滴虫阴道炎的不良妊娠结局尚无定论。

身有鱼腥味,女性要小心滴虫阴道炎!这些知识,女性越早知道越好

如何预防滴虫阴道炎

1.杜绝传播途径 阴道毛滴虫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强,建议淋浴,不要去公共浴池,杜绝传播途径,改坐便式为蹲式。公共场合会隐藏大量的霉菌,不要使用宾馆的浴盆,在使用马桶前垫上卫生纸,不租用公共毛巾和泳衣。医院内用过的器械应严格消毒,检查台上的消毒片用过要随时更换。

2.饮食清淡、有营养 不要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建议多喝水,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高粱、豆腐、小麦、韭菜、牛奶、蜂蜜等,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还可以吃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如洋葱、鱼腥草、大蒜、马兰等。禁食海鲜,如虾、蟹、带鱼等。

3.注意个人卫生 清洗个人内裤要用单独的盆具,内裤和毛巾要常用开水消毒。由于滴虫阴道炎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且容易复发,故在性生活时要使用避孕套。坚持治疗、搞好个人卫生,滴虫阴道炎的复发风险会大大减小。此外,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可能侵入尿道或男性前列腺液中,所以夫妻双方应一起治疗,避免通过性生活再次感染。

误区解读

治疗滴虫阴道炎,女方一个人就可以了,不需要夫妻同治(×)

错误。滴虫阴道炎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没有任何症状,更容易成为感染源,故在治愈前应避免无保护性性行为。夫妻同治是为了减少再次感染及相互传染的概率。此外,用药的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持续性滴虫阴道炎,在治疗上会带来更大的困难,所以千万不要擅自用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40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 新研究:熊去氧胆小檗碱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这种疾病常与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代谢异常相伴,导致患者病情复杂、预后不良。尽管市面上已有多种降糖药物,但2型糖尿病的整体控制率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中国,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以下。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同时降糖、降脂并护肝的药物,成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近期…

    2025年3月10日
    12200
  • 远离“心头大患”:老年人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这篇文章告诉你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会逐渐衰弱,血管也会变得更加脆弱,很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类疾病,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 它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心肌梗死会让心脏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若抢救不及时,分分钟危及生命;而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逐渐使心脏肥大,甚至发展成心力衰竭,…

    2025年3月25日
    4800
  • “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举办,粉碎十大“科学”流言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 “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这些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12月29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邀请专家为…

    2025年2月6日
    13100
  • 2025年3月“科学”流言榜揭晓,这些说法你信了吗?

    2025年3月“科学”流言榜揭晓!来看看流言和真相。 1.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 流言: 大量使用激素对人体有害,不要轻易使用激素药物。 (图片来源:AI生成) 真相: 三月已进入春季花粉期,花粉过敏患者明显增加。一些患者担心使用激素类鼻喷药物等预防药物会影响健康,所以对预防和治疗有些抵触。 专家介绍,不要谈激素就色变。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一般只发生…

    2025年4月3日
    4700
  • 明明已经“进化”了几十万年,人咋还会生病?

    科普专家:陈军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明明已经“进化”了几十万年,却依然会感冒、过敏、背痛、抑郁,甚至被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设计出智齿这种“装修事故”?为什么现代人活得越来越久,却被慢性病折磨得苦不堪言?这些问题,传统医学可能只能给出“修复”的答案,而演化医学却试图从“进化”的角度,告诉我们:疾病并不是“错…

    2025年4月15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