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絮又双叒叕来袭!飞絮为何只在春天?

审核专家:董文攀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韩愈曾写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谢道韫则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描绘雪的轻盈姿态。诗意赋予了杨柳絮浪漫而灵动的美感,然而,当现实中春日的飞絮如雪花般一团团袭来,平等地钻进大家的鼻孔中时,就很难让人觉得浪漫了。

这些飞絮不仅让人狂打喷嚏,还可能导致眼睛发炎、过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飞絮究竟是杨柳树的什么?为什么一到春天,它们就频繁现身?我们又该如何防范飞絮过敏呢?

飞絮是杨柳树的花还是种子?

杨柳树是北方常见的树种,栽植历史悠久,而飞絮则是杨柳树孕育新生命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承载着杨柳树传播种子、延续种群的重要使命。

杨柳树在植物学上属于雌雄异株植物,分为雌株与雄株,飞絮则来自杨柳树的雌株。春天,杨柳树雄株会率先长出像“毛毛虫”一样的雄花序,雄花开放时,花药裂开,花粉随即飞散进行传粉,之后雄花序逐渐枯萎脱落。

旱柳雄株和雄花序

旱柳雌株和雌花序

相较而言,杨柳树雌株的雌花开放稍晚,授粉后会发育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裹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由胚囊发育而来的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小蒴果发育成熟后会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舞,四处飘散,凭借风力传播种子,这便是我们看到的“杨柳飞絮”。

毛白杨雄株和雄花序

毛白杨雌株和雌花序

为什么春天有这么多飞絮?

杨柳絮的大规模飞舞,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温升高、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都有利于飞絮的飘散。

春季,尤其是进入4月后,气温不断攀升,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影响下,杨柳树雌花顺利完成孕育,种子逐渐成熟。北京地区的杨柳飞絮,也在这一时期正式进入始飞期

具体来说,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根据多年物候观测,当春天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种子成熟,此时杨柳絮便开始飘飞。

受树种、热岛效应及小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北京全市范围的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而且杨柳树飞絮存在特定顺序,通常毛白杨最先飞絮,随后是柳树,最后是加拿大杨,飘絮时间总共持续50天左右。此外,从一天来看,在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下,10时至16时,太阳辐射强烈,空气温度较高,气流扰动频繁,是杨柳絮飘飞的高发时段。

如何防范飞絮过敏?

01飞絮不是致敏原?

对于易过敏人群而言,接触杨柳絮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症状。可不少人去检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对杨柳絮过敏,但依然过敏反应强烈,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实际上,杨柳絮对一般人影响有限,真正引发过敏的并非杨柳絮本身,而是它们所携带的花粉及灰尘

过敏反应的发生是免疫系统将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如花粉、灰尘等,误判为对身体有害的外来物。当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它们。杨柳絮的纤维结构较大,无法进入人体的气管深处,难以触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以杨柳絮本身并非致敏原。

杨柳絮的爆发时间与春季其他植物的花粉播散期重合,虽然杨柳树的雄花早已完成散粉过程,不过,像松树、白蜡树、柏树等此时还未完全散粉,这些花粉颗粒微小,难以被察觉,而飞絮就像一个个“小吸尘器”,不仅表面极易吸附这些花粉,还会吸附一些灰尘等致敏原。当易过敏人群的皮肤、呼吸道接触到裹挟着致敏原的杨柳絮后,就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02如何防范飞絮过敏?

1.避开高发时段外出

过敏人群尽量避开飞絮高发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可以选择早晨、傍晚或雨后空气湿度较大的时段进行活动。

2.做好外出防护

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或眼镜,防止飞絮进入口鼻和眼睛,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降低飞絮与身体的接触几率。

3.提前用药

提前用药能有效减轻过敏反应。易过敏人群可以在杨柳飞絮出现前,使用喷雾剂或服用抗过敏药物。

4.及时护理

当飞絮落到口、鼻、眼处时,不要用手揉搓、抓挠,回家后应及时用清水清洗或用纸巾轻柔擦拭,避免飞絮残留。倘若已经出现过敏反应,可将淡盐水放入冰箱冷藏后,打湿毛巾敷在脸上,缓解皮肤红肿。若过敏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9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 “我衣服的羊毛纤维在洗涤过程中产生了定向摩擦效应” “哦,是缩水了”

    一件暖暖的羊毛衫是冬季的必备单品 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每次洗完的羊毛衫 不是袖子变短了 就是下摆变短了 本来L码的衣服缩成S码 有的甚至直接缩成儿童版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羊毛的特性。羊毛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单根羊毛纤维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而鳞片层是羊毛表层,生长有一定的方向,底部与皮质层相连,另一端指向毛尖。 羊毛纤维各层次…

    2024年12月29日
    18300
  • 从古至今,我们是怎么和风“打交道”的?

    近日,北京、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和东部多地出现大风天气。 风,仿若隐匿于世间的精灵,无形却处处留痕。从古老的甲骨文字,到汉代精妙的气象仪器,再到现代先进的风力发电设施,古往今来,人们始终以独特的方式与风“打交道”,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古法观风:羽毛辨来风 乌首定风向 殷人刻甲骨以录四方风名,周人以“伣”(qiàn)测风向,此乃华夏测风之始。殷商时…

    2025年3月25日
    5400
  • 蚯蚓:我做了好多地下工作,默默让它们健康成长

    我是咚咚喵 爱说话的动物实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动物科普 我们60秒走近会说话的蚯蚓! 咚咚喵在花园里挖呀挖,挖出一条蚯蚓。 咚咚喵:“嘿,谁说你们是没用的软虫?” 蚯蚓慢慢蠕动着,说:“那是没见过我的实力。” 咚咚喵疑惑地问:“你还能有啥实力?” 蚯蚓得意地扭了扭身子:“土壤好不好,全靠我翻耕透气。” 咚咚喵感叹:“那你们不累吗?” 蚯蚓:“谁不累呀?习惯了…

    2025年4月8日
    4300
  • 冲上云霄的“霸主”:恐龙如何在蓝天“重获新生”?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有一篇《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展现了恐龙家族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怎么样从地面上一步步演化出各种各样像鸟的特征,演化出飞行的器官和飞行能力,最终飞向蓝天,变成了五色斑斓的鸟类。恐龙到底灭绝了吗?有哪些证据能证明鸟类是恐龙的后裔?恐龙化石发掘有哪些秘密?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供图/徐星) 《飞…

    2025年3月31日
    4600
  • 天冷了,穿袜子睡觉到底好不好?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室内没有暖气的南方朋友们又在为这个问题吵翻了: “睡觉穿袜子?不行不行,我的脚不能被束缚!” “我必须穿袜子,不然脚冷得根本睡不着!” 这看似小小的习惯,在冬日里却成了很多人睡前的“纠结大事”。 寒冬深夜里想要睡个好觉,到底要不要穿上袜子?本期就给大家讲个明白—— 脚部保暖的重要性 为什么脚凉会影响睡眠? 要回答这个,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在人体…

    2024年12月25日
    17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