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接触,10秒即可感染!发现这种东西赶紧躲开→

最近气温回升,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想到户外钓钓鱼、玩玩水?

别急!外出玩水谨防感染血吸虫病。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血吸虫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是如何传播的?怎样才能避免感染?4月7日至13日是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一起来了解↓

血吸虫≠吸血虫

血吸虫和吸血虫不是同一种寄生虫。

吸血虫

人们常说的吸血虫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蟥,是一种以吸血或食腐肉为生的体外寄生虫。吸血虫主要生活在水田、河流、稻田、湖沼、沟渠等处,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种类很多。

吸血虫

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7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尾蚴

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的?

血吸虫能够顺利寄生到人和动物体内,离不开钉螺的“鼎力相助”。或许你觉得自己从未见过钉螺,其实它可能潜伏在某处水沟、稻田或芦苇滩。

钉螺

感染“三连招”:虫卵污染水体;水体存在钉螺;人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

在血吸虫的7个发育阶段中,即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它由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发育而成,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人如果接触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体内导致感染。

血吸虫生活史

什么是血吸虫病?

感染晚期肚大如鼓!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种(类)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至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患者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该病也被称为“大肚子病”。

感染后容易被误认为“感冒”

部分患者接触疫水皮肤会有刺痛感,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

接触疫水后出现丘疹和瘙痒

1-5天后可出现咳嗽(易被误认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

经过30-60天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特征,并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反复感染且未经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腹水、巨脾、结肠增厚等,儿童反复感染还可导致侏儒。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吗?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病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因此,不接触疫水、安全用水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时刻注意岸边是否有相关警示标语!尽量避免在有钉螺孳生或存在不确定风险的江、湖、塘、沟渠等水体游泳、戏水、洗衣、捕鱼;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等需要不可避免接触疫水时,应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等方式预防感染。

若感染如何治疗?

接触疫水后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主动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告知接触史并进行检查。

吡喹酮是目前唯一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如果确认感染,应谨遵医嘱服药,加强随访。

不接触疫水

这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办法。眼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出游务必做好防护!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中国疾控中心、科普中国、广东疾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8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 这个“红配绿”的节日专属符号,还和中国有渊源?

    即便你不曾刻意关注,也一定知道许多圣诞装饰及文化元素——圣诞老人和驯鹿,圣诞袜子和礼物,圣诞树和玻璃球,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圣诞歌等等。 但在诸多圣诞装饰中,有一种在中国不太常见。许多西方家庭会在圣诞节时用冬青、松枝、槲[hú]寄生等常青植物编成环,再用松果、桂皮、甚至应季水果装饰,做成挂在家门口的圣诞花环,这里面就包括了今天的两位主角——冬青和槲寄生。 这个…

    2024年12月30日
    18600
  • 在还没有导航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充满智慧的古代人民就已经发现了磁石具有指极性。于是他们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发明了司南,《鬼谷子》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典籍的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司南在古代人出行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司南被人类不断改进,便出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指南针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

    2025年4月13日
    3000
  • 早晨第一泡尿,可能是身体在“呼救”!这些信号千万别忽略

    每天早晨的第一泡尿,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故事”。 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代谢的“晴雨表”,还隐藏着许多健康信号。你是否注意过它的颜色、气味或状态?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从肾脏功能到代谢疾病,晨尿中的异常变化往往是最早的健康提示。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让我们揭开晨尿的秘密,看看哪些信号需要你特别警惕! 什么是晨尿? 晨尿是指人体在早晨醒来后的第…

    2025年3月13日
    9400
  • 啥?房屋也能“看医生”了!?

    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信息显示,2025年我国将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等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当前,全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一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旧街区和厂区建筑面临着结构老化、功能落后等问题,对其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近来,一种融合数字科技的“建筑医院”概念应运而生…

    2025年4月10日
    3500
  • "泡泡先生"的厨房历险——为什么煎炸时会有"泡沫派对"?

    在厨房里,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烹饪中的神秘现象。比如: 为什么这次的油一加热就冒了白泡? 煎个鸡蛋、炸个鸡翅,油锅里那白乎乎的小泡沫是什么东东? 特别是椰子油,好像特别爱“冒泡”,这是为什么? 现在咱们就从厨房出发,一步步走进油脂的科学世界,顺便聊一下这些常见食用油的“冒泡”原因和健康秘密,让科普来的既有趣又实用,还能让我们下次做菜时多几分“数据上的自信”! …

    2025年3月22日
    8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