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类?

10年后,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AI)无疑是焦点话题之一。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前景,再到全球治理与合作,与会嘉宾们在思想交锋中探讨着AI发展的未来之路。作为论坛“AI界大咖”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在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AI已经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有机会成为这场智能革命的领军者。而未来10年,机器人的普及将改变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视觉中国)

未来人的智商或许不是120,而是1200

在最近的一场活动中,张亚勤发表了“未来10年,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的观点,在外界看来,这一预测似乎有些“大胆”。

做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张亚勤给出了解释:从技术角度看,10年后机器人的“大脑”将会变得非常成熟,“四肢”的材料也会更先进。从成本角度看,机器人的普及程度将会和手机一样,并且价格也会与手机相近。“届时每个人都有需求,且都买得起,机器人的数量就会这么庞大。”

张亚勤所指的机器人,是那些将被用于工业、社会和家庭场景的智能机器人,包括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几十年后,平均每个人或将拥有10台机器人,其中一些机器人将是虚拟的。根据分工的不同,这些机器人可以是人们的聊天伴侣、工作秘书、司机……”

实现这一场景的前提是机器人“大脑”的升级。张亚勤说,未来机器人的后台——“大脑”的80%都是相同的,只是前台的表现形式——“四肢”不同。“与现在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现在每个大模型、每个特定任务的数据都不同,只有未来机器人拥有共同的‘大脑’,才能实现智能涌现的本质。”

当机器人数量超越人类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出现重大改变吗?“这意味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张亚勤表示,200多年前工业革命的影响至今犹在——它使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在工厂流水线上付出大量时间,机器人革命有望改变这一情况——那些“必须性工作”将会减少,10年后人们可能每周只工作两三天。

未来,人们更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学会如何与机器人、数字人共处。“硅基生命将与碳基生命融合,人的智商将与机器的智商叠加。”张亚勤说,未来人的智商或许不是120,而是1200。“发挥机器的智商,会用它、用好它,是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今后的孩子自出生就处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中,这是他们成长学习的一部分。”

通向AGI,要分三步走

让机器人服务人类社会的各个场景,是一场颠覆式的革命。一些观点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使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与人类相媲美的能力并通过图灵测试,是人类走向全面智能的可行路径。但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要实现AGI,还要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的时间。

在张亚勤看来,目前各方对AGI的定义并不相同,而他对AGI的定义是:“在绝大多数任务上,超越绝大多数人。”这一绝大多数的比例是在95%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15至20年时间,主要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信息智能,它在对话、生产图片和视频等能力上要达到人类水平,需要5年左右来实现;第二阶段是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物理智能,需要10年左右来实现;第三阶段是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生物智能,实现大模型与生物体连结,距今需要约15到20年,届时生物智能也将通过图灵测试。

而要实现这些技术,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三大基础要素。其中,“算法是核心,决定着AI技术能否真正创造出赋能应用的价值,以及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张亚勤说,如今AI已经在许多任务处理领域取得了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的成绩。

AI将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

近日,张亚勤根据自己过去10年的研究,写了一本书,名为《智能涌现——AI时代的思考与探索》。他在书中写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启动方式,一定是与此前的科学进步和产业进化一脉相承的。如今,符合这一规律且能承载更多重任的技术就是AI。”

在产业应用中证实自身价值是评判技术能力的关键标准。在张亚勤看来,AI是钥匙,我们开启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接下来的重点是如何将AI能力投射到千行百业,即“AI+X”。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的终点很明确——真正的自动、无人驾驶;挑战更是一目了然——安全。”张亚勤说,尚不清晰的是通往终点的路径、战胜困难与挑战的方式。“在面对未知且多变的技术变革风暴时,只有聚合学术界、科研界、产业界的资源,才能释放出决定性、创造性的能量。”

在张亚勤看来,“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是跟随者或旁观者。到了由AI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有机会成为领军者。”

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得益于中国的整体国力强、人才充沛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好。他举例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起初是参照美国,但后期发展已经明显优于美国,无论是在规模、用户体验还是移动支付等方面。美国下载量排名靠前的应用程序里,很多都来自中国。”

“AI隔离”是当前重大风险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行了主题为“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讨论了如何全面和科学地评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风险,以形成普遍的国际共识;如何加强能力建设让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到人工智能治理进程中来、实现科技正义等话题。

“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越重要,风险也就越高。”张亚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前沿大模型快速迭代,与之相伴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包括深度伪造、“幻觉”、传播有害信息等。他提到,“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像对待核武器那样高度重视AI风险。”

当被问及“当前AI发展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时,张亚勤提到了“AI隔离”一词。他说,“如果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形成不同体系,各自为孤岛,这对各方的发展都会不利。过去全球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归功于全球化,尽管有不可避免的竞争,但并不激烈,如果有些国家用地缘政治手段在AI领域进行分化,那么就是最大的风险。”张亚勤表示,在这一方面,中国一直保持开放合作心态。至于技术上的风险,张亚勤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

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鸿沟正在扩大,这是否会导致10年后先进的机器人只集中在个别人工智能大国,由此造成的生产力差距也会日益扩大?“最初阶段必然有人在领跑,目前来看是中美。但当这项技术到了成熟阶段,价格必然会下降,就算在人工智能不发达的国家也会普及。”张亚勤举例说,2005年,MIT媒体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尼葛洛庞帝计划要打造人人都用得起的笔记本电脑,后来人们发现,电脑的价格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就会下降。“虽然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阶段不同,但技术会走向平民化、普惠化,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开源正在让这种情况成为现实。”

张亚勤在受访时还提到,亚洲的人工智能发展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在AI领域会是一个‘带头者’,会与亚洲一同发展,包括那些在前沿技术上还相对闭塞的国家。”张亚勤举例说,韩国在“高带宽存储”方面技术领先,这是一项发展AI大模型的关键技术。因此,亚洲各国要团结起来共同发展AI。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环球时报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 一次可以结出1000个香蕉的植物,你见过吗?

    你能想象一棵香蕉树,最多可以结出多少根香蕉吗?200、300、400,甚至1000? 一般说来,一棵香蕉树结香蕉果能有100个就很厉害了。但在琼海市大路镇湖仔村“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里,就有一种植物,名叫千层蕉,别名象鼻蕉或千指蕉。 这种芭蕉太壮观了,简单说就是长、多、重!密密麻麻的小香蕉堆叠在一起,每一层有20多根,一共有80多层,长达2米多! 千层蕉原产于…

    2024年12月29日
    22100
  •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下)

    Ailsa Harvey 永生水母 灯塔水母可见于世界各地的温暖水域 在全球的温暖水域中,隐藏着一种令人惊叹的生物——灯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它们以“永生水母”的美誉,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面对岁月的流逝,人类往往渴望“返老还童”,但遗憾的是,这一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然而,在自然界中,灯塔水母却以其独特的生命循环,颠覆了…

    2025年4月3日
    7800
  • 唐代之后,三彩为何“绝迹江湖”?

    众所周知,中国的唐三彩陶器,以其斑斓釉色和灵动造型,在世界陶瓷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些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却在公元9世纪后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成为绝响。三彩陶器的消亡,其实远比表面现象复杂得多。 安史之乱后,北方陶瓷产业遭受重创。根据《旧唐书》记载,"巩县窑场尽毁,工匠星散",曾经掌握核心技术的窑工在战乱中失去踪迹。在唐末黄巢起…

    2025年3月18日
    12100
  • 尿酸升高导致痛风,不仅是因为啤酒海鲜小烧烤……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突然足部关节疼痛,红肿热痛,一检查,原来是尿酸太高导致痛风。平时不喝啤酒,海鲜吃得也少,怎么尿酸还是高了?这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吃出来的吗? 尿酸高是吃出来的?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与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有关;某些系统性疾病或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也可能导致发病。人体内的尿酸有80%左右是自身代谢产生的,其余20%…

    2025年3月2日
    15000
  • 知名男星带来“观鸟热”,北京的生态含金量还在上升

    李现拍鸟”这一话题在清明假期火上热搜,不但吸引全国各地文旅部门喊话邀请,也让千万网友开始关注鸟类这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种。 (图片来源:微博 李现) 猜猜看,北京有多少种鸟? 答案或许会让你想不到: 519种! 百望山森林公园里看鵟、紫竹院公园里看鸳鸯、玉渊潭公园里看鸭子……北京不仅仅有林立的高楼,它还有遍布城市的湿地、城市公园、皇家园林,以及京郊绵延的…

    2025年4月9日
    3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