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孩在家做实验引发爆炸!这些实验千万别随便做→

4 月 6 日,广州市荔湾区富力广场小区传出爆炸声,引发广泛关注。同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经初步了解,系一名男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

涉事小区现场画面。图源:南方都市报

“整栋楼震了一下”

男孩幸无生命危险

当日,该小区有业主讨论称,13 时 30 分许,事发楼栋“整栋楼震了一下”,随后陆续有消防车、救护车赶到现场。

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男孩坐在椅子上,面部受伤流血,上衣、裤子也有血迹并出现破损。随后医护人员将其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

6 日下午,记者从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室了解到,他们已经知悉该情况,据他们初步掌握的消息,“是一个小孩在家里做实验(引发),具体情况需要向属地街道、社区了解情况。

记者从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了解到,当日下午,院方确实接收了一位 15 岁的伤者,据悉,其在家中做实验时发生爆炸导致烧伤,眼睛、腹部伤势严重,送到医院处理后“已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暂时是平稳的”,目前,伤者已转至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

居家做化学实验?

时有事故发生!

事实上,类似的事故此前曾多次发生。

2022 年,北京市房山区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在卧室做化学实验,不慎被严重炸伤,导致手掌手指部分缺失、面部及胸部也有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双眼也受到了损伤。

2021 年,北京一名家长在家尝试“水晶生长”网红实验,其中一个步骤是需要把 100℃ 的开水倒入容器里,“谁知道送来的实验器材竟然是漏水的”,导致该家长被烫伤。

同年,另一名北京家长的孩子也因“网红实验”受了伤,她为孩子购买了一套号称能做几百种实验的装置,但由于该装置包装简陋,孩子不慎弄破了其中一袋材料,用水冲洗后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我至今不知道袋子里是什么成分,实验套装内外包装也没有任何风险警示或说明。”

这些事故反映了当下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一方面,要激发、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责任教育,教育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

广州这名15岁的男孩在家做化学实验发生事故,有诸多问题待解:他做的是什么实验?做实验用的是什么器材、试剂,它们从何而来?他做实验的时候,是否有家长在场?从当地媒体报道的信息看,实验事故引发的爆炸威力不小,好在他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造成大楼损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相关安全教育。也要意识到,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科学教育还有“短板”需要补上:一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短板”;二是校外缺乏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和专业的指导老师。

这些“神奇”的实验别在家做!

为了培养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近年来,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按照网络短视频教程来做一些小实验。殊不知,很多效果震撼的“网红实验”,背后却是风险隐患重重。这些实验看着有趣,但千万别自己在家做:

1

“法老之蛇?”危险:实验过程火星四溅,

隔热手套被点着

“法老之蛇”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原版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叫作“硫氰化汞”的剧毒物质。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受热分解,释放出烟雾和一条长长的灰烬,宛如一条凭空生成的巨蛇扭动着身体从地底下钻出。一些网友将实验过程上传到网络,引得不少家长和孩子竞相模仿。很多商家也制作了“法老之蛇”的实验材料包,在网上售卖。

包装简陋的“法老之蛇”套装,里面的化学药丸和固体燃料直接用透明袋装包装。

网上流传的“法老之蛇”实验属于改良版本,将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改为了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看似无害的物品。教学视频大部分只有短短几十秒,并未说明各种实验材料的详细配比,实验人员也未戴手套进行点火等操作,期间为了拍摄效果,还不停用手转动正在燃烧的实验器皿。

如果光看网上视频,似乎觉得这个实验并没有任何风险,然而,测试发现,实验过程中会不停有火星和灰烬迸射出来。

市面上许多科学实验小套装粗制滥造,材质低廉,不少家长收到的实验用品有明显破损。

在用另一款材料包做“法老之蛇”实验时,实验器皿中蹿出的火苗,竟将测试人员隔热手套上的棉线点燃了。

简陋透明塑料袋装导致里面的化学内容物状态十分不稳定,甚至实验前就已经变性。

2

“大象牙膏”“火山爆发?”危险:

药水泄漏,喷溅皮肤直接被腐蚀

测试人员购买了“大象牙膏”这一网红实验的材料包,只见两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被放置在一个写有“大象药水”字样的密封袋内,但其内到底是什么成分,材料包却并未标明,说明书上标注的实验橡胶手套,掏出来却是一副薄薄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由于药瓶密封不严,“大象药水”在拆封前就漏得到处都是。不慎沾上药水后,测试人员的手臂出现了刺痛,接触药水的部位渐渐被腐蚀变成白色。在用大量清水冲洗约十几分钟后,手臂上的“白点”转成红色并凸出肿起,直至数小时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而在用小苏打和白醋等常见材料尝试进行“火山爆发”实验时,测试人员未佩戴手套的手指无意间碰触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手指又在未冲洗干净的情况下接触到面部,眼周皮肤立刻泛红刺痛。经大量清水冲洗、涂抹修复面霜约20分钟后,皮肤才最终恢复正常。

实际上,“大象牙膏”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象药水”为双氧水,高浓度的双氧水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灼伤,引起疼痛,并在皮肤上形成白痂,甚至留下红肿或水疱,需立即用清水冲洗。

而“火山爆发”实验虽然反应本身和产物均无毒,但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泡沫接触到眼鼻口等部位,容易引起刺激不适。

3

“隔空捏爆气球?”危险:

气球爆炸,碎片崩出 2 米远

在用柑橘类水果尝试隔空“捏爆”气球实验时,测试人员在距离气球约 10 厘米处划破橙子表皮,刚划了两下,喷出的橙皮汁液溅到气球上,气球立刻发生爆炸。

伴随着巨大的炸裂声,气球爆炸后产生的橡胶碎片最远竟崩出了近 2 米远的距离。碎裂的气球皮在空中高速飞出,崩到成年人腰部至胸部的高度。

所有柑橘类水果,表面都凹凸不平,细看还有毛孔,这种“毛孔”会产生芳香油类物质,这种物质遇到橡胶或乳胶做的气球时,会和橡胶的主要成分聚异戊二烯发生相似相溶现象,把这部分气球溶解掉,继而产生爆炸。破碎的橡胶容易迸射到眼睛或脸部,若不慎飞入喉咙,甚至可能导致窒息。

类似的“网红实验”还有很多,如“人造雪”、“水晶种植”、“点水成冰”、“碘钟化学灯塔”等等,而商家售卖的实验套装不但材质低廉,所含内容物成分也标注得十分模糊,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警示,对实验内容物无具体解释,很容易让实验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产生误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切记:无论是在学校、实验室,还是在家中,一定不要盲目实验,甚至“做一步、看一步、猜一步”。探索科学是好事,但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策划制作

来源丨央视网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7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9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树上小鸟爱吃的“大米花”,你可别跟着瞎尝|博览日报

    天乌啼米花扬,乌桕种子不可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说到“江枫”就是乌桕,不但是与“渔火”对仗,也与“乌啼”相互对应,而“乌啼”指的是乌鸦的叫声。 挂在乌桕枝头的种子圆润饱满、小巧洁白,犹如一粒粒爆米花,所以乌桕又有个好听的名字“米花树”。 这些“米花”人不能食,但是给了越冬的鸟类足够的口粮,在城市中是黄雀、珠颈斑鸠、乌鸫、鹊鸲等许多雀形目和…

    2024年12月26日
    17900
  • AI大模型咋做“阅读理解”?“笨”方法成为解题关键!

    你们有没有想过,像那些聊天机器人或者无所不能的AI大语言模型,它们是怎么看懂我们写的字,听懂我们说的话呢?它们又不认识汉字,也不会说中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给每个词一个“秘密代号” 想象一下,我们要教电脑认识小动物。我们不能直接给它看图片,得用一种它能懂的语言——数字! 我们可以给每个小动物打分,比如: ▷ 毛茸茸指数(1分代表不太毛茸茸,10分代表超…

    2025年4月6日
    2800
  • 这届年轻人,已经被痛风盯上了……

    再年轻的身体 也禁不住你可劲儿折腾 这届年轻人 已经被痛风盯上了…… 根据2018年的数据,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14.0%,其中男性患病率24.5%,女性仅3.6%,特别是青年男性,患病率高达32.3%。 图片来源:摄图网 晓得你要问: 为啥我尿酸不高也会痛风? 痛风石是不是一定要做手术? 管住嘴,痛风是不是 就不会发作了? 莫慌!我们先来看哈——…

    2025年3月20日
    6000
  • 为了能让你剥出完美的鸡蛋,我们一口气煮了30个蛋

    鸡蛋实在是性价比很高的食物,很多人也习惯每天吃一颗鸡蛋。不过,如果剥蛋壳的过程不顺利,剥完后鸡蛋坑坑洼洼,吃起来总是少了点“爽感”。就像这样…… 再看看下图这对半剥开的蛋壳,又是谁的梦中情蛋? 到底如何才能煮出一颗好剥壳的鸡蛋呢?抱着科学较真的态度,今天我们就设计实验探索一下。 在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到底哪些因素决定着蛋壳的难剥程度。 煮鸡蛋是否好剥壳,取…

    2025年2月22日
    11800
  • 手机快充会伤电池吗?避开误区,学会科学充电→

    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手机电量焦虑症,打电话、聊微信、刷视频、玩手游……手机仿佛成了我们身体的外设器官,这也让人们对手机的电量变得格外关心。快充,便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手机的快充技术?快充会把手机充坏吗?怎样充电才能让手机更健康地运行呢? 01 快充是必然的选择 手机的电池就相当于汽车的油箱。想要让汽车开的时间更久,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从“扩…

    2025年3月19日
    7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