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如何合理应对?
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度积累、分布、功能异常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按中国肥胖症诊断标准,基于体重指数(BMI)的超重定义为BMI 24-27.9.Kg/m2,肥胖定义为BMI≥28.0Kg/m2。基于腰围的诊断标准是腰围≥90 cm(男)和≥85 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中国成年人(≥18 岁)超重率为 34.3%,肥胖症患病率为 16.4%,预计到2030 年超重加肥胖患病率将达到70.5%。肥胖已经不只是“身材好不好,好不好看”的问题了,而是与很多慢性疾病有关,成为很多慢性疾病的“土壤”和“源头”。肥胖症有哪些危害呢?肥胖症不仅是体脂超标的问题,还会对各器官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最常见的包括以下问题:(1)心血管系统损伤:肥胖可以直接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影响心脏功能;导致血脂异常(如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增加心梗、中风风险。肥胖者的血容量增加,血管阻力上升,60%的肥胖患者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高血脂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2)导致脂肪肝:约75%的肥胖者患有代谢障碍相关性肝病,就是过去俗称的脂肪肝,可逐步进展导致肝功异常,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3)影响呼吸系统:很多肥胖者会出现明显的“打呼噜”,这往往提示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可导致缺氧、日间嗜睡和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甚至明显增加猝死风险。肥胖者哮喘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50%。(4)对内分泌的影响:肥胖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外,还会影响激素水平,比如男性雄激素降低等。女性则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等。(5)肥胖对骨骼与关节的影响: 肥胖首先是“重”,这对骨关节是很大的负担。体重每增加1kg,膝关节负荷将增加3-4倍,加速软骨磨损,导致骨关节疼痛等慢性问题。
如何科学应对肥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建议:(1)始终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肥胖还是生活方式问题(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所以,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管住嘴迈开腿是第一步,也是基础治疗。首先实现短期目标:3-6个月内减重5%-10%就可以显著改善代谢指标。(2)尽量“动”起来,根据自身状态和条件,尽可能的多运动。减少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就是多增加能量的“消耗”。(3)减重的前提是内分泌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体重增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及性腺功能减退等问题,不然的话,就是错误减重,不仅仅减重难,还可能耽误病情。(4)至于非生活方式干预的减重,还是需要专科医师评估和推荐的,不论是营养干预、药物干预还是手术治疗,都是有严格和规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所以,在减肥开始之前,至少应该在专科评估一次,首先推荐正规医院的体重管理专病门诊或类似的专病门诊,切勿盲目减肥。(5)每个减肥的个体都要明白,减肥难,保持更难。所以,不论哪种方式减肥,都需要“可维持、防反弹”的方法,至少应该严格的“管住嘴,迈开腿”,守住减肥的“成果”。(主要参考文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