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心脏骤停!近3000万样本给跑者的“保命”建议是……

马拉松作为一项极限耐力运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随着参赛人数的激增,马拉松相关的心脏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埃默里大学和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近3000万名马拉松参赛者的数据,揭示了心脏骤停在马拉松赛事中的发生率、风险因素及救治进展,为赛事组织者和跑者提供了重要的安全参考。

这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2023年美国443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数据,**共纳入超过2930万名参赛者,记录了176例心脏骤停事件,其中59例事件发生死亡。**研究团队使用Race Associated CardiacEvent Registry数据库,对这些事件的发生率、病因及救治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2000—2009年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2010—2023年间,马拉松参赛人数较2000—2009年增加了3倍,但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保持相对稳定,约为0.54例/10万人。不过,具体到2020—2023年期间,心脏骤停发生率有明显提升,为0.81例/10万人,其中原因尚不明确。

研究关键发现

1.性别与距离差异显著

研究发现,男性跑者的心脏骤停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1.12例/10万人和0.19例/10万人,男性风险是女性的近6倍。此外,全程马拉松的心脏骤停发生率(1.04例/10万人)是半程马拉松(0.47例/10万人)的两倍。这些数据提示,男性跑者和全马参赛者属于高风险群体,需要特别关注。

2.病因谱发生变化

通过对67例可调查病例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冠状动脉疾病已成为马拉松心脏骤停的首要病因,占40%,**而传统认为的主要病因肥厚性心肌病仅占7%。这一变化可能与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筛查的普及和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脏骤停生存率为93%,而肥厚性心肌病相关病例的生存率仅为60%。

3.救治进步显著

与2000—2009年相比,2010—2023年心脏骤停的死亡率从71%大幅下降至34%。这一改善主要归功于赛事急救体系的优化,特别是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研究显示,在2000—2009年,仅有58%的心脏骤停者及时接受了CPR,48%使用了AED;2010—2023年,这两项救治措施的覆盖率几乎达到100%。

案例在身边

2025年3月,中国马拉松赛场上发生了两起引人关注的心脏事件。在无锡马拉松中,一名跑者在冲过终点线后突发心脏骤停,医疗团队紧急启用直升机转运,仅用2 min将其送至医院抢救。同一天,武汉马拉松赛道上,一名中年男性跑者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幸得参赛的急重症医学专家及时施救,抢回了生命。

这些案例印证了上述研究的核心发现:及时的医疗干预是挽救心脏骤停跑者生命的关键。武汉案例中的施救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詹丽英教授表示:“我们既是运动员,也是急救员,更是一名医生。能够在享受奔跑快乐的同时,随时准备支援队友,这正是我们的双重使命”。

给跑者的安全建议

1.赛前心脏评估

常规体检中的静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往往不足以发现运动相关的心脏风险。专家推荐进行“运动心脏专项评估”,包括:

·平板运动试验: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缺血;

·心肺运动试验:全面评估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功能、肌肉系统和代谢系统。

2.心脏骤停的预警信号

·运动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胸闷或胸痛;

·异常呼吸困难或疲劳;

·头晕或近乎晕厥;

·大量冷汗。

出现以上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3.科学训练与参赛

·初次参赛者应从半程马拉松开始,逐步适应;

·避免“周末勇士”式的突击训练;

·高温天气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长;

·比赛日遵循“倾听身体”原则,不盲目坚持。

马拉松运动在带来健康益处的同时,也确实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特别是对男性跑者和全马参赛者。近3000万参赛者的数据表明,通过优化赛事急救体系(如普及AED和CPR),可以显著降低心脏骤停死亡率。

对个人而言,科学评估、合理训练和风险意识是安全参赛的基石;对赛事组织者,完善医疗配置和应急流程是保障跑者安全的关键。激情需要与理性同行,极限运动必须与安全保障并重。每一位跑者都应当认识到,抵达终点固然重要,但平安回家才是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KimJH,Rim AJ,Miller JT,et al.Cardiac Arrest During Long-Distance Running Races.JAMA.Publishedonline March 30,2025.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1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9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4月9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 | 为美白长期用含汞产品,小心皮肤 “中毒”

    美白一直是很多人的护肤追求,认为“一白遮百丑”。然而,为了快速变白,错误的使用了含汞的美白产品,结果不仅没变白,反而可能让皮肤“中毒”,甚至危及健康! 一、含汞美白产品:代价很大! 1.汞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添加到护肤品中? 汞(水银)是一种重金属,具有快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快速美白”的效果,会在护肤品中添加汞化合物(如氯化汞、汞铵)…

    2025年3月18日
    7700
  • 3亿患者的春日困扰:一把鼻涕一把泪,过敏难题如何破?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在接触到某些特定的过敏原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 目前,我国约有3亿过敏患者 过敏性疾病 往往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程 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你是否正为此困扰? 如何应对春季过敏? 一起来看!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在接触到某些特定的过敏原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过度的免…

    2025年3月16日
    8900
  • 警惕!嘴上起水泡又痒又疼?可能是这种终身潜伏的病毒,会传染!

    单纯疱疹病毒一旦感染,便无法清除,会终身携带,并且还具有传染性。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惨烈”的经历:嘴角、口周动不动就出现一片红肿的小水疱,火辣辣的又痒又疼,有时候这些小泡还会一边流黄水,一边结痂,一边裂开,而且这些水疱经常是一加班就长,一到经期就长,甚至有些人从小到大一直反复长…… 不少人以为自己是“上火”了,其实,这些小水疱是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病毒一旦…

    2025年4月9日
    6000
  • 《Nature》公布2024年度十大科研成果,AI-HIFU局灶治疗前列腺癌研究上榜

    近期,Sunao Shoji医生团队一项采用AI-HIFU(人工智能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症患者的随访研究——《Focal therapy using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with intraoperative prostate com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local…

    2025年2月21日
    13900
  • 科学时光机 | 历史上“十痨九死”的结核病,现在怎么样了?

    1995年3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纪念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于1882年对结核病病原菌的重大发现,借此契机增强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 历史上,肺结核在西方曾背负“死亡之首”的恶名。这一局面直至1882年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才初现转机,随后1944年链霉素的分离更是为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随着抗生素、卡介苗及化疗药物…

    2025年3月24日
    8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