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压力一大就胃疼?身体这个“秘密通道”90%的人不知道丨国际护胃日

今天是4月9日“国际护胃日”。胃,是个很多人关心的器官。胃疼、反酸、恶心......这些常见的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吃坏了”“没吃饱”“吃太多”。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真正让你“胃不舒服”的,可能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可能是情绪、压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揭示了我们的大脑和肠道之间,确实存在一条神秘的“隐形通道”,它让情绪波动影响胃的功能,也让胃的不适反过来扰乱情绪。那么这条连接大脑与肠胃的通道,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为何一次情绪波动就能影响到我们的胃?

胃和大脑之间存在着

一条“隐形通道”

胃真的能“听得见”我们的情绪。

2011年发表于《自然评论-神经科学》的一篇综述[1],总结了大脑和胃之间有一条双向通信通道,被称为“肠–脑轴”,它的核心构成包括:大脑的情绪调控中枢、肠神经系统(被称为“第二大脑”)、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与副交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以及肠道激素和微生物代谢产物。

在这套系统中,胃和大脑之间的联系可谓密切无间。情绪波动,比如压力、焦虑或愤怒,会激活大脑的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等区域,这些区域通过交感神经和 HPA 轴迅速将“情绪信号”传导到胃部,引起一系列变化,比如胃酸分泌、胃肠蠕动的加快或减缓、括约肌张力变化等。[1]

更有趣的是,信息并不是单向传递的,胃也会“回话”。一篇基于跨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指出,胃里的感受器和肠神经系统能感知化学物质、压力、疼痛等信息,然后通过迷走神经将这些信号反馈到大脑。这种“上行通道”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警觉水平,甚至决策和记忆。[2]

例如,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的信号会被传送至大脑中与情绪、动机和决策相关的区域,如前脑岛、前扣带回、眶额皮质等,从而调节个体的感受和行为倾向。[1,2]

来自参考资料[2]: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以及大脑中这些信息的内感受处理示意图。

这种双向通道解释了很多常见现象:压力大会胃痛、心烦意乱时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时容易便秘,甚至“靠肚子感觉做决定”的直觉反应,其实也可能是肠–脑通信在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大脑和胃之间的这条通道就像一条双向高速路,连接着大脑和肠道。当你感到情绪紧张时,大脑会通过神经信号把这些情绪“传达”给胃,影响胃酸分泌、胃肠蠕动,甚至引发胃痛、反酸、腹泻等不适。反过来,肠胃的状态也会影响到情绪。比如当肠道菌群紊乱时,可能让人情绪低落或焦虑。

简单来说,你的情绪可以“伤胃”,胃不舒服也可能让你“心情差”。

压力下,胃真的会“变形”

当我们承受压力时,大脑不会独自受累,肠胃往往是最早“出镜”的器官之一。别看它沉默寡言,一旦情绪紧张,胃真的会在身体里“变样”。

爱尔兰科克大学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一篇专题综述性论文[3],总结了急性与慢性心理应激对胃的影响:

1

胃酸分泌异常

在急性压力下,大脑会释放一类叫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物质,它能直接影响胃酸的分泌功能。这种紊乱可能导致有些人压力大时胃酸过多,出现反酸、灼烧感,也可能让另一些人分泌不足,影响消化。

2

胃蠕动功能的变化

压力激活的交感神经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削弱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让胃“懒”下来。胃排空变慢,食物滞留更久,就容易觉得胃胀、消化不良。在一些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压力会诱发结肠的异常收缩,表现为排便频率增多甚至腹泻。

3

食欲受到影响

除了胃酸和蠕动,食欲也会受到压力“操控”。在急性压力下,部分人会出现“食欲丧失”,这是因为大脑优先启动应激通路,抑制非紧急的摄食行为。而在慢性压力状态中,某些人则可能出现“情绪性进食”,因为压力会影响肠–脑信号通路中的饥饿激素与奖励机制,促使人通过进食缓解情绪。

4

胃肠道出现“结构性变化”

如果压力是短暂的,身体还能自我调节;但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胃肠道会逐渐出现“结构性变化”,可能诱发胃呈现“内脏高敏感”状态,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出现胃痛、胀气、恶心等不适。

一句话总结:情绪压力并不是“气你一下就完事儿了”,无论是突如其来的急性压力,还是日积月累的慢性压力,它都会通过复杂的神经和激素网络,真实而持续地改变你的胃,从酸、动到饿,全方位“变形”。

如何保护我们的“情绪胃”?

既然情绪压力真的会让肠胃“受伤”,那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情绪靶器官”呢?

第一步,是识别并正视压力源,规律作息、保持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管理压力,不只是“想开点”,而是对肠胃健康的实质保护。

第二,增强对身体内部状态的觉察力,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提升这种身体觉察力,让我们更早觉察到身体的“预警信号”。

第三,要照顾好肠道微生态。保持膳食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与发酵食物,有助于稳定菌群,从源头“调节情绪”。

说到底,保护“情绪胃”,不仅仅是吃得健康,更是活得不焦虑。与其让肠胃默默承压,不如主动出手,为它减负。

胃从来不是独立工作的,它既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也是你情绪的“受害者”。

当你焦虑、愤怒、委屈时,它比你更先感知到。所以,别再把胃病全怪在“吃错东西”上了。有时候,它只是帮你承担了心里的“过量负担”。

从今天起,学会照顾胃,也是在照顾你的情绪。别硬撑,也别忽视,那些藏在肚子里的压力,也需要出口。

参考文献

[1]Mayer EA. Gut feelings: the emerging biology of gut-brain communication. Nat Rev Neurosci. 2011;12(8):453-66.

[2]Holzer P. Gut Signals and Gut Feelings: Science at the Interface of Data and Beliefs. Front Behav Neurosci. 2022;16:929332.

[3]Leigh SJ, Uhlig F, Wilmes L, et al. The impact of acute and chronic stress on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 a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perspective. J Physiol. 2023;601(20):4491-4538.

策划制作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丨邢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李菁晶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主任医师

策划丨王梦如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31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9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9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国家喊你减肥啦!科学减重,从了解肥胖开始

    丁女士因外伤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入住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既往有糖尿病,体重不轻。每当需要助其翻身时,需先把其腹部的肉肉挪到近侧,然后一手扶住对侧肩部,一手扶住对侧臀部,当然对侧还需有一人同时协助,才可将她翻身。 若是在病床上想要将她往上抬一点,得需四人一起,123的口号喊着,齐心协力才可将她抬动1—2厘米。她的体重无形加重了护理难度,对于自身的康复更是挑战。…

    2025年3月27日
    6200
  • 豆制品吃对了补肾,吃不对伤肾!医生最推荐的是这4类

    1.豆腐堪称“优选之首”,在制作工艺中,大量的嘌呤与植酸被去除,不仅易消化,优质蛋白含量还相当可观。像清蒸豆腐的原汁原味,或是白菜炖豆腐的家常鲜美,都是绝佳搭配,肾病患者每周安排 2 - 3 次,美味与健康兼得。 2.豆浆也能适量“登场”,处于肾病早期的朋友,每日一杯 200 - 250ml 的纯豆浆,恰似为身体注入活力源泉,补充优质蛋白。切记,千万别加糖,…

    2025年1月9日
    19900
  • 今日小雪 | 花雪随风不厌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小雪:驱寒助阳益肾精 冬季养生,应以肾为先。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统称为“降水”。“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此时令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称“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

    2024年12月30日
    14700
  • 又到过敏季 打好呼吸保卫战

    春风送暖,百花争艳,本该是最惬意的季节,但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整日喷嚏不断、咳嗽不停,他们很可能是过敏啦! 过敏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太敏感,误把花粉当“敌人”,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鼻子痒、打喷嚏、咳嗽,甚至引发哮喘。春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季节,所以提醒大家,过敏体质的人要远离过敏原,保护好呼吸道。 目前由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牵头,联合耳鼻咽喉科、儿科及皮肤科…

    2025年3月31日
    4300
  • 大量塑料进入血液?心脏造影不要随便做!2个健康隐患要知道

    这个患者的经历不仅“倒霉”,也给医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6年前,这位40多岁的大姐和邻居吵架后突然胸闷、嘴唇发麻,害怕自己得了心脏病,想住院做个心脏造影。医生认为她是情绪激动后出现的呼吸性碱中毒,没有做造影的必要,门诊查个冠状动脉CTA就行。可患者并不死心,跑到其他医院把心脏造影做了:血管狭窄不到50%!根本不会产生心脏病的症状。 但患者这两年得了糖尿病…

    2025年4月10日
    1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