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牙到换牙:从家庭习惯开始的科学护齿五步法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1.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也达到34.5%。这一数字反映了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严峻性,反应了家长和社会对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一、什么是替牙期?

替牙期(Mixed Dentition Period),通常发生在儿童6至12岁之间,特指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陆续萌出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不仅是儿童颌面部发育和口腔健康管理的关键期,更是儿童龋齿、错颌畸形等问题的高发阶段。一方面,乳牙的脱落和恒牙的萌出会对孩子的口腔环境带来变化,可能导致牙齿不整齐或咀嚼困难,同时清洁难度的增大使得儿童龋齿高发;另一方面,在此阶段的儿童上下颌骨快速生长,为恒牙列和面部轮廓定型奠定基础,牙齿的保护措施如果不到位,容易导致错颌畸形。

由于恒牙的牙釉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替牙期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龋齿等口腔问题。此时,孩子的口腔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刷牙技巧可能不够娴熟,加上高糖饮食和口腔清洁不到位,极易诱发龋齿和牙周疾病。此外,替牙期的儿童由于咀嚼习惯不稳定,也可能出现一些咀嚼功能上的不适应,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

在替牙期,孩子的恒牙刚刚萌出,牙釉质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若护理不当,孩子的牙齿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特别关注孩子口腔的健康状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如正确的刷牙方式、定期检查、合理的饮食等,以促进恒牙的健康萌出,并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二、科学应对替牙期:家庭护齿五步法

(一)第一步:口腔清洁

儿童时期的口腔清洁习惯直接影响成年后龋病和牙周病风险。有效的口腔清洁是预防龋齿和牙龈疾病的关键。巴氏刷牙法是一种被广泛推崇的刷牙方法,它能有效去除牙龈沟内的牙菌斑。具体操作为刷毛45°角深入牙龈沟,重点清洁六龄齿咬合面,使用小幅度的震颤运动,保持刷毛与牙龈之间的密切接触,帮助去除积聚在牙龈沟内的菌斑,同时避免伤害牙龈。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将牙刷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保持45度角,采用轻微震颤的动作,有助于深层清洁牙龈沟内的细菌,防止牙龈炎等疾病的发生。

在清洁六龄齿时,考虑到它的咬合面较为复杂,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家长可以帮助小孩使用“画圈刷法”清洁咬合面,确保无死角,减少龋齿的发生。画圈刷法即以牙刷在六龄齿的咬合面做小范围圆形刷动,彻底清除食物残渣。

(二)第二步:辅助工具

牙刷无法清洁到牙齿之间的间隙,因此牙线是重要的辅助工具。牙线能够清洁牙齿邻面,去除刷牙无法清除的细菌和牙菌斑,有效预防邻面龋齿。选择合适的牙线材质和厚度,以确保使用方便且能完全清洁牙齿之间的每个缝隙。牙线棒选择标准则尽量以0.015英寸超细纤维为主(使用Y型儿童牙线棒),因为0.015英寸超细纤维能够轻松通过牙齿间隙,清洁更彻底,同时减少牙龈损伤的风险。

使用牙线时,采用C型包裹手法,即将牙线绕过牙齿的邻面,轻轻滑动并向上推动,清洁乳磨牙与恒牙邻面,能够有效去除邻面上的牙菌斑,防止龋齿的发生。注意不要用力拉扯牙线,以免伤害牙龈。在牙膏的选择上,选择含氟牙膏。含氟牙膏能够有效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每次刷牙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过量的牙膏可能会导致过多的泡沫,影响刷牙的效果,过少则不能有效提供足够的氟保护。

(三)第三步:牙龈出血处理

牙龈出血是许多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通常是由于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引起的,但也可能是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表现。因此,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确保口腔健康至关重要。牙龈出血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超过5分钟,可能不仅仅是牙龈炎或刷牙不当的结果。此时应警惕可能存在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出现不正常的出血。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测和专业诊断。

若牙龈出血情况不严重,则应改良刷牙压力,刷牙压力过大是引起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使用过大压力刷牙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受损,出现出血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应教育孩子轻轻按压牙刷,在刷牙过程中保持轻柔的力度,切忌用力过猛。合理的刷牙压力不仅能有效清洁牙齿,还能保护牙龈健康,避免损伤。

(四)第四步:牙齿外伤急救

在儿童替牙期,牙齿外伤比较常见,尤其是恒牙脱位。如果孩子发生恒牙脱位,家长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便最大程度地挽救牙齿。如脱位的恒牙应尽快用生理盐水或牛奶保存,并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牙根。恒牙脱位后的30分钟内是再植的黄金时间,越早进行再植,牙齿存活的机会越大,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无法再植,应尽量将牙齿保存在合适的保存液体中,如生理盐水。

(五)第五步:早期干预

针对孩子替牙期常见的口腔问题,如牙列拥挤、咀嚼功能受影响,乳牙松动超过1个月未脱落、恒牙萌出位置明显偏移时,家长应及时进行早期干预,结合牙医建议选择序列拔牙或佩戴保持器等方案,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发生在6~12岁,通常需要维持半年至一年,具体视孩子个人情况而定。对此,建议家长定期孩子进行检查,定期洗牙,确保牙齿健康,维持口腔健康,引导儿童进行咀嚼训练,通过咀嚼硬质食物促进颌骨发育,并闭唇训练矫正口呼吸。

三、结语

在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明确提到“强化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从家庭习惯开始的科学护齿是家长的责任。现阶段,家庭护齿的核心目标应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的护齿习惯,建立终身的口腔健康管理观念。这不仅需要家长从刷牙方式等生活习惯方面入手,还要通过定期的口腔检查和专业的指导来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护齿方式,家长能够在孩子的替牙期建立起正确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其未来的口腔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朱艳艳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口腔内科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22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作者:常丽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刘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影响睡眠结构和呼吸,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比较高,逐渐受到了医生和家长的重视,因为它会干扰睡眠和呼吸,导致睡眠过程中反复觉醒、出现缺氧,影响孩子的生长…

    2024年12月17日
    18200
  • 年轻时近视,老了就不会得老花眼了?近视的误区,你中了几个?

    老年人本身就是老花眼、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高发群体,他们刷视频时,该如何正确用眼? 近日,一位70多岁的奶奶因视物模糊去医院检查,一测竟然近视2300度!孙女表示,爷爷奶奶每天睁开眼就是玩手机,一直玩到凌晨,由此在最可能得“老花眼”的年纪却得了高度近视。 老年人本身就是老花眼、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高发群体,他们刷视频时,该如何正确用眼?生活中,我们都存在哪些用眼…

    2025年3月13日
    8500
  • 有种情况,一定要戴口罩

    戴口罩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把鼻子露在外面! 戴口罩能挡住 从鼻子进的病毒 最重要的是 还能保护你的颜值 ▲图源:抖音@鸭嘴钳 除了常说的「病从口入」,还有一些疾病是「经鼻而入」,比如肺结核、流感、麻疹等。 ▲图源:腾讯医典 如果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一定要戴口罩。 戴口罩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把鼻子露在外面! 以下几种 都是“不正经戴口罩”类…

    2025年4月8日
    3100
  • 小心,别让预制菜单变身医院的挂号单!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不再迷恋洋快餐,一顿可口的荤素搭配的中餐无疑更让紧张工作一天的上班族心绪宁静,于是一种新式的“快餐”几乎在一夜之间便迅速流行开来,那就是预制菜,各种网红预制菜不只通过发达的快递网络出现在家庭,也出现在中式快餐馆甚至是普通的中餐馆。在2025年春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更是突破了历年的销售纪录,成为年夜饭餐桌上的新宠。但它究竟是便捷的美食,上班族…

    2025年3月25日
    4100
  • 肺漏气了怎么办?救命三步曲来了!

    2025年2月,歌手方大同离世。他曾因气胸多次住院,这种疾病不仅威胁呼吸功能,还可能与其他肺部疾病(如COPD、肺结核)相互影响。 一、肺为啥会“漏气”? “医生说我肺漏气了!”这句话听起来吓人,其实就像自行车胎被扎破——咱们的肺表面裹着一层"保鲜膜"(胸膜),当空气钻进这层膜里,肺就像被压瘪的气球,这就是气胸。 👉 三类“漏气”原因: …

    2025年3月4日
    8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