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自家后院挖到“宝”,发了篇Nature

近30年来,科学家在抗生素研发上近乎停滞,有的多是修修补补。如今,加拿大科研团队从其实验室技术员家的后院花园土壤中,发现了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候选分子,未来有望对抗超级细菌。

撰文 | 李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全新类别的抗生素进入临床应用。2025年3月26日,《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一项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研究团队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能对抗“超级细菌”的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Lariocidin(LAR)。

实验表明,LAR具有广谱活性、低耐药性和良好的安全性。“LAR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于现有抗生素,其作用靶点位置新颖,不会与其他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性,这意味着它能够有效杀灭对其他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超级细菌’。”该研究第一作者Manoj Jangra对笔者介绍。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据报道,2021年全球110万人的死亡与此有关,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190万人。然而,新型抗生素的发现难度很大,其研发也缺乏支持资金。LAR的发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带来了新希望。

LAR的发现:花园土壤里的宝藏

Manoj Jangra的研究工作是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Gerry Wright研究员的实验室开展。他们把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后,利用琼脂平板技术分离培养土壤中的细菌。LAR发现自该实验室技术员家后院花园的普通土壤中,其人住在加拿大汉密尔顿市。

经过约一年的培养——这一时长足以让生长缓慢的细菌显现,避免遗漏——他们成功分离出单个细菌菌落。随后,他们对这些菌落进行筛选,检测其是否能产生抑制其他致病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他们测试用的致病菌是一种高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该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新抗生素研发的关键目标病原体之一。

筛选结果显示,一种泛菌属的菌株(Paenibacillus Sp. M2)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抑制效果。泛菌属细菌在土壤中很常见,但并非所有菌株都能产生LAR。从该细菌中分离LAR并不容易,主要难点在于该细菌还会产生另一种知名抗生素——粘菌素。粘菌素用于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发的重症感染。LAR的特性因此被粘菌素所掩盖。

“为此,我采用了多种纯化策略,成功将这一新型抗生素与已知化合物分离——这个过程就像在嘈杂的音乐派对上识别出单一乐器的旋律。最终,我们锁定了这个小分子套索肽(lasso peptides)。”Manoj Jangra表示。

之所以被称为套索肽,是因为LAR的分子结构形似“活结”,就像西部牛仔使用的套索(lasso)一样,其分子一端形成环状,另一端像套索绳般穿过该环。这是一种高度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被降解。有趣的是,其衍生物LAR-B具有套索肽家族首个“双套索”结构,这种超稳定架构为后续药物设计提供了新模板。

LAR(a)和LAR-B(c)套索肽的示意图 | 图源:Nature

LAR的作战策略:全新靶点、双重杀伤

LAR的杀菌能力具有广谱特征。这项最新研究显示,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甚至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效。那么,LAR是如何杀灭耐药细菌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细菌耐药是如何发生的。简单来说,细菌生产蛋白质的“工厂”是核糖体,许多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正是通过干扰核糖体来杀菌。然而,细菌可以通过改变核糖体结构,让抗生素无法与其精准结合;或者产生降解酶,直接破坏抗生素分子。再者,长期滥用抗生素让细菌不断进化耐药性,并通过基因交换迅速传播。

LAR杀灭耐药细菌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LAR作用于一个全新靶点。与现有抗生素攻击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常规位点不同,LAR靶向细菌核糖体亚基上一个从未被开发的“盲区”,因此不受常见耐药机制(如rRNA甲基化、药物修饰酶)的影响。其二,LAR能对细菌进行双重杀伤。它既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生产过程,又能诱导遗传密码错译,即“让细菌自产毒蛋白而亡”。

“这就像发现了敌人防御体系的漏洞,LAR的进攻路线是细菌从未遭遇过的。”Manoj Jangra解释说,“LAR与细菌核糖体的互作方式,能有效规避现有耐药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它将来进入临床,临床耐药风险会很低。

重大突破,但距临床应用还较远

LAR的发现印证了自然界仍是创新药物的宝库。这项新研究发现,多种细菌(如变形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的基因组均携带合成LAR类似物的基因簇,且关键结构高度保守,说明这类分子在抗菌防御中具有重要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LAR对细菌蛋白质合成具有强效抑制作用,但其对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的影响极小,这与其低细胞毒性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只在有限数量的大腿感染小鼠模型进行了测试。它在测试模型中效果极佳,所有接受LAR治疗的小鼠都健康活着,而未治疗的对照组小鼠则因感染在24-48小时死亡。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LAR及其衍生物的详细药理学。”Manoj Jangra对笔者表示,“我们正在从多方面尝试将LAR推向应用,比如优化其化学结构、提高合成产量等。距离LAR真正投入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探索其剂量和副作用,临床前阶段和临床试验都很关键,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

他们将成立以LAR研究为中心的公司进行后续研发,期待LAR或其衍生物在将来可用于治疗由多种细菌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血液、肺部、尿路和皮肤感染。

如何打开天然抗生素发现之门

抗生素的发现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问世开创了医学新纪元,这两项成果也分别获得1945年和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但好景不长,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快速进化,这些“神奇药物”的有效期越来越短。到了60年代,从传统可培养微生物中发现新抗生素的“黄金时代”逐渐落幕。

目前,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源自土壤微生物。这是因为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微生物的“战场”,里面住着无数的细菌、真菌,它们为了生存都得抢地盘。于是,为了打败对手,这些微生物就进化出了厉害的“武器”——抗生素,用它来干掉竞争对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土壤,住着不同的微生物,每种微生物都可能造出不一样的抗生素。这种多样性,让土壤成了抗生素发现的“金矿”。

然而,99%的土壤微生物无法在实验室标准条件下培养,现有抗生素多来自已被反复筛选的少数微生物类群,大量潜在资源仍处于“隐身”状态。新型抗生素LAR的发现告诉我们,只要给土壤微生物足够的“耐心”,许多“害羞”但有用的微生物就会现身。

此外,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创新也为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带来转机,比如Teixobactin(2015年《自然》杂志报道)和Clovibactin(2023年《细胞》杂志报道)。二者的发现得益于一种创新的微生物培养技术——iChip(In Situ Cultivation Chip),该技术在接近微生物天然生长环境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生态特征,旨在培养出土壤等环境样本中的“难培养”细菌,并提取和鉴定潜在的抗生素。

Teixobactin和Clovibactin都靶向细菌细胞壁合成这一保守机制,对MRSA等耐药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强效活性,且不易诱发耐药性。不过,这两种抗生素也存在局限:它们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相比之下,LAR类抗生素展现出更广谱的抗菌活性,能同时对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详细对比见下表)。这一差异提示抗生素发现技术需要保持多元化,不同的技术路线可能带来独特的抗生素分子,为抗击耐药菌提供多样化的“武器库”。

三种新发现的天然抗生素对比图 | 图源:本文作者

这些发现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土壤中仍蕴藏着大量“未培养”的微生物资源,它们可能是下一代抗生素的宝库。通过改进技术和探索微生物生态,我们有望打开这个宝库的大门,继续与耐药菌的进化赛跑。

注: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19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3.18全国爱肝日 | 甲乙丙丁戊,“肝炎五兄弟”怎么来的?应该如何预防?

    谈到肝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传染病,这是源于对“肝炎都具有传染性”的错误认识。实际上,但并不是所有肝炎都具有传染性,我们可以将肝炎划分成两类——传染性肝炎和非传染性肝炎。 会传染的肝炎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由嗜肝病毒引发的肝炎才被认为具有传染性。 截至目前,经临床研究明确的肝炎病毒感染有5种,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些肝炎均能…

    2025年3月18日
    9100
  • 蔬菜饮料真能瘦身排毒?真相来了

    近日,羽衣甘蓝饮品风靡各大茶饮店,部分商家宣称这些“纯天然”蔬菜饮品具有显著的纤体效果。喝羽衣甘蓝饮品减肥靠谱吗?长期饮用是否存在健康风险? 蔬菜饮料真能瘦身排毒? 当心越喝越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邓宇虹表示,羽衣甘蓝膳食纤维含量高,热量低,被誉为超级蔬菜,食用后有较强的饱腹感,但有一点苦。 虽然是健康的蔬菜,但邓宇虹认为,“纤体、轻盈”等…

    2025年4月3日
    3800
  • 焯水不是简单煮一下!这 6 类必须焯水的食物,你可能一直都没焯对……

    菠菜、空心菜、芹菜、苋菜、马齿苋等蔬菜草酸含量都比较高,吃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去除草酸。 焯水,一道做饭时的常见工序,但你真的会焯水吗?哪些食材需要焯水,需要冷水还是热水?焯水,做对了健康又保命,做错了营养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下需要焯水的食材以及如何正确焯水。 哪些食材需要焯水? 1 草酸高的蔬菜 草酸是很多蔬菜中都含有的一种抗营…

    2025年2月28日
    10100
  • 鼠传播疾病系列之流行性出血热

    “夏防暑,冬防鼠!”这句俗话说的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暑热,而在冬天,由于野外食物减少,气候寒冷,鼠类会潜入居民住宅过冬,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这种传染性极强的鼠传播疾病的高发创造了条件。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发病数多的传染病,尤以亚欧大陆北部及东部高发[1]…

    2025年3月27日
    6500
  • 高温与衰老:隐藏在分子层面的秘密关联

    作者:黄湘红 黄艳红 段跃初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日益频繁,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逐渐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近日,美国老年学学会年度科学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深思。这项研究通过对 3000 多人的 DNA 标记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与分子变化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联系,而这种分子变化极有可能是加速衰老的一种…

    2024年12月12日
    2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