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巨鱼,长相古怪,头上长着两个魔鬼般的“犄角”…

海洋中有一种古老的巨型鱼类,长相古怪,头部长有两个魔鬼般的“犄角”,可以伸展着宽大的“翅膀”在海洋中“翱翔”,如同魔鬼一般从你头顶掠过。它们就是被称为“魔鬼鱼”的蝠鲼!

因为古怪的长相,时常跃出海面的奇怪行为,蝠鲼被人们称为“魔鬼鱼”,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欢独自在大海中畅游,四海为家,没有领地意识,主食浮游动物和小鱼小虾,人类并不在它们的食谱名单上。甚至有些蝠鲼看到人类会好奇的迎上前来,一起同游,喜欢人类的抚摸。

一、蝠鲼英文名与中文名的由来

●蝠鲼的英文名为Manta, 来源于西班牙语,意为“毯子”,这是因为它们在海洋中游动时,身体像一条在大海中荡漾的毯子。中国渔民则根据它优雅飘逸的游姿,仿佛夜空中的蝙蝠,给它们命名为蝠鲼。

二、蝠鲼简介

●蝠鲼通常是指蝠鲼科(Moblula)的所有鱼类,现存2属,共11种,常见的种类有:前口双吻蝠鲼、日本蝠鲼、阿氏前口蝠鲼。蝠鲼与鲨鱼是近亲,也是一古老的软骨鱼类,早在侏罗纪时期便已出现,至今在海洋中生活了1亿多年。

● 蝠鲼身体扁平,背鳍退化,最大个体长可达8米,宽7.5米,重达3吨。有类似翅膀的三角形胸鳍,可以上下扇动,在海洋中滑翔,还可以跃出水面。与大部分鱼类不同,蝠鲼还拥有两个头鳍,也就是前面说的“魔鬼的犄角”,它们是蝠鲼重要的运动和摄食器官。

● 蝠鲼的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皮肤摸起来非常粗糙,如同鲨鱼皮一样。腹部为灰白色且散布着深色斑点—每只蝠鲼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人类的指纹,这也是生物学家辨别蝠鲼个体的主要依据。

三、飞跃绝技

● 鱼类通常终生生活在水中,然而蝠鲼却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飞跃绝技,用双鳍奋力拍击水面,跳出海水,甚至在空中翻筋斗。蝠鲼在跃出水面前会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先在海中螺旋上升,在接近海面的时候,不断加快转速和游速,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可达2-3米,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 蝠鲼为什么跃出水面呢?科学家对此行为产生过种种猜测,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一种驱赶、诱捕食物的方式;有人认为是蝠鲼的一种求偶行为;有人认为是躲避敌害的捕杀;有人认为是蝠鲼一种独特的“洗澡”方式,通过跃出水面,甩掉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

四、多样的摄食方式

● 蝠鲼喜欢在热带与亚热带珊瑚礁附近悠闲地游动,滤食浮游生物、甲壳动物和小鱼,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场所,就像陆地上热带雨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不仅为蝠鲼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还为它们提供了免费的“鱼医生”,免费为它们去除身体上的坏死组织和寄生虫。

● 蝠鲼的摄食方式非常多样。当浮游生物分散时,蝠鲼会张开大嘴在水中穿梭捕食;当浮游生物聚集时,它会水中来一个360度翻腾,采用“气旋式摄食”,这也是蝠鲼独一无二的摄食技能;而当食物在海底沉积时,让头紧贴着海底,用头部那对可以转动的头鳍像“筷子”一样将食物顺势纳入嘴中;成群的蝠鲼摄食效率更高,它们扇动翅膀状的胸鳍上上下下来回运动,将食物聚集起来,然后用头鳍将大量的食物卷入口中。据说,每只蝠鲼每天需要获取食物多达17公斤。

五、护雏行为

● 不像其他鱼类,卵生繁育后代,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这种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怀孕13个月后,只有1—2枚受精卵在蝠鲼妈妈体内发育成熟,孵化成小蝠鲼,然后分娩出体外,所以蝠鲼妈妈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当蝠鲼妈妈察觉到了危险,为了保护心爱的孩子会窜出水面,向敌人攻击。此外,更发生过为了保护孩子,蝠鲼妈妈将渔船压翻的事。

● 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20千克重,长约1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六、海洋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 同为软骨鱼,蝠鲼比鲨鱼的大脑就发达多了,蝠鲼的大脑/身体比重是所有鱼类最高的。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识别遇到过的不同人类,甚至从镜子里识别自己的影像(镜子测试是常用的一种快速判断动物智商水准的方式,主要就是看动物是否能在反射中意识到对面的影像是自己,而不是另一个动物)。

● 蝠鲼的智慧在现实中也展露端倪。不止一篇新闻报道中,描写了不小心被鱼线、渔网或垃圾缠住的蝠鲼,会在海中寻找潜水员,然后游到他们身边求助。在被救助的过程中,它们相当配合,还会放慢游泳速度,一直在潜水员身边徘徊。就算没有受伤,蝠鲼也是很好奇的动物,它们经常会和遇到的潜水员一起互动,甚至有海洋专家表示,他教会了蝠鲼们一些简单的手势,用这些姿势,他能够和蝠鲼们简单沟通。

● 此外,生物学家还发现,几乎每只蝠鲼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腼腆,遇见潜水者会羞涩地走开;有的大胆自信,看到人类呼吸泡会好奇的迎上前来;有的活泼好动,喜欢恶作剧,偷偷游到渔民船底,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或者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前鳍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游来游去,让渔民误以为水下“魔鬼”在作怪。

七、濒临灭绝,急需保护措施

● 人类对蝠鲼的研究和了解还很少,甚至连野生蝠鲼的数量、分布和生活习性尚未搞清楚。然而,由于蝠鲼鱼鳍与鳃耙的药用价值以及本身的食用价值,蝠鲼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都有大量的蝠鲼遭到捕杀,自然观察到的蝠鲼数量逐年锐减。目前,许多国家和动物保护组织已经将蝠鲼列为濒危保护动物,避免因为人类的一己私欲,将这种呆萌优雅的神奇海洋生物强行在蓝色星球上除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99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火山一天喷金80克,谁的“天降馅饼”?走!组团去拾金

    每日一问:金价今天又杀疯了吗? 买金、囤金、卖金,早已成为普遍流行的理财方式之一,再加上黄金本身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因此其价格虽多年浮沉,但一直屹立于交易市场,地位难以被撼动。2025开年,金价更是一路飘高,大有再创巅峰的势头。 如果这时有人说,世上有处“天降黄金”之地,想必许多人想法一致——一分钟内我要知道这个地方的所有资料! 那么,话就要从遥远的南极洲境…

    2025年4月3日
    3600
  • 18万棵!防风固沙为什么要种梭梭树?

    审核专家:董文攀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梭梭树,这一被誉为“沙漠守护者”的树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价值,在广袤的沙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去年的3月,综艺节目《种地吧》的十位少年在甘肃省民勤县,与当地村民和志愿者共同栽下18万棵梭梭树苗。 在地质过程中,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亚洲腹地的环境逐渐变得干旱,无数生物相继消失,而梭梭树的祖先适应了变化的环境…

    2025年3月14日
    6900
  • 【大国粮策】深海上的海鲜工厂:数字科技为蓝色粮仓持续“充电中”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在大食物观提出之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蓝色粮仓”建设,也更加关注“蓝色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 从零启航,四十年破浪远征 回顾40年前的春天,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

    2025年3月28日
    3700
  • 相爱就要被爆头,动物世界的恋爱我承受不来啊啊…

    动物世界从来都不缺乏奇葩的性行为,许多动物都会在交配中弄伤雌性(在雌雄同体的动物中,是双方,或者接受精子的一方),而且方法各异。这些凶残的交配方式,统称为创伤交配(Traumatic Mating)。 海蛞蝓的恋爱:一发爆头! 2014年,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罗兰达·兰格,和她的研究伙伴维明豪森、安特斯发表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研究者们从大堡礁捕来一些海蛞蝓,在实…

    2025年2月15日
    11400
  • 解锁油气“聚宝盆”:为全球页岩气提供了“中国样本”

    我国新疆南部,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从三面合围出塔里木盆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这里有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狂风呼啸,沙丘连绵,仿佛大自然用雄浑的笔触勾勒出的壮丽画卷;这里也有古老的河流与绿洲,以及深埋地底的能源宝藏,生命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顽强绽放,演绎着坚韧与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石油人前赴后继,树起出征的旗帜,深研地层,剖析沉积序列,铸就了…

    2025年2月17日
    1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