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镉、总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消费者对“零添加”酱油的质疑。那么,“零添加”酱油到底是智商税还是健康选择?我们又该如何挑选酱油呢?
“零添加”酱油的真相
“零添加”并非绝对的安全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于“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或使用的物质”,不得在食品标签、说明书、广告中标注“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所谓的“零添加”更多是相关企业在商业营销中创造的概念。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会丰富食品的口感,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
如何挑选优质酱油
看瓶身标注
选择“酿造酱油”,而非“配制酱油”。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再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不仅将酿造酱油进一步稀释,降低营养价值,还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
查看国标分级
根据国标GB 18186-2000的规定,酱油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被分为特级(≥0.80g/100ml)、一级(≥0.70%)、二级(≥0.55%)、三级(≥0.40%)。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8%,滋味也最鲜美。摇晃酱油瓶身,泡沫小而均匀且不易散去的酱油好,这种泡沫的出现与氨基酸态氮含量密切相关。
看含盐量
酱油含盐,为健康考虑,应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对特级酱油进行对比,选择钠含量更低的一种。有些酱油上有减盐、薄盐的字样,也可以优先选择。
看原料配置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如何健康食用酱油
控制食用量
酱油是一种隐形盐,要尽量少吃。每10毫升酱油中就有1.5~2克盐,长期多盐容易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肾损伤、胃黏膜损伤、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等。
注意存放
酱油开封后,应密封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防止变质。
总之,“零添加”酱油并非绝对的健康选择,消费者在挑选酱油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质酱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