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保质期,食物就一定得扔吗?

购买食品时,保质期几乎是所有人都会关心的一件事。然而,保质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衡量变质的“金标准”,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因此,很多人会有诸如“过期扔了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扰。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

增加这两项标准将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食品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食品就一定安全吗?《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澄清大众对保质期的几大误解。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保质期”的说法从哪儿来?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往往将保质期等同于食品的最后期限。实际上,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解并不正确。

范志红教授解释,设定食品保质期的意义,一方面是提醒销售方和消费者注意,在食品储存时间超过保质期之后,可能存在品质下降、劣变甚至腐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用来界定各方的食品安全责任。

  • 如果食品在设定的保质期限内食用而出现品质和安全问题,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一旦过了保质期,则食品不能合法销售。
  •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保质期内食品未能及时食用,在家里存放过期,此时过期食品是否能够食用,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要由自己负责,生产、销售企业不再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预包装食品需要标注保质期,由厂家在保质实验的基础上并依照行业惯例自行确定。所谓预包装食品,即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等生鲜农产品不属于预包装食品。

散装粮食等散装食品,以及餐馆食物、街边小吃、现包饺子等现制现售食品,也不属于预包装食品,并未强制标注保质期。

这些食物的保存时间需要按生活经验自行判断,其中餐饮食物在购买后最好立即食用,否则要及时冷冻保存。

新标准,让食品标签更高效

国家新发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25)对食品标签标识进行了“升级”。

主要有以下变化:

1、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

大家可通过这项标注,直接了解食品什么时候到期,不用再通过生产日期结合保质期推算。

2、规范了保质期标注格式

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信息展示更为直观。

3、为减少浪费,鼓励标示“消费保存期”

如果消费者购买食品后没有在保质期内吃完,可以选择在“消费保存期”内继续食用,前提是按照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来存放食品。

澄清4个“保质期”误区

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发现,食物干燥到一定程度,或者食物里的盐、糖等“天然防腐剂”足够多,微生物就无法增殖,腐败就不会发生。

以下澄清几个高频认识误区:

误区1 所有食品都必须有保质期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增殖造成的,而食品出现“哈喇味”“老油味”“蒿味”等劣变表现则与脂肪氧化有关。如果不存在这两个问题,食品就可以长期存放。

白酒、盐、糖、蜂蜜等食品由于酒精、盐、糖含量很高,天然具有抑菌能力,而且不存在脂肪氧化问题,故可以存放多年,无需标注保质期。

误区2 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食品的保质期与食品自身特性、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有关。传统的干燥(去除水分)、盐渍、糖渍、低温等方法都是实现长期保存食品的方法。

比如,古代早已发现,肉干、鱼干、菜干、水果干等干制食品,以及含盐量足够高的咸鱼、咸肉、酱菜、腐乳等食物,都可以长时间室温存放一年以上而不腐败,无需添加防腐剂。

通过高温灭菌和无菌灌装的技术,把包装内部的微生物全部杀灭,同时保证包装外部的微生物无法进入,也可以大幅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罐头、软罐头等产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生产出来的。

此外,低温速冻、并在-18°C以下的冷冻条件下储藏,也可以防止微生物的增殖和产毒,将食品的保质期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误区3 超过保质期就得扔一般来说,食品厂商设定的保质期都有一定富余量。特别是对货架期较长的食品来说,过了包装标注的“保质期”,却并未发生腐败变质,是一种常见情况。如果轻易丢弃,则会造成严重的食品浪费。

这时能否食用,需要消费者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若风味、颜色、口味等未发生变化,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比如,某种罐头的保质期是两年,在家里放过期了两个月。从外观看,罐壳没有胀起来,打开之后闻一下没有异味,尝一口味道口感也没有变化,那就可以吃。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维生素含量会减少,风味不如刚生产出来的时候,但食用它也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再举个例子,家里买来的大米、小米、豆子等,放了一年多之后,没有受潮、发霉、生虫,此时继续食用并没有安全风险,只是香气不如当年新产的粮食,口感价值有所下降。这时要不要吃,需由自己判断。

误区4 只要在保质期内就一定安全

很多人只看保质期,却不注意保质条件。比如,一种注明需要在2~6°C冷藏的巴氏奶产品,如果未按照冷藏条件存放,在室温下放了一天甚至几小时,就可能导致提前变质。

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留意食品包装上的保存条件,如“冷藏保存”“阴凉处存放”“避免受潮”等。

经过杀菌、灭菌处理后密封的食品,其保质期标示仅能保证开封之前的储藏时间。

在开封后,食品接触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不能继续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例如,番茄酱、黄豆酱、香菇酱等调味酱料的包装上,往往会有“开封后请冷藏保存”字样。

文章来源:环球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97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远离“心头大患”:老年人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这篇文章告诉你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会逐渐衰弱,血管也会变得更加脆弱,很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类疾病,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 它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心肌梗死会让心脏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若抢救不及时,分分钟危及生命;而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逐渐使心脏肥大,甚至发展成心力衰竭,…

    2025年3月25日
    2600
  • 大爷突然由勤变“懒”,竟然是因为它…

    养牛羊养了一辈子的张大爷,已经习惯了在大草原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环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张大爷老是感觉发热乏力,全身关节疼痛,身体犯懒,具体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得了,但依稀记得应该是从上次买了一批小羊崽来喂养后开始的。去镇上的医院找医生看,说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镇上没条件做手术,建议进行保守治疗,可治疗了半年一点效果都没有…

    2025年3月12日
    8100
  • 多吃蓝莓,能预防近视吗?

    蓝莓含有花青素。作为一种保健品,花青素可以缓解视疲劳,促进眼部微循环。 可以缓解视疲劳 但不能保证预防近视 蓝莓含有花青素。作为一种保健品,花青素可以缓解视疲劳,促进眼部微循环。 图源:丁香医生 食用蓝莓可以对眼睛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对近视的预防效果仅限于动物实验。 至于对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蓝莓能预防近视。 所以,预防近视靠狂炫蓝莓还不…

    2025年2月28日
    5800
  • 一喝水就上厕所,说明肾不好?吃黑色食物能养肾?真相是……

    肾脏是身体的“净化器”,每天过滤血液、排出废物,默默守护健康。然而,网上关于肾脏的流言却层出不穷,比如“多吃‘腰子’能养肾”“一喝水就上厕所,说明肾不好”“年纪轻轻就长白发,表示有肾病”……看似合理,但实则误导。 3 月 13 日是世界肾脏日,今天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些流言,用科学守护我们的肾脏健康! 流言 1: 一喝水就上厕所,说明肾不好 这种说法不正确。喝水…

    2025年3月25日
    3600
  • 减重都去哪儿了?脂肪、肌肉和水分的“减肥旅行”

    (全文约800字,阅读时间4分) 当体重秤数字下降0.5kg时,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值背后,实际包含脂肪细胞的凋亡、肌肉纤维的萎缩、水分的重新分布三个维度的生理剧变。减重不等于减脂,更不等同于健康。 1. 脂肪代谢:能量转换的精密工程 脂肪分解遵循热力学守恒定律,每公斤脂肪需消耗7700kcal能量缺口。但人体实际减脂效率受基础代谢率(BMR)调节,当体脂率下降…

    2025年4月1日
    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