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脱了!
毛呢大衣脱了!
加绒加厚毛衣脱了!
图片来源:发表情
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夏天要穿短袖
健身卡办了!
久坐党突击挑战马拉松!
深蹲300个!
铁片重量加加加加到厌倦!
……
朋友们
不要再勉强自己拼命运动了
否则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真的会危及生命!
我们的身体共有约639块肌肉。这些肌肉可以分为两大类:横纹肌和平滑肌。
横纹肌主要包括骨骼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堪称"打工肌中肌"——白天扛快递的是它,健身房撸铁的是它,就连你刷手机点赞的每个动作都靠它007待命。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再敬业的肌肉也有崩溃时刻,比如——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状况,通常发生在骨骼肌受到损伤后,肌肉细胞受损时,其内容物泄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触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横纹肌溶解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三联征”:
⚠️ 持续加重的肌肉疼痛
⚠️ 进行性肌无力
⚠️ 深色尿液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约30%的患者尿液颜色可能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不能仅凭尿色来判断病情。
如果存在剧烈运动、挤压伤、肢体制动、药物蓄积等诱因,同时出现肌肉异常疼痛和乏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肌酸激酶(CK)检测以明确诊断。
当肌肉细胞因过度损伤而破裂时,往往会引发剧烈的肌肉疼痛和进行性的肌无力,同时细胞内积累的有害物质会像“洪水”一样涌入血液,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连锁反应。
其中,肌肉中大量释放的肌红蛋白会通过肾脏排泄,但由于肌红蛋白分子量较大,容易在肾小管中沉积并形成“堵塞”,就像下水道被杂物堵住一样。
这会导致尿液减少、尿液颜色加深,甚至呈现茶色或酱油色。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尿液需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杂物”太多会堵塞肾脏的出路,导致肾小球肾小管损坏,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此同时,当肌肉细胞破裂时,还会释放出大量钾离子进入血液,使得血钾浓度快速升高,从而引发高钾血症。
轻度高钾血症可能会让人感到心慌、心跳不规律;
重度高钾血症则可能引发非常危险的心脏问题,比如心室颤动,甚至心脏骤停,直接危及生命!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听起来很陌生,但它其实可能就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的诱因多种多样,而且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是高强度运动。比如,平时很少锻炼的人突然去跑马拉松,还有些人在高温下长时间劳作却没及时补充水分,或者健身新手一下子做太多深蹲(比如上百个),这些都很容易让肌肉受伤。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运动,外伤和压迫也是重要的诱因。比如在交通事故或者地震中,如果肢体被重物压住,肌肉可能会因为缺血而坏死。
在醉酒或昏迷后,如果肢体长时间受压(比如趴着睡觉压住手臂),也可能引发类似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药物和毒素也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比如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或者某些抗生素的人,或者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的人,他们的肌肉可能更容易受伤。还有一些情况,比如病毒性肌炎或者毒蛇咬伤,也可能直接损伤肌肉细胞。
如果不幸出现疑似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症状,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两小时。
首先要第一时间停止运动、大量饮用淡盐水后,需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结来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早发现、早处理,重点是保护肾脏!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去除病因
如果是因为剧烈运动、中暑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导致的,要立刻停止运动,脱离高温环境,停用可疑药物。
第二步:大量补液
这是治疗的核心环节!医生会给你打很多点滴,帮助冲刷掉血液中那些“坏东西”,防止它们堵塞肾脏。补液越早,效果越好!
第三步:预防并发症
横纹肌溶解最严重的后果是肾脏损伤。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医生可能会用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或者使用利尿剂。
如果情况严重(比如血钾过高或者肾脏功能急剧下降),可能还需要透析来救命。
第四步:警惕其他危险
如果病情持续恶化,医生还会排查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肿胀压迫神经和血管)或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凝固功能紊乱)。这些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紧急处理!
1
运动10%增量法则
科学运动的核心是循序渐进,就像盖房子要一层一层往上盖,运动能力的提升也应遵循“10%增量原则”。
比如,如果上周跑步跑了5公里,这周最多增加到5.5公里。
2
高温运动多补充水分
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每小时补充500毫升含电解质的饮品非常重要,这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还能稀释血液中的毒素,降低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躺平回血
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时,及时止损比盲目坚持更重要。如果运动后肌肉剧痛持续72小时不缓解,或者轻轻一碰就疼得像触电一样,这可能是肌肉细胞崩解的前兆。
这时候要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尽快就医检查,避免病情恶化。
4
长期服药者定期查CK值
对于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或者患有代谢疾病的人等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
5
帮醉酒断片的朋友常翻身
如果醉酒昏睡,每两小时要调整一次体位,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引发肌肉坏死。
真正的健康管理
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力
而在于持久的科学自律
在自律和休息间找到完美平衡点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本文作者
冯家鸣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杨修齐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何嘉慧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袁欣怡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姜翔舰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梁宾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陈廷宇 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21级本科生
本文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 Baeza-Trinidad R. Rhabdomyolysis: A syndrome to be considered. Rabdomiólisis: un síndrome a tener en cuenta. Med Clin (Barc). 2022;158(6):277-283. doi:10.1016/j.medcli.2021.09.025
2. Giannoglou GD, Chatzizisis YS, Misirli G. The syndrome of rhabdomyolysis: Pathophysiology and diagnosis. Eur J Intern Med. 2007;18(2):90-100. doi:10.1016/j.ejim.2006.09.020
3. Yang BF, Li D, Liu CL, et al. Advances in rhabdomyolysis: A review of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in J Traumat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7, 2025. doi:10.1016/j.cjtee.2024.10.005
4. Bosch X, Poch E, Grau JM.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11 May 19;364(20):1982]. N Engl J Med. 2009;361(1):62-72. doi:10.1056/NEJMra0801327
5. Zimmerman JL, Shen MC. Rhabdomyolysis. Chest. 2013;144(3):1058-1065. doi:10.1378/chest.12-2016
6. Zhang Z, Hu X, Du Q, et al. Rhabdomyolysis in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ssociation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Mortality. J Med Virol. 2024;96(12):e70095. doi:10.1002/jmv.70095
内容制作
编辑:100%甜
制图:东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