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孤独症存在哪些误区?家长如何识别孤独症早期信号?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目前,针对孤独症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

马上就是世界自闭症日了,今天一起来分享那些大众对孤独症的错误认知,以及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信号。一起来看看吧~

大众对孤独症的误区

1、误解为心理问题或是性格缺陷

许多人将孤独症等同于“性格孤僻”或“心理障碍”,认为是父母教养不当或孩子故意封闭自我。但实际上,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与遗传、环境等生物学因素相关,而非后天心理问题。

2、认为孤独症儿童要么“天才”要么“弱智”

影视作品里常将孤独症与“天才”关联,但现实中**仅约5%-10%的患儿在特定领域(如记忆、音乐)有超长表现,而约50%**的患儿助力处于中度或重度低下水平,多是需要后天教育支持。

3、认为孤独症可自愈或无需干预

有人误以为孩子长大后症状自然会好转,但孤独症是终身性疾病,未经干预可能导致社交和认知能力持续退化。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教育支持)能限制改善预后。

4、混淆孤独症与抑郁症或精神病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而非情绪低落(如抑郁症)或幻觉妄想(如精神病)。两者病因和表现完全不同。

5、认为孤独症儿童无情感或同情心

孤独症儿童并非缺乏情感,而是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表达自身感受。比如,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沟通而表现出冷漠,但实际上内心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何识别孤独症早期信号?

核心预警信号有“五不一重复”,具体为:

“五不”

不说:语言发育迟缓,2岁仍无有意义语言或仅重复他人话语

不看: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表情无反应

不应:叫名字无反应,对声音敏感但无法分辨来源

不玩:缺乏互动游戏能力,如不会挥手再见或分享兴趣

不理解:无法理解他人情绪或社交规则

“一重复”

刻板动作,如反复转圈、摆弄物品,或是兴趣狭窄,如对特定的数字、声音的过度关注等。

分年龄段的早期表现

1岁前:缺乏眼神交流,对人脸无兴趣,不会用哭声表达需求,哭闹原因难以判断

1-2岁:无共同关注,如不指向感兴趣的事物,语言发育迟缓

2-3岁:重复行为增多,抗拒改变日常习惯,对拥抱反应冷淡

其他提示性特征

睡眠障碍:婴儿期频繁醒来或入睡困难

感觉异常:对声音、光线过度敏感或迟钝

情绪波动:突然哭闹或攻击性行为,可能因无法沟通引发

建议与行动

1、及时筛查。如发现这些信号,建议家长从还愁1岁起就进行发育评估,使用《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无误规范》工具辅助诊断。

2、科学干预。确诊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行为分析法,结合家庭支持与学校融合教育。

3、社会支持。避免歧视或过度保护,营造包容环境,帮助患儿逐步适应社会。

通过正确认知和早期干预,多数孤独症儿童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能力,部分甚至能独立学习和工作。一味地保护只会折断他们的飞翔能力,去碰、去撞、去面对才能逐渐学会如何独立生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69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你以为养肾,其实很伤肾的3件事!真正对肾好的方法请收好

    肾脏健康至关重要,可不少人在养肾路上误入歧途。 1.盲目补肾保健品 “当饭吃”。看到宣称补肾的产品就疯狂购入,殊不知,许多这类产品成分不明,过量服用易加重肾脏排泄负担,甚至引发肾损伤,养肾还得靠科学饮食与作息。 2.憋尿成习惯。工作学习一忙,就长时间憋尿,这会让尿液中的细菌滋生,逆行感染肾脏,引发炎症,有尿意一定要及时解决。 3.重口味饮食无节制。顿顿高盐、…

    2025年1月9日
    12600
  • 32岁男子突发心梗昏迷!医生提醒:这些坏习惯可能会要命

    “幸好发病时在医院,捡回了一条命,谢谢你们!”因心梗入院的龙先生母亲心有余悸地说道。 家住长沙的32岁龙先生因胸痛在家拖延两天未予重视,直到两日后爬楼出现压榨性胸痛、伴有气促、大汗淋漓,遂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 经门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接诊医生立即启动胸痛绿色通道,行急诊冠脉造影,发现一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经医护团队的救治下,成功开通堵塞血管并植…

    2025年3月13日
    9700
  • 治痔疮,光靠药膏就够了吗?

    流言 “患了痔疮只靠药膏控制就够了” 痔疮的发病率并不低,很多患者往往会选择购买相关药膏来缓解或治疗,以为这样就够了。 流言分析 这种做法并不推荐。 痔疮膏管不管用要分情况讨论,多数情况只用药膏是不够的,瞎凑合弄不好会耽误病情。 在中国,痔疮的发病率并不低。痔疮复发时,许多人只是用痔疮膏先“凑合”一下,以为这就够了。但是对于防治痔病来说,仅仅靠痔疮膏还远远不…

    2025年2月6日
    14700
  • “缺什么补什么”是精准营养?破解长寿密码,这才是关键!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深化,我国临床营养学科正迈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营养不仅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的必要条件,还深刻关联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跃升与社会经济的昌盛。如今营养不足类相关疾病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流行,同样构成了健康重大威胁。此外,营养补充剂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人口健康水平进一步…

    2025年2月25日
    6100
  • 科学时光机 | 历史上“十痨九死”的结核病,现在怎么样了?

    1995年3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纪念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于1882年对结核病病原菌的重大发现,借此契机增强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 历史上,肺结核在西方曾背负“死亡之首”的恶名。这一局面直至1882年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才初现转机,随后1944年链霉素的分离更是为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随着抗生素、卡介苗及化疗药物…

    2025年3月24日
    3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