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无数原子“齐声歌唱”(上)

在量子论建立之前,人们通常认为:常温下,原子气体总是处于无规律的高速热运动状态。这就好像一群横冲直撞的台球,不停地发生相互碰撞,并且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经典力学的各种运动规律。

然而,当这些原子经过激光冷却后,自身的温度便会接近绝对零度(uK(微开尔文)量级)。原子运动速度便会急剧降低,量子效应将变得十分显著,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简单采用“德布罗意波(De Broglie wave)”进行描述。

0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奇妙的第五种物质形态

早在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就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一切实物粒子(如原子和电子等)也应具有自身的波动性。换句话说,实物粒子其实也是一种“物质波”,并且具有与自身能量相对应的波长:

具体而言,原子对应的物质波波长满足:

的物理关系,其中普朗克常数

而参数m和v分别为原子的质量和运动速度。

不难发现,随着原子速度的降低,原子对应的德布罗意波便会随之增大。例如,在室温条件下(约300 K)氦原子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约为0.09 nm(纳米),这个波长远小于氦原子间的平均间隔,因而无法体现出宏观的量子特性;而当氦原子接近绝对零度时(μK量级),德布罗意波将会增大至大约1600 nm,从而接近于原子的平均间隔。因此,低温条件下的原子气体将会出现物质波“相干叠加”的情况,从而形成一种不同于经典世界中的宏观量子叠加态,即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

此时,单个原子不再独立地运动,而是与大量原子共同行动从而表现出集体的宏观量子特征。所有的原子整齐划一如同一个“超级原子”,这种奇妙的物质形态也被称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之外的第五种物质形态。

那么,这种让无数原子“齐声歌唱”的奇妙物态,又是如何被百年前的爱因斯坦(A·Einstein)所预言的呢?它的发现又与物理学家玻色(S·N·Bose)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拆开那封百年前的科学来信吧。

02 百年前的科学猜想——玻色的来信

1924年,印度物理学家玻色利用全新的统计学方法,重新推导出了描述光子的普朗克分布规律(即,黑体辐射公式)。然而,玻色的这份研究成果却被多家物理学期刊拒稿。于是,不甘失败的玻色直接将该份研究成果寄给远在德国的爱因斯坦,希望对方能够科学地评判这份研究成果。

1924年,爱因斯坦收到来自玻色的学术稿件(译成德文形式)

(图片来源:Springer Nature)参考文献[1]

爱因斯坦在阅读完玻色的来信后,便意识到这份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亲自将其译成德文并且提交到德国学术期刊《物理学杂志》进行发表。随后在1925年,爱因斯坦还将玻色的理论推广至有质量的单原子气体的理想情况,从而进一步支持玻色的理论。

1925年,爱因斯坦发表题为《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的学术论文

(图片来源:Wiley Online Library)参考文献[2]

在爱因斯坦的推导过程中,他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假如原子气体的总数目保持恒定,即使原子之间完全没有相互作用,但在足够低的温度下,这些原子仍然会发生物质形态的转变,使得所有的原子都会凝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个量子态上。

在这种奇妙的物态中,原子气体之间的德布罗意波会相互叠加,并且各自的运动状态也会完全同步。此时,所有原子具有完全一致的物理性质,并且可以用单个波函数来描述整个原子气体的宏观量子特性。因此,所有原子就像凝聚成为一个“超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原子状态示意图,

相应的特征温度依次为400nK,200nK和50nK

(图片来源:JILA,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参考文献[3]

结语

那么,是否所有种类的原子只要达到足够低的温度,都可以实现这种奇妙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呢?物理学家们是否已经在实验上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呢?

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问题,一起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揭秘更多有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有趣故事吧!

作者:

栾春阳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量子硬件研究员,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

王雨桐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

审核:罗会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策划:翟国庆

出品:科普中国

参考文献

[1] Bose. Plancks gesetz und lichtquantenhypothese[J].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1924, 26(1): 178-181.

[2] Einstein A. Quantentheorie des einatomigen idealen Gases. Zweite Abhandlung (Quantum theory of monatomic ideal gases, part two)[J]. SBd Preuss. Akad. Wiss. Ber, 1925, 1(3).

[3] JILA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URL https://jila.colorado.edu/.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61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上午10:08

相关推荐

  • 评论区反复“哭穷”,能让机票降价两千?“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靠谱吗?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网友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实现机票降价,由此“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 网友在评论区“哭穷”反向驯化算法的做法,反映出消费者面对算法时的不安以及抵抗心态,只是这样的方式真的有效吗?“大数据杀熟”的问题该如何根治? “哭穷”真的有效吗? 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

    2024年12月19日
    17500
  • 天啊噜!刚发现原来我早就能做到“隔空驭物”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像科幻电影中的主角那样,只需发出一个信号,就能让远处的物品响应你的意志而动,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场景!或许你也曾梦想成为玄幻小说里的主角,只需心念一动,法宝便能自动响应,驾驭万物。 虽然这些神奇的能力在现实中暂时难以实现,但其“简单版”随处可见——看春晚的时候想换个台调调音量,掏出遥控器按一下就行。而陪小朋友玩遥控车,操作手柄或手机就能让车…

    2025年2月7日
    10400
  • 一个刷牙时容易漏掉的细节,可能导致口臭!99% 的人都“中枪”了

    3 月 20 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主题为“口腔健康 身心健康”。 刷牙,一件早晚最平常不过的小事,其中的门道可不少。比如,刷牙需要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不能大力横刷,否则可能引起牙龈萎缩、牙面磨损,刷完牙要使用牙线来清洁一些牙刷刷不到的位置…… 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刷牙时有一个部位一定不能漏掉,那就是舌头,刷牙刷舌头,不仅能让口腔清洁更彻底…

    2025年3月20日
    4600
  • 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了?中国科学家新发现,将鸟类演化史推前2000万年!

    我国科研团队近期在位于福建的“政和动物群”发现了距今1.5亿年的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之一,也是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这一发现将现代鸟类的关键特征——尾综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2000万年,改写了鸟类演化的历史。相关成果2月13日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改写鸟类演化历史 2021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

    2025年2月15日
    8700
  • “中国最性感的包子”是怎么锁住汤汁的?传统美食背后讲究真不少

    很多传统美食都有独家风味和口感。你有没有好奇过:广西生榨米粉的清香和充满韧劲的口感、广东双皮奶的细腻香滑从何而来?靖江的蟹黄汤包,薄薄一张面皮如何锁住浓郁汤汁和蟹香? 很久以来,这些传统地方美食的奥秘往往被归于厨师的天分或秘而不宣的师徒传承,问就是“师傅教的”。 其实,在这些独特的美味与口感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奥秘。现在,《写给吃货的分子美食学》可以带你揭开…

    2024年12月22日
    19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