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晴天霹雳”:闪电如何化身“远程狙击手”?

晴空万里,一道闪电却像“隐形刺客”般突然劈向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晴天霹雳( bolt-from-the-blue )”。普通闪电多在乌云滚滚的雷雨云下方击中地面,而晴天霹雳却在头顶没有云和降水的区域毫无征兆地直击地面,它的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那么晴天霹雳这个“远程狙击手”是如何形成的呢?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郄秀书研究员及其团队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突破性研究,揭示了晴天霹雳闪电的神秘成因。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具有放电过程和通道精细分辨能力的闪电甚高频干涉仪,在青藏高原探测到两次晴天霹雳闪电,射频动态定位成像结果清晰给出了晴天霹雳从雷雨云内始发,出云后水平传输数公里,再转向地面发展并击地的完整图像(图1)。

图1 左:雷雨云雷达回波剖面;右:3次负地闪辐射源定位结果及推断的雷雨云电荷结构。其中负地闪1为正常闪电,负地闪2、3为两次晴天霹雳,它们的击地点位置距降水区边缘分别为3.6和3.8 km。

在一定的动力和微物理条件下,雷雨云中冰-水共存的混合相态区域内,不同大小的冰相水凝物粒子(主要是霰粒和冰晶)之间弹性碰撞后发生电荷转移,在气流和重力作用下,携带不同极性电荷的大、小冰相粒子宏观分离,在雷雨云中呈现出正、负电荷在不同区域聚集的状态,是闪电发生的前提。团队研发了基于闪电通道发展物理性质差异解析雷雨云电荷分布的方法,基于此揭示了产生晴天霹雳的高原雷雨云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初始发展阶段首先在云中形成“上负-下正”的负偶极电荷结构,成熟阶段进一步发展出上部正电荷区,演变为“正-负-正”三极子电荷结构。晴天霹雳放电从云上部正偶极子的正、负电荷区之间始发,并以双向先导的形式分别向相反极性的电荷区域发展,负极性通道向上“突围”,击穿云上部正电荷层后,闪电通道水平“拐弯”冲出云体,在晴空中潜行数公里后转向并直击地面。

图2 青藏高原雷雨云发生“晴天霹雳”的云内电荷结构演化示意图

“过去我们只能通过测量电场变化推断雷雨云内电荷结构和闪电的宏观特征,现在通过自主研制的闪电甚高频干涉仪,我们能够以微秒甚至纳秒的时间分辨率精准分辨闪电过程和放电通道,从而研究闪电发展传输特征和对应的雷暴电荷结构演变,为提升雷电过程和机理认识提供了重要手段。”郄秀书研究员表示。结合天气雷达回波和探空等数据,团队发现云内的上部正电荷区比下部负电荷区弱的不平衡电偶极子,以及雷雨云单体尺度较小是引发这两次晴天霹雳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晴天霹雳不仅在高原发生,在低海拔地区也有报道,晴天霹雳距离雷雨云的位置可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由于发生晴天霹雳时头顶上空通常没有降雨,除了对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之外,雷击热效应还可能引发野火、森林火灾等,对地球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晴天霹雳类型的闪电值得重视。”郄秀书研究员进一步表示,“我们想提醒公众,当你身处晴空,但视线范围内出现乌云,或者听到可分辨的雷声,也应尽快远离高地、树木等危险区域,以免被晴天霹雳狙击。”

【郄秀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大气电学委员会主席,美国AGU会士。主要从事大气电学和中尺度气象学研究。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曾任国家“863计划”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3项。担任JGR: Atmospheres 期刊专业主编,Atmospheric Research副主编,《大气科学》、AAS、JMR、EPP等多个国内中英文刊物副主编或编委。】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51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把卫星一层层叠起来?“一箭百星”不是梦!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起,卫星的外形就开始了不断演化的进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球形、圆柱形到棱柱形、多面体形的演变。而近年来诞生的可堆叠平板卫星,都给人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那什么是可堆叠卫星平台,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设计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 堆叠排列的“星链”卫星 什么是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 可堆叠平板卫星平台,顾名思义,就是把卫星设计成平板式、敞开…

    2025年1月9日
    14500
  • 错用保鲜膜,有毒有害还可能致癌!3步教你正确做法

    在很多人眼中 保鲜膜 就是食物最简单的“护身符” 用来包裹剩菜、保鲜水果…… 但你真的会用保鲜膜吗? 一块小小的保鲜膜 用对了是健康帮手 用错了就是“慢性毒药”! 快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 和元元医生一起 守护健康! 保鲜膜有哪些材质? 有啥不一样? 1、聚乙烯 (PE): 特点: (1)安全性高,不含塑化剂; (2)透气性较好,适合短时保鲜; (3)耐高温性…

    2025年2月14日
    9000
  • 一直到3000年前,人类的大脑都处于“精分”状态?

    利维坦按: 文中提到的“二分心智假说”很有意思,按照朱利安·杰恩斯的观点,人类一直到3000年前,大脑都一直处于这种分裂的状态,其体验外部世界的方式,与其说他们在遇到新奇或意外状况下能够有意识地做出评估,不如说会产生幻听,或是幻想“神”给出了建议或命令,然后无条件服从这些幻觉。 换言之,他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本身。这种“指令性幻觉”经常会指挥患有精…

    2024年12月14日
    20500
  • 用进废退“新定义”:AI正在重塑人类大脑?

    技术正悄然改变我们的脑结构 技术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脑结构,当我们把认知功能“外包”给机器时,某些能力可能永远退化。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连批判性思维都外包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曾经需要亲手记录信息的手写名片簿,到使用时伴随着独特拨号声的转盘电话,再到如今便捷无比的云端通讯录……如今,只需几秒,就能通过任何设备联系全球任何人。 不过,在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

    2025年3月14日
    3900
  • 买到的橘子果皮变蓝是发霉了吗?还能吃吗?

    沃柑是一种大家都很喜欢的柑橘类水果,它的果肉饱满鲜嫩多汁,吃起来甜滋滋的,特别受欢迎。不过,也有朋友在买沃柑的时候发现,剥开果皮后,里面的果皮内侧竟然变成了淡蓝色,这可把大家吓了一跳! 遇到类似情况的人还不少: 图片来源于某社交平台 沃柑果皮变蓝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能不能吃?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果皮变蓝可能原因一: 铜离子氧化 沃柑果皮内侧变蓝的一个常见原因…

    2025年2月24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