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丝为何坚韧无比?全靠蜘蛛这个小动作→

电影《蜘蛛侠2(Spider-Man 2)》剧照

你或许曾在《蜘蛛侠》电影中惊叹于彼得·帕克射出的神奇蛛丝——它能拉起失控的列车,编织成比钢铁更坚韧的防护网,甚至让超级英雄在城市天际线间自由摆荡。

在自然界,蜘蛛绝对是一位低调的“材料大师”。它们用肉眼不可见的纤细蛛丝编织出比防弹衣更坚韧的网,这种看似脆弱的丝线中藏着令科学家痴迷百年的秘密。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的团队终于破解了这道“蛛丝密码”,事实上,蜘蛛在吐丝时用后腿轻轻一拽的动作,竟是一场分子级别的精密锻造。

蜘蛛:纤维设计的天然大师

蜘蛛丝是蜘蛛腹部末端的纺器分泌出来的蛛丝蛋白和辅助蛋白遇到空气固化,聚合成的丝状物,用于织网或组建其他结构。

蜘蛛丝可作为粘性陷阱捕捉猎物、在蜘蛛捕猎前缠住和束缚猎物、传递触觉信息,或作为巢穴或茧保护后代。

蜘蛛可以用丝从高处悬挂自己、在空中漂浮或滑翔以躲避捕食者。大多数蜘蛛根据其用途会改变丝的厚度和粘性。

科学家长期关注蜘蛛丝研究,因其性能卓越:强度超过同等直径的钢材,韧性优于凯夫拉(Kevlar)纤维,弹性堪比橡胶,是材料界的“六边形战士”。蜘蛛丝是最强的有机纤维,其可生物降解的特性更使其成为医用理想材料。

例如,可用作手术缝合线或伤口闭合粘合胶,随后这些材料可在体内无害自然降解。但通过养殖蜘蛛获取天然蛛丝成本高昂、能耗巨大且操作困难。因此,实验室人工合成蛛丝材料成为研究重点。

多年来已有研究人员成功改造微生物生产蛛丝蛋白,通过手工拉伸工程蛛丝,已制出与蛛丝媲美的人工纤维。尽管我们掌握了蛛丝“配方”,纺丝过程如何改变纤维结构与强度仍是未解之谜。

蜘蛛丝强化机制:拉伸诱导的分子有序化

模拟拉伸丝纤维图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拉伸如何改变蛋白质的顺序、蛋白质之间的连接以及纤维内分子的运动。研究发现,蜘蛛在纺丝过程中后肢的拉伸动作,本质上会使蛋白质“排列整齐”,从而增加了纤维的整体强度。

他们还发现拉伸可以增加氢键的数量,氢键充当了构成纤维的蛋白质链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纤维的整体强度、韧性和弹性。与刚产生的蛛丝相比,拉伸至初始长度六倍的蛛丝强度会大幅提升。

这项研究不仅破解了蜘蛛丝的力学密码,更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强大生命力。从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编辑,到流体力学的纺丝工艺,再到材料科学的性能优化,多领域的知识融合催生了革命性技术突破。

在未来,蜘蛛丝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术室的无痕缝合到火星基地的轻量化建材,这条源自蜘蛛纺器的丝线,正在编织一个更坚韧、更可持续的未来。

当我们惊叹于蛛丝的性能时,更应深思其背后的自然智慧。蜘蛛不是等待被模仿的对象,而是跨越亿万年时空的导师。它们的纺器里旋转的不只是丝线,更是一套历经自然选择淬炼的生存策略——用最少资源获取最大效益,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这正是人类工程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人类或许无需幻想外星科技或反重力引擎,地球生命用38亿年写就的代码库中,藏着无数待解的技术密码。正如蛛丝研究揭示的真理,最伟大的创新,往往始于对自然谦卑的观察。

参考资料:

[1]https://scitechdaily.com/stronger-than-steel-tougher-than-kevlar-spider-silks-secret-finally-revealed/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3/250307144702.htm

[3]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r3833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ider_silk

编译:杨雨鑫

策划:刘颖 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主管 王传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44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毛絮絮:别太“飘”啦!减少城市飞絮,这9点是关键→

    杨柳絮又“飘”了吧?杨柳飞絮多了,不仅让人厌烦,还会有一定的安全和健康隐患,但为了对付它们,我们很纠结,但也一直在努力! 01 杨柳飞絮出现在哪些地方?这还真得“按图索骥”! 杨柳飞絮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呢?杨树和柳树长在哪,杨柳飞絮就可能会在哪出现。需要我们从两个角度“按图索骥”来找: 从自然选择角度讲,是适合杨树、柳树生长的气候条件的地方: 杨树是一种喜光…

    2025年3月31日
    2600
  • “镜像生命”是什么?为什么让38名诺奖得主害怕到联名禁止其人工合成!

    2024年12月11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长达299页的报告《直面“镜像生命”的风险》(Confronting risks of mirror life)。报告由来自9个国家的38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行业专家联合撰写,呼吁全球禁止对镜像生命的研究[1]。 图源:www.science.org 这仿佛一个科幻小说的开头,但却是真实的科学讨论。 什么是…

    2025年3月10日
    6700
  • 生活百科丨家庭茶叶存放,你做对了吗?

    茶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作为一种备受喜爱的饮品,不仅口感丰富,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韵味。从清新淡雅的绿茶、到醇、厚浓郁的红茶、再到陈香独特的黑茶,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茶叶的存放方式直接影响着它的品质和口感如何保存好茶叶呢? 温度:过高的温度会加速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氧化,使茶叶的香气散失、口感变差。例如,绿茶在高温环境下,叶绿素容易分解,导致茶叶颜色变黄,滋…

    2025年3月21日
    4400
  • 地球深处的时光胶囊:科学家发现两座远古“超级地幔岛”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大的洋葱,人类至今才勉强剥开它的最外层。 在薄薄的地壳之下,隐藏着厚达2900公里的地幔层——这里没有岩浆翻滚的炽热地狱,也没有科幻电影中的地心文明,有的只是缓慢蠕动的固态岩石。 科学家曾长期认为其质地如同均匀搅拌的浓稠焦糖,但近年发现其中存在未充分混合的巨型区域,犹如曲奇饼中未融化的巧克力块。最新研究正逐步揭开这些地质“团块”的神秘面纱…

    2025年4月7日
    1400
  • 冬季总是“被电到”?轻松几招帮你远离静电!

    冬季来临 你是否经常遭遇突如其来的“电击”? 这其实是静电在作怪! 本期内容 科博士将为你揭秘静电的成因 带你学习如何远离静电的困扰 物质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内部包含大量的正负电荷。通常情况下,这些正负电荷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使得物体整体不带电。然而,由于不同物体的电子活跃程度存在差异,就可能导致电荷的不平衡现象。 以我们日常穿脱衣物为例,身体原本处于正负电荷平…

    2024年12月20日
    19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