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门诊经常遇到家长抱着小朋友咨询“地包天”的问题,但发现许多人对“地包天”存在误解:有的家长认为“乳牙地包天不用管,换牙后就好了”,有的家长认为“只有牙齿全部换完才能矫正”。其实乳牙“地包天”应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因为它不仅影响儿童外貌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咀嚼、发音等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未来的生长发育。
什么是“地包天”?
“地包天”医学上称为前牙反𬌗,表现为下牙包住上牙,形成“月牙脸”或“凹面型”。正常咬合应为上牙覆盖下牙1/3左右,而“地包天”会打破这种关系,可能同时伴随发音不清或咀嚼困难。
为什么儿童会出现“地包天”?
1.遗传因素:父母或家族中有“地包天”病史,孩子患病概率增加。
2.口腔不良习惯:
咬上唇、吐舌、吮指等会导致习惯性下颌前伸的动作。
奶瓶喂养姿势不当:长期平躺喝奶,下颌需前伸才能含住奶嘴。
3.颌骨发育异常:
上颌骨发育不足(如先天性唇腭裂)
下颌骨过度生长(受遗传或激素影响)
4.呼吸道疾病因素:比如扁桃体肥大导致呼吸不畅,迫使下颌前伸代偿。
乳牙“地包天”的危害
若未及时干预,“地包天”可能引发:
1.颌骨发育畸形:儿童期未干预,上颌骨生长受抑制,下颌骨持续前突,成年后可能需正颌手术。
2.牙齿健康问题:反𬌗导致牙齿异常磨耗,引起牙齿过早松动。
3.功能异常:咀嚼效率下降,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发音不清(尤其是唇齿音)。
4.心理影响:面容异常可能影响孩子自信心。
划重点:许多乳牙期的“地包天”并不会随着换牙自愈,反而可能加重!
乳牙“地包天”的治疗:
抓住黄金期!
活动矫治器
乳牙“地包天”的黄金治疗期是3-5岁,乳牙期骨骼发育尚未定型,矫正成功率高达90%以上,治疗手段简单高效。在这个阶段小朋友能配合的前提下,年龄越早越好。
家长必看:
如何预防“地包天”?
1.正确喂养姿势:避免婴儿平躺喝奶,让宝宝斜靠在妈妈的手臂上,呈45°角,奶瓶和宝宝的头部也呈45°角。1岁后逐步戒除奶瓶,使用吸管杯或广口杯。
2.关注口腔习惯:
及时纠正咬唇、吐舌、吮指等动作。
避免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建议2岁前戒除)。
3.定期口腔检查:3岁起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反𬌗尽早干预。
常见误区和真相
❌ 误区1:“乳牙地包天换牙后会自愈”
✅ 真相:乳牙期地包天可能抑制上颌发育,换牙后骨性问题更严重。
❌ 误区2:“必须所有牙齿换完才能开始矫正。”
✅ 真相:一般情况矫正需要等牙齿换完,但是乳牙“地包天”不需要等换牙,并且需要尽早干预,否则可能会影响颌骨发育,身心健康等。
给家长的建议
1.早发现早治疗:儿童3岁后若发现“地包天”,请立即就诊,乳牙期矫正简单高效。
2.选择专业机构:到口腔专科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非专业矫正导致二次伤害。
3. 心理建设与日常护理:鼓励孩子配合治疗,避免因外貌问题产生自卑,同时日常注重口腔卫生维护。
温馨提示
早期干预“地包天”不仅是矫正牙齿,更是为孩子一生的颌面健康打下基础。若发现孩子有反𬌗迹象,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科学治疗将还孩子一个自信的笑容!
预防胜于治疗,早发现早干预,让孩子远离“地包天”困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