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版。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信息就是:在新版 GB 7718-202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25 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可能很多消费者不理解,为什么要禁止这类声称?
我个人理解,这可能是因为以下多种原因:
1 「零添加」、「不添加」等说法,并没有法规的依据,也没有数据的证明。到底什么情况才叫零添加,是不是真的没有添加某种成分,以前完全由企业自己解释,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知情权。
2 「零添加」、「不添加」等说法,如果是真实的,也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比如说,「不添加蔗糖」,并不等于产品中完全不含糖。「零添加味精」,也并不等于食品中完全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
3 「零添加」、「不添加」等说法,对消费者造成「食品添加剂有害」、「某种食物成分危险」等心理上的误导,加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焦虑和恐慌。
4 「零添加」、「不添加」等说法,对同行构成了不公平竞争。由于一些产品标注这些说辞,会让消费者误以为没有标注「零添加」、「不添加」的产品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添加了某些不健康成分,从而不信任其他产品。这种利用消费者相关知识不足的心理暗示型营销战术殊不可取。
5 「零添加」、「不添加」等说法可能扭曲企业的经营行为,不是通过提升技术、改善管理的努力,在提高产品感官品质、安全性质和营养价值方面下功夫,而是试图用炒作概念、贩卖焦虑的取巧营销方式推广产品获得效益。
6 「零添加」、「不添加」等说法会误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怀疑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而让消费者忽略产品其他方面的品质特性。
实际上,不添加某些成分,或者绝对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往往并不能使食品更健康、更安全,甚至可能造成微生物增殖风险增加,或食品品质下降的结果。
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标签信息,使消费者明晰产品本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相关法规明确指出,食品标签的信息不得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实际上,近年来「零添加」、「不添加」等噱头已经扰乱了食品市场和消费者认知,造成了很多有害结果。
食品中到底添加了哪些配料,直接从食品标签上读取「配料表」即可了解。
食品中是不是含有糖,是不是含有反式脂肪,直接看营养成分表即可明了。
产品有没有「低盐」、「低糖」、「低脂肪」、「高钙」等特性,都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声称,不能随意夸大。说产品里「含有」或「富含」哪些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也必须在营养成分表里明确标注出来,到底含量是多少。如果达不到「含有」或「富含」的标准,就属于违规声称。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轻松地看到食品标签,新版食品标签法规要求在食品包装上展示「数字标签」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这是一个特别值得赞赏的创新。
很多消费者抱怨,食品标签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
确实,由于食品包装上的展示空间有限,食品标签往往字体太小,难以辨认。数字标签就解决了这个限制——消费者可以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体验感与便利性。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通过数字标签的渠道来丰富食品标签的展示内容,更好地介绍食品的特点、用法和营养价值。
总之,新版食品标签法规解决了很多困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问题。希望将来的食品宣传能更科学、更规范、更少误导,给消费者更多的知情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