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怎么选更安全?认知误区有哪些?一文了解→

近日,几款酱油中检测出镉、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涉及酱油这一家家户户不可少的调料,社交平台上依然引起了热议。

“零添加”是智商税吗?如何挑选一款安全的酱油?酱油怎么吃才健康?还有哪些关于酱油的认知误区?一文带你了解↓↓↓

“零添加”≠安全健康

“零添加”更多是商家推广产品的口号。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于“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或使用的物质”,规定不得在食品标签、说明书、广告中标注“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

并且,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我们应该学会看食品标签,了解配料表和营养成分中的具体内容,尽量选择添加剂相对较少,且为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怎么选酱油更安全、更健康

▲看瓶身标注:要吃“酿造酱油”,不要吃“配制酱油”

2021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再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不仅将酿造酱油进一步稀释,降低营养价值,还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氯丙醇类化合物对人体的肝、 肾、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皆有一定的毒性,还有一定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如果家里存放或使用的酱油正是“配制酱油”,建议就不要再继续食用了。

▲看国标分级:“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更好

国标GB 18186-2000规定,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将酱油分为特级(≥0.80g/100ml)、一级(≥ 0.70%)、二级( ≥ 0.55%)、三级(≥ 0.40%)。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8%,滋味也最鲜美。

也可以自己摇晃酱油瓶身看一看:泡沫小而均匀且不易散去的酱油好。优质的酱油摇动时,会起很多比较小、比较均匀的泡沫,并且不易散去,这种泡沫的出现其实与氨基酸态氮有重要关系,当氨基酸态氮多的时候,酱油中的泡沫会呈现这种状态。

▲看含盐量:“盐”多必失,含盐量越低越健康

酱油也含盐,为健康考虑,我们应当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大家可以在特级酱油中对比,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那种。有些酱油上有减盐、薄盐的字样,也可以优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酱油营养成分表中分量可能不同,在比较钠含量时应该先换算成相同的量。例如,某特级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0ml中含量”,另一种特级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5ml中含量”,在对比时就需要先换算。

▲看原料配置:优选大豆和小麦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

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如何吃酱油更安全健康?

▲控制食用量

酱油是一种隐形盐,要尽量少吃。一白瓷勺(10ml)酱油中就约有1.5-2g盐了,而长期盐吃多了容易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肾损伤,胃黏膜损伤、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等等。

▲注意酱油存放

酱油和耗油都主要怕长虫和“白膜”,尤其是在南方的夏秋季节,因为温度高、空气潮湿,很容易生虫、长霉。大家平时在存放酱油时注意“避光避热”,最好放在阴凉干爽处。开封使用后应及时将瓶口、瓶身擦拭干净并盖严瓶盖。

酱油有些种类也是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的,所以在购买酱油时,应注意观察商品标签是否标注了“冷藏”等字样提示,再按照食品标签上的标注要求进行储存。

关于酱油还有哪些认知误区要注意

▲酱油吃多了会变黑吗?

几乎没影响。皮肤的颜色是由一种叫“黑素”的物质决定的。它主要是由“黑素细胞”利用“酪氨酸”这种氨基酸,经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而生成。虽然酱油中也有“酪氨酸”,但食物中酪氨酸含量较少,对肤色几乎没有影响。酱油颜色很深,是因为酿造过程中产生了色素,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

▲吃酱油,伤口会留疤?

不会。伤口是否残留疤痕是由伤口大小、是否感染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综合决定的,与酱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食物颜色的深浅并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孩子需要吃“儿童酱油”吗?

不是必须,日常饮食中给孩子选用普通酱油即可。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不能多吃盐但是可以吃酱油,加了酱油确实能增加食物风味,但是家长却忽略了控制钠的摄入。超市里一些热销的低盐低钠儿童酱油,有的钠含量并不低。

1岁前儿童的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或酱油调味,正常饮食中已经包含了足够的钠。从营养学上讲,儿童在3岁以后所吃的食品与普通成年人并没有明显差别。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24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补蛋白还只盯着肉蛋奶?你还漏了这种“宝藏”蛋白质

    说到蛋白质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鸡胸肉、牛排、水煮蛋 这些动物性食品 图片来源:soogif 但你知道吗? 餐桌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 豆制品、坚果、全谷物 也是补充蛋白质的“隐形成员”! 只盯着大鱼大肉补蛋白 身体可能会错过许多重要营养~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汽车,蛋白质就是制造发动机、轮胎和方向盘等的原材料。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你的肌肉、免疫细胞、消化酶甚至头发…

    2025年3月14日
    4500
  • 又到新学期,孩子发音还是“萌萌哒”?当心是功能性构音障碍!

    “宝贝,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吧?”妈妈满心期待地问着刚放学回家的小明。 小明低头想了想,小声回答:“有点不开心,同学们说我发音有点…嗯…‘特别’,他们有时候听不懂。” 妈妈心里咯噔一下,新学期的开始,本应是孩子自信满满展现自我的时刻,怎么发音问题还成了个小障碍呢? 别急,今天湖南省康复医院就来聊聊这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小秘密”——功能性构…

    2025年2月21日
    7000
  • 服用他汀,为什么转氨酶会升高,对身体的伤害大吗?

    转氨酶升高了,还能不能继续吃呢,转氨酶升高了对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因为他汀需要进入肝脏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对肝功能会产生影响,表现为转氨酶(ALT、AST)升高。不过大多数人只是轻度升高,只要转氨酶升高不超过正常上限3倍,通常不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也不影响继续用药。 一、他汀为什么会造成转氨酶升高 他汀造成转氨酶升高的具体原因目前还未明确,可能是在发挥抑制胆…

    2025年3月19日
    4000
  • AI赋能医疗:几滴血预测上百种病!预防先行不再是梦?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技术,而是深刻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AI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值得关注的是,AI在医疗健康领域同样掀起了一场革命。近期,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一项重大突破——利用AI技术,通过几滴血就能预测上百种疾病,这无疑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开辟了新的道路。这项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成本较低,…

    2025年3月6日
    7700
  • 辟谣:吃碱性食物能防癌!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食物酸碱性与健康的说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吃碱性食物能防癌”的说法在网络上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传播,吸引了许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群。这种观点认为,通过摄入碱性食物,可以改变人体的酸碱平衡,从而创造一个不利于癌细胞生长的环境。然而,这种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吃碱性食物是否真的能防癌?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这一广为流传的健康误区,帮助公…

    2025年2月20日
    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