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建议民众少吃鱼,因为海里有160万吨未爆炸弹药,污染持续近80年

据古尔丁的说法,德国的海域中几乎每一平方公里都有未爆炸弹药。

千禧年之际,德国的考古学学者迪特尔•古尔丁(Dieter Guldin)决定和自己的老朋友、地球物理学家埃德加·施瓦布(Edgar Schwab)开设一家小公司 SeaTerra,目标是消除一种会严重破坏海洋环境的历史遗留污染。

但他完全没想到还需要再过 24 年,才能开始实现这个目标。

海底弹药“垃圾场”

2021 年,德国政府启动了全球首个有针对性地从海洋中清除弹药残留物的计划,旨在对遗留在德国波罗的海和北海盆地海域的未爆炸弹药进行可持续性废弃处置。此次计划的预算为 1 亿欧元,已于 2024 年秋季在波罗的海西南部的吕贝克湾(Bay of Lübeck)开始。SeaTerra 正是参加这项计划的三家公司之一。

这个国家建议民众少吃鱼,因为海里有160万吨未爆炸弹药,污染持续近80年

吕贝克湾图片来源:Bärwinkel,Klaus/维基百科

据古尔丁的说法,德国的海域中几乎每一平方公里都有未爆炸弹药。据相关专家估计,仅德国部分的北海盆地和波罗的海有 160 万吨常规弹药和 5000 吨化学武器正在腐烂。它们是一战和二战时期的遗留物,其中包括水雷、鱼雷、深水炸弹、炮弹和航空炸弹等。

在二战结束时,冲突的双方不想把弹药留在陆地上,因为可以销毁它们的设施实在太少,于是便延续了一战结束时的做法——将这些弹药和化学武器倾倒入大海。近 80 年来,这些弹药和化学武器正在海水中慢慢腐败,其中高能的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海水中。

向海水中释放

今年 3 月,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在 2017 年和 2018 年对德国波罗的海海域进行了详细采样,并测量了海水、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中的弹药化学物质含量,包括 2,4,6-三硝基甲苯(TNT)、1,3,5-三硝基-1,3,5-三嗪(RDX)和1,3-二硝基苯(DNB)。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其中 TNT 主要会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等,而 RDX 具有神经毒性,也会损伤肝肾,严重可能会导致死亡。DNB 则会导致溶血、肝损伤及神经毒性等。

这个国家建议民众少吃鱼,因为海里有160万吨未爆炸弹药,污染持续近80年

从左至右依次是1,3,5-三硝基-1,3,5-三嗪(RDX)、2,4,6-三硝基甲苯(TNT)和1,3-二硝基苯(DNB)。图片来源:Chemosphere (2025).DOI:10.1016/j.chemosphere.2025.144115

他们发现,几乎每个水样中都至少有一种从弹药里释放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从每升不到 1 至几千皮摩尔(pmol/L,1 pmol 等于 10-12mol),且大多都溶解在海水中。虽然,这些有毒物质的浓度在大部分样品中都远低于饮用水限值或者海洋生物的毒性阈值,但在另一些样本中却已接近临界水平。在吕贝克湾中 1,3,5-三硝基-1,3,5-三嗪和 1,3-二硝基苯的浓度最高,而位于其东南部的基尔湾(Bay of Kiel)中的 2,4,6-三硝基甲苯含量则特别高。

据悉,波罗的海的弹药“垃圾场”中较多弹药的炸药填充物占比为 30%~60%。研究人员因此推测,在这片海域的德国部分中估计有 30 万吨弹药,并推测随着弹药中的化合物释放,当前的污染水平或可以一直维持超过 800 年。而且这些有毒和致癌的化合物或已经进入了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中。

在一项于 2024 年 8 月发表于《毒理学档案》(Archives of Toxicology)的研究中,德国基尔市的毒理学专家Jennifer Strehse和两位同事分析了德国北海盆地中的比目鱼受到这些有毒化合物污染的情况。他们发现在比目鱼的胆汁中,这些有毒化合物的浓度在 0.25~1.25ng/mL 之间,而在比目鱼的肌肉组织(鱼片)中,TNT 代谢物的最高浓度为1ng/g,TNT 的浓度则高达 4 ng/g(均为干重)。

这个国家建议民众少吃鱼,因为海里有160万吨未爆炸弹药,污染持续近80年

比目鱼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基于此,研究人员表示,相比于胆汁,TNT 在鱼的肌肉组织中更容易得到积累。而这些有毒化合物不仅是通过食物链在这些鱼中富集,还会通过鱼的呼吸器官——腮进入到它们体内。另外,由于比目鱼喜欢躲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等待猎物,也会更容易接触到沉积物中的 2,4,6-三硝基甲苯。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在这些可食用的部位,这些有毒物质的浓度仍然算很低,因此对人类威胁很小。不过,有一些研究也发现,这类鱼出现一些癌症的风险正在增加。随着这些弹药被进一步腐蚀,这些鱼类体内的有毒物质水平或会上升到有毒水平。

目前,更具有威胁的是蓝贻贝。一些蓝贻贝会长期停留在一些腐蚀的弹药金属壳或者化学武器的表面,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食用它们被证实有致癌的风险。

德国的卫生专家建议消费者每周最多吃两顿当地的鱼类,以减少接触重金属、二恶英或多氯联苯。Strehse 则表示,贝类、底栖比目鱼,以及在弹药“垃圾场”附近生活的海洋生物有更高的风险受到 2,4,6-三硝基甲苯和重金属(砷、铅或汞等)的污染。显然,她自己不会再想食用任何波罗的海产的贻贝。

这个国家建议民众少吃鱼,因为海里有160万吨未爆炸弹药,污染持续近80年

蓝贻贝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危险丛生

清理这些海底的弹药“垃圾场”,除了改善海洋的生态环境,减少海洋生物和人类暴露在高能、有毒有害化合物中的风险之外,也将能提供安全的海底区域,促进海洋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开设海洋风电厂,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项目等等。

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和风暴活动增加,海底弹药的腐蚀速度也正在增加,这些高能的有毒化合物也在进一步释放,时间正在变得愈发紧迫。据 Hakai Magazine 的报道,SeaTerra 在这次计划中的目标是回收约 50~80 吨的弹药。

然而,清除和销毁这些弹药绝对是一个极其艰巨、十分危险且需要严肃对待的过程。在这些公司进行系统地清理之前,已有超过 400 人曾因意外接触这些弹药而丧生。其中有很多弹药还像它们刚倾倒入海洋时一样危险,但如今已经变得更加不稳定了。

因此,SeaTerra 在清理弹药“垃圾场”时十分谨慎,会先评估其中的弹药和武器类型,对于一些极其危险的武器,他们几乎完全不会去碰。只有在确保弹药安全、可以运输之后,他们才会让部署 Norppa 300机器人将其放置到金属网中,拉到海面上。Norppa 300是由 SeaTerra 研发的一款亮黄色的机器人,其具有一些很优秀的能力,比如能在深达 300 米的海底,甚至是湍急的水域中全天工作。此外,它还配备了声纳和声学成像设备,可以探测和识别埋藏的弹药,并与其他的探测设备合作。

这个国家建议民众少吃鱼,因为海里有160万吨未爆炸弹药,污染持续近80年

Norppa 300机器人(左图),可以进行多种操作。图片来源:SeaTerraGmbH

远在轮船操作室的中的专业人员会和 Norppa 300 配合,一旦他们发现武器中存在雷管,就会派遣潜水员前去拆卸——目前机器人还不具备这项能力。而一些大型的弹药清理工作则需要液压起重机的配合。最终,这些弹药残留都会移交给德国国家的爆炸物处理机构进行拆除。

实际上,不仅是德国的海域,这种历史遗留的有毒物质正在污染世界多处的沿海水域。

一些科学家建议将倾倒的弹药归类为“新出现的、让人担忧的历史污染物”,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加以解决。在 10 多年的时间里,古尔丁一直坚持要求德国政府清理这些弹药,让子孙后代免于遭受前几代人遗留下来的战争后果。终于,他们踏出了第一步。

参考文献

[1]https://phys.org/news/2025-02-impact-unexploded-ordnance-baltic-sea.html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25000554?via%3Dihub

[3]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baltic-world-war-bomb-cleanup

[4]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04-024-03834-y#Sec16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21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癌细胞“偏爱”的这10个特征,数数你占了几条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身边谁谁又被癌症缠上了。其实,癌症的发生不是毫无缘由,它常常“偏爱”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癌细胞最爱的10个特征,要是发现自己占了好几条,可一定要赶紧改! 一个不良作息习惯:熬夜 2024年2月,《肝脏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证实了黑白颠倒这种慢性昼夜节律失调,真的是人类致癌物!咱们身体里有个像时钟一样的“生物钟”,…

    2025年3月26日
    2200
  • 眩晕恶心未必是高血压在作怪:美尼尔综合征的识别与科学护理

    45岁的张女士近半年频繁出现天旋地转的眩晕,伴随恶心呕吐和耳鸣,起初她以为是高血压发作,自行服用降压药却不见好转。直到就医检查,才被确诊为美尼尔综合征(梅尼埃病)。这种以反复眩晕、听力波动为特征的疾病,常被误认为高血压或颈椎病。本文将带您全面认识这一疾病,并重点解析患者及家属需掌握的科学护理知识。 一、美尼尔综合征:内耳里的“水灾” 美尼尔综合征是一种内耳疾…

    2025年2月18日
    10300
  • 早期症状似感冒,冬春高发,这种传染病千万别忽视!

    流脑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由于早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许多家长易忽视,导致延误治疗。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高发时期,天气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等因素都可增加流脑的传播风险。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以下,尤其以6个月至2岁时期的婴幼儿风险最高,学校中青少年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

    2025年3月29日
    2200
  • 年纪大了容易长胖?发胖也有“年龄分界线”?一文看懂→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

    2025年3月8日
    5700
  • 急诊室的生死抉择,麻醉科是焦点

    多年前,某医院。 夜幕降临,急诊室内灯火通明。没有刺耳的报警声、没有急促的抢救嘈杂,一堆人正在研究方案。 不同以往的是,除了急诊科医生,骨科医生、麻醉医生,甚至似乎还有患者家属在场。 讨论的核心问题有三个: 1.要不要手术? 2.要做哪种手术? 3.要不要马上手术? 之所以讨论这几个问题,是因为这个患者很特殊:高龄、髋骨骨折加手臂骨折、患者意识不清,多年的高…

    2025年2月16日
    9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