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鱼尾铜瓦避雷,今有“吸雷神器”:中国防雷技术为何领先世界?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当雷暴云袭来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电闪雷鸣,令人不寒而栗。中国在雷电防护领域的探索比西方早了两个世纪,如今更是以创新材料技术引领全球避雷技术。到底是谁给云朵充电的呢?从古至今,我们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跟着科小二一起探索避雷装置的演变过程吧!

雷电形成的原理

云朵带电的原因是水滴和冰晶在气流中碰撞摩擦,产生正负电荷,然后在气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分布形成不同极性的电荷区,当这些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产生放电现象,于是出现了闪电。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下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否则可能会被雷电击中。因为大树顶上的枝叶尖尖细细,容易引来雷电。而作为高压电的雷电以树木为导体向地下传播时,会击伤附近的东西。

古人的避雷智慧

唐代《炙毂子》记载,汉朝时柏梁殿遭雷火后,巫师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引起的天火。屋顶上设计的鱼尾龙头的瓦饰,实际上还可以避雷,这便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了。

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在他所写的《中国新事》中惊叹:中国建筑屋脊的龙头装饰内含玄机: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按照这一记载可知,一旦雷电击中房屋,电流就会先接触金属舌头,然后沿着铁丝导入地下,从而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由此可见,我国利用金属针引雷比富兰克林做的雷电实验至少早两个世纪。

避雷针的“引雷”真相

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在雷雨天气,云层中的电荷聚集在避雷针上,因为避雷针的尖头会吸引更多电荷。一旦云层的电荷达到临界点,空气就会被击穿,形成导电通道。所以准确地说,避雷针不是在避雷,而是在“引雷上身”,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如今,避雷针已被更精准地称为“接闪杆”。

开启智能避雷时代

2024年1月,一项突破性实验引发关注。在一间实验室里,出现了一次上万伏电压的瞬间发电。按理说,如此高压的短路放电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和爆破声,但当两端电极接触的瞬间,只听到轻轻一响,伴随着细小的火花,模拟的雷电能量瞬间消弥于无形。

这是使用浙大温研院研发的“新型相变材料雷电能量吸收器”的结果。

相变材料的防雷原理基于一种叫“介质极化效应”的物理现象。这种材料受到雷电的高压冲击时会发生相变,将雷电的高频能量转化为冲击波。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被转化为机械能并安全释放,从而实现了很好的防雷效果。

自从这款防雷产品在浙江省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以来,效果非常显著。受它保护的设备再也没有因雷击受损。这项新技术的成功,消纳、吸收了几十次雷电的能量,防雷效果十分显著。

从古时的鱼尾铜瓦,到现代的避雷针,再到如今的智能避雷系统,避雷针的发展见证了从古代简单装置到现代高科技的演变过程。

避雷针不仅保护了无数建筑物免受雷击的损害,还推动了电学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雷电虽然无法避免,但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有效保护自己和家园。相信在未来,我国的科研团队还会继续深耕,为各个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本文根据首届“沈括杯”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整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13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 廊坊4.2级地震,为什么别人被晃醒,我却睡得很香?!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今日1时2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6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今日1时25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57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对于此次廊坊地震,不少京津冀地区的网友表示自己在睡梦中被震感惊醒,或是被手机发出的地震预警唤醒,不过也有网…

    2025年3月27日
    3200
  • “浙海研C50”,网友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来历找到了!

    最近,台州网友@小羊驼在社交媒体上求助,称自己在大陈岛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好奇这条鱼能不能吃,并附上了一张图片。 根据这张图片显示,他钓上来的应该是一条黑鲷鱼,背鳍末端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浙海研C50”。 此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有人说:“你把别人的论文钓上来了”,也有人说:“可能是高中生物学的标本重捕法。”大家都充满了好奇。 12月6日,潮…

    2024年12月15日
    16400
  • 元素合成的超级武器!看看人工合成元素的关键是什么→

    欢迎来到科普中国特别推出的寒假精品栏目“给孩子的高新科技课”! 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等单位联合制作播出的系列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近期在 CCTV-9 上映。 本片聚焦一系列我国自主研发的大科学装置,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了科学解读,展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这些超级装备所孕育的重要科研成…

    2025年2月19日
    9800
  • 羽绒服究竟如何清洗?真的没法机洗吗?

    随着天气转暖,人们纷纷换下厚重的冬装,准备将羽绒服清洗后收纳起来,以便冬日再临之时防寒保暖。但在用洗衣机清洗时,有人却意外开出了“爆款”,不仅羽绒服爆裂,就连洗衣机脱水桶也出现了损坏。为何机洗羽绒服容易爆炸?羽绒服到底该怎么洗?清洗后又如何使它恢复蓬松呢? 1.为何用洗衣机洗羽绒服容易爆炸? 之所以其他衣物可以正常机洗,羽绒服却容易“洗炸”,主要与它蓬松的结…

    2025年3月16日
    3100
  • 这10个饮食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寿命!很多人还不知道

    你的一天是不是这样开始的:清晨匆忙出门,顺手抓一块饼干当早餐; 中午赶工扒拉几口饭,5 分钟解决战斗; 深夜加班后,再来一顿重口味宵夜…… 这些看似“当代生存标配”的饮食习惯,可能正悄悄偷走你的寿命。《柳叶刀》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不良饮食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 1100 万[1] 。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 10 个折寿饮食习惯,用科学证据告诉你:有些“吃法”,可能比…

    2025年4月1日
    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