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周|人类为水有多拼?科学家的节水“黑科技”

3月22日-3月28日是中国水周。3月22日,在“节水中国行·北京朝阳”主题宣传活动北京朝阳主会场,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其中既有管理上的革新,也有技术上的进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节水护水的方法呢?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1 给水库铺上“防晒衣”

2015年8月, 9600万个黑色空心高密度聚乙烯球在洛杉矶艾芬豪水库缓缓铺开,宛如给水库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晒衣”。这些直径10厘米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能够有效阻挡阳光射入,每年可减少约115万立方米蒸发量[1]。

然而,有专家经过计算后指出,至少要使用两个多月至两年半,才能让这些黑色塑料遮阳球发挥出理想的保护效果。而且,制造这些塑料球本身需要消耗25万-290万立方米水资源(具体取决于球的壁厚)。

图片由AI生成

此外,这些黑色塑料球可能会阻碍水体的氧气交换,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这些塑料球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逐渐老化、破碎,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不过,科学家们并未因此而气馁,他们正积极研发可生物降解材料,期待未来能为水库打造出既实用又环保的“防晒衣”。

02零能耗的“沙漠饮水机”

液态淡水不仅存在于江河湖海,还能以雾气形式悬浮空中。在极度干旱的秘鲁利马,人们将一种特殊的网挂在山坡上捕捉雾气,让细小的水滴凝结在网上,然后顺流而下到管道中收集起来。据统计,一张网一天就可以收集300至400升淡水[2],虽然不能直接饮用,但可以用来洗衣、洗澡、洗菜和煮沸后做饭。最神奇的是,这种装置无需电力,仅靠昼夜温差就能循环工作,堪称最节能的“沙漠饮水机”。如今,这种捕雾网已经在秘鲁、玻利维亚以及哥伦比亚的一些地区广泛应用。

图片来源:WaterSeer

201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发了一种名为“waterseer”的空气取水装置。这个装置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将其插入地面,然后利用上层空气与插入地面以下部分的温差来产生水分,就像空调机里产生的冷凝水一样。经过试验,WaterSeer每天收集的产量可达37升[3、4]。有了它,那些地下水严重缺乏的地区,人们就能利用空气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

03 沙漠里的“海鲜奇迹”

以色列的大部分领土被内盖夫沙漠所覆盖,早在1970年,当地人在沙漠的地层中通过钻探寻找水源,结果发现了地热盐水。这种水不仅温度高,出水温度约为40℃,而且含盐度高于饮用水。科学家们经过试验,开发出了分级多次利用地热盐水的方法,他们将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先把地热盐水引入温室大棚,为种植的农作物保温,将其热量消耗掉一部分之后,再把冷却后的水按顺序分级流入不同的鱼塘,用来养殖不同品种、适宜不同生存环境的鱼类[5]。在这里,每一滴水都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无人机拍摄的新疆温泉县的一处冷水鱼养殖基地。(新华社发/李强摄)

我国的新疆最近也凭海鲜火出了圈。近年来,人们通过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利用沙漠中丰富的地下盐碱水资源,在沙漠中建设养殖池塘,调节水质以模拟海洋环境,用循环水系统保持水质清洁,并根据海鲜的生长需求,合理调控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在峡谷和盐碱地里养出了螃蟹、大虾等多种海鲜产品,成就了一段沙漠戈壁中的渔业传奇。

04 人工干预向海洋要水

有时候,人们还会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水资源的流向,以合理调配水资源。不过,让河水改变流向,不仅需要具备改天换地的勇气,更需要精准无误的规划设计与实力雄厚的经费支持,若要取得成功绝非易事。例如,以含盐度高而著称的死海,水位仍在以大约每年1米的速度继续下降,为了拯救死海,曾有学者提出设想——从红海中抽水,经过淡化处理之后将淡水供当地人使用,再把盐水注入到死海。然而,因这项工程耗费巨大,还有可能对死海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时至今日依然未能实施。

人类与水的博弈,是科技与自然的碰撞,每一项技术创新的背后都隐藏着对自然的敬畏。我们只有在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守护生命之源。

参考文献:

[1]张梦然.洛杉矶水库实验表明:用遮阳球减少水分蒸发并不可行[N].科技日报,2018年07月20日.

[2]央视新闻.说说这张神奇的捕雾网[N].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4年5月19日.

[3] WaterSeer可在空气中取水[N].中国民商,2016年第12期.

[4] https://offgridworld.com/waterseer-provides-endless-supply-pure-water-thin-air/

[5]郝雨.沙漠鱼塘[J].大自然探索,2022年第5期。

作者马志飞 地质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会员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奖获得者

审核徐奎 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

策划翟国庆

出品科普中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12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头戴安全帽、脚踩电瓶车,被罚?交警告诉你原因→

    我们都知道,骑电瓶车出行要戴头盔,不过,为了方便,有的人把安全帽或运动头盔拿来用,结果被交警发现作出处罚。好奇怪,安全帽等不也是保护头部的吗?而且坚固摔不破,为啥不能替代电瓶车头盔呢? 图片由即梦AI生成 以安全帽为例,交警提醒,安全帽并不等于电瓶车头盔(以下简称为头盔)。安全帽是对工业生产中工人的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头盔是保护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头…

    2025年3月26日
    2900
  • 这个“红配绿”的节日专属符号,还和中国有渊源?

    即便你不曾刻意关注,也一定知道许多圣诞装饰及文化元素——圣诞老人和驯鹿,圣诞袜子和礼物,圣诞树和玻璃球,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圣诞歌等等。 但在诸多圣诞装饰中,有一种在中国不太常见。许多西方家庭会在圣诞节时用冬青、松枝、槲[hú]寄生等常青植物编成环,再用松果、桂皮、甚至应季水果装饰,做成挂在家门口的圣诞花环,这里面就包括了今天的两位主角——冬青和槲寄生。 这个…

    2024年12月30日
    14200
  • 粗细不及头发十分之一,但它们的缺陷科学家“一照便知”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熟知他通过千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耐用的灯丝,为近代工业文明带来了第一束“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实验中使用绵竹纤维烧成的碳丝,在无意中揭开了近代新材料——碳纤维的篇章。 爱迪生与灯泡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碳纤维是什么?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

    2024年12月17日
    18200
  • 靠人人跑,靠树树倒,靠墙呢?

    老话说, 靠人人会跑,靠树树会倒 是想告诉大家,依靠别人是不靠谱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由自己负责 健康这件事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常常听到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但很多小伙伴觉得每天忙忙碌碌 根本没时间去健身房或者户外跑步? 本期教你一招 每天靠墙站10分钟 可别小看靠墙站立这件事儿 不仅省时省力, 还被多项健康研究称为“懒人长寿秘诀”! 无…

    2025年3月7日
    7400
  • 吃炸鸡也不快乐?《自然》重磅研究:高脂饮食正在“劫持”你的多巴胺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未品尝炸鸡、蛋糕或奶茶后,再次享用时感觉无比美味,但随着频繁地食用,它们带来的快乐却逐渐减少?很多研究显示,这种现象不仅和心理习惯有关,更与大脑中一条关键的神经回路密切相关。近期,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揭示,长期高脂肪饮食会破坏大脑中负责“美食快乐”的神经信号,导致食物奖赏价值降低,甚至可能促进肥胖的发生。 这项研究由美国…

    2025年4月4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