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天文名词#三角视差法是天文学中测量天体距离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测量距离较近的天体上有广泛的应用。它基于几何学中的视差原理,即:当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近处的物体时,该物体相对于远处背景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物体越近则变化越显著,这被称为三角视差(trigonometric parallax)。对于恒星而言,可通过测量它们的周年视差来计算其距离,这个方法依赖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观测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在半年内从A点移动到B点,那么恒星相对于遥远背景天体的位置也会偏移微小的角度,即从A’移动到B’,这个偏移量的一半就是这颗恒星的周年视差,在下图中用θ表示。恒星离我们越近,其周年视差越大,目前所知周年视差最大的恒星是比邻星,它的周年视差是0.769角秒。对于较远的恒星,其周年视差非常小,可小到毫角秒量级(1毫角秒=0.001角秒),甚至更小。恒星的周年视差θ、日地平均距离a(a=1天文单位,即1AU)和距离r的关系可表示为:tanθ=a/r。在实际应用中,由于θ通常很小(当x非常小的时候,tan x近似等于x),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r=1/θ。若θ的单位是角秒,则上式计算得到的距离的单位是秒差距(parsec,缩写为pc),1pc=206265AU=3.26光年。
文字:王青
制图:丁乙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