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一次夜,身体炎症就会被“激活”

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6255名18岁~73岁的调查者中,近半数人零点后入睡。不少人对熬夜抱有侥幸心理。然而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只熬一宿,身体炎症也会被“激活”。

熬夜为什么会拉高身体的炎症水平?怎样做能最大化减轻伤害?

01

熬一次夜,炎症水平就会上升

一项发表于美国免疫学家学会月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免疫学)的研究显示,即使只经历一次熬夜不睡,也会增加炎症风险,这说明免疫系统对睡眠高度敏感。

该研究揭示了睡眠质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并解释了它与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关联密切。

通过对受试者进行睡眠剥夺实验,结果发现,经历24小时的睡眠剥夺(一夜不睡),会使体内免疫细胞特征改变。如果这种变化持续存在,就会导致长期炎症并大大增加患病风险。

2023年一项发表于《Cell》(细胞)上的研究也证实了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

02

熬夜,不光是降低免疫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表示,人的生活节奏一定要按照生物节律进行,违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切行为,都可能造成节律紊乱。

睡眠障碍是节律紊乱最典型的表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工作或游戏、玩手机,白天应该清醒的时候犯困。

长期睡眠剥夺,不仅造成自身生物节律的紊乱,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饮食障碍等问题,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熬夜时,身体可能会遭受多重伤害:

削弱免疫力

数据显示,成年人只要连续几个晚上不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功能就会严重下降。比如,一些人会因此患上带状疱疹等疾病。

多个系统紊乱

肠胃功能紊乱,胆汁、胰岛素分泌紊乱,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糖尿病等患病风险增加。

重要激素分泌减少

熬夜导致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分泌过低,会引起皮肤状态变差、早衰,还会增加女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风险。

诱发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熬夜使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风险。

引起老年痴呆

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健忘、恍惚、难以集中精神等问题,还会造成认知功能损伤。

情绪变差

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有情绪敏感等各种“小脾气”,比一般人更容易悲伤或愤怒。

03

如何降低熬夜带来的伤害‍‍‍‍‍‍‍‍‍‍‍‍‍‍‍‍‍‍‍‍‍?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睡眠节律颠倒都属于熬夜。

从时间上来说,晚上11点到早上6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尤其是晚上11点到次日3点,深度睡眠都集中在这个时段。过了晚上12点就是熬夜,越晚睡对身体伤害越大。

一些人因为职业的关系不得不熬夜,如何最大化减轻伤害?

及时补觉:熬夜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但还是建议要躺在床上休息。因为人躺卧时,代谢会减缓,从而避免身体透支。

洗热水澡:熬夜后可以洗个热水澡,既解乏又能帮助快速进入深睡眠。如果没有大段时间补觉,一定要安排午觉或者有空眯一会,哪怕10分钟也有效。

清淡饮食:熬夜后,早餐的营养补充最重要。尽量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低热量食物,如藕粉、低脂牛奶泡麦片、绿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物。夜间工作时,如果真的很饿,可少量进食清淡食物,不饿则尽量不吃,还要多喝水。

适量运动:白天补觉后,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运动。上夜班期间,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踮踮脚,做几个金鸡独立、深蹲,几分钟即可。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也有助缓解疲劳。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生命时报微信联合出品

受访专家: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 施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伟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07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大国粮策】“南菜北运”:揭秘舌尖上的“冬春交接”

    当北方银装素裹之时,菜市场的货架上却绽放着岭南春意:广西的番茄水灵莹润,云南的叶菜青翠欲滴……这跨越上千公里的“舌尖上的春天”,正是中国“南菜北运”工程创造的现代奇迹。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当北方温室进入“冬眠期”,来自南方的蔬菜便搭乘冷链专列,开启北上旅程,用丰饶物产填平南北气候的鸿沟。这场持续半年的蔬菜的“春运”,不仅让北方居民的餐桌四季常青,更在铁路…

    2025年3月26日
    2200
  • 缅甸突发7.9级地震,云南多地震感强烈!地震来临如何避险自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由于震源位于太平洋范围之外,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 据网友反馈,云南多地有明显震感。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你会设置吗? 地震来临,提前几秒钟的预警都是…

    2025年3月28日
    3300
  • 谁家鸟回来啦?这份北京春季观鸟指南请查收→

    春暖花开,候鸟北归,这份北京观鸟指南请查收 北京有鸟吗?当然!北京地区鸟类的多样性在全世界都是可圈可点的,在G20国家的首都中排行第二,仅次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我的众多鸟友中,有几位外国人,就是定居京城多年做“鸟导”(观鸟拍鸟的向导)的。 ▲观鸟群体中的洋鸟人(摄影:郭耕)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很多鸟友要慕名来观鸟?正是因为北京之鸟举世瞩目!北京市面积占中国陆地…

    2025年3月28日
    2000
  • 牙刷和莲蓬头全是病毒?隐藏在浴室中的“生态系统”

    当我们想到生物多样性时,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辽阔无垠的海洋,或者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我们家中的浴室,竟然也存在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项于2024年10月9日发表在Frontiers上的最新的研究,揭开隐藏在浴室中的微生物世界。 这项新的研究始于一个简单好奇心:我们的家庭环境中究竟生活着哪…

    2025年3月20日
    8000
  • “风光火”打捆外送?从输“煤电”到送“绿电”的转型之路

    编者按: 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双碳”目…

    2025年3月18日
    3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