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寿饮食公式”来了!这样搭配着吃,死亡风险降低27%!
2025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刊发了一项研究。研究找到了“最佳长寿饮食公式”:较低蛋白质+中等脂肪+中高碳水化合物。按照这样搭配吃,最高可以降低27%的死亡风险! 同样是一日三餐、同样吃五谷杂粮,为什么有的人就长寿,有的人却早早离世?越来越多…
-
晨起后有这3种表现,你的血管可能不健康
如果早晨起来频繁出现手脚麻木,一定要重视。 血管承担着输送血液、营养物质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但因疾病、衰老,血管也会老化、变硬。 然而,血管深藏于体内,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它是否健康? 图源:央视新闻 晨起有3种症状,血管不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李立志表示,早晨起来有这3种症状,可能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手脚麻木:如果早晨起来频繁…
-
减重都去哪儿了?脂肪、肌肉和水分的“减肥旅行”
(全文约800字,阅读时间4分) 当体重秤数字下降0.5kg时,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值背后,实际包含脂肪细胞的凋亡、肌肉纤维的萎缩、水分的重新分布三个维度的生理剧变。减重不等于减脂,更不等同于健康。 1. 脂肪代谢:能量转换的精密工程 脂肪分解遵循热力学守恒定律,每公斤脂肪需消耗7700kcal能量缺口。但人体实际减脂效率受基础代谢率(BMR)调节,当体脂率下降…
-
【科普】全方位PK丨多点离焦镜、普通眼镜,到底选哪个?
家长们,每次看到孩子近视后那厚厚的镜片,心里是不是特别发愁?随着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眼镜作为视力矫正工具,其功能已从单纯“看得清”向“控近视”转变。只是,普通眼镜和多点离焦镜到底该怎么选?这可把不少家长难住了。别着急,今天就来一场全方位大PK,从设计原理到配戴效果,从舒适度到性价比,全都给您分析得明明白白。相信看完后,你的心里就有答案了 设计原理PK 普…
-
保质期刚过一两天的食物,还能吃吗?很多人都误解了这4点!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 增加这两项标准将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食品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食品就一定安全吗? 保质期的说法从何而来? 面对家里刚过保质期的未拆封食品,许多人都有“过期扔了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扰。然而,啥叫保质期?保…
-
一字之差:红霉素软膏or红霉素眼膏,你用对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红霉素软膏和红霉素眼膏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药物。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甚至会混淆使用。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药物,确保大家能够正确使用。 一、成分与浓度 红霉素软膏和红霉素眼膏的主要成分都是红霉素,但它们的浓度有所不同。红霉素软膏中红霉素的浓度为1%,而红霉素眼膏的浓度为0.5%。这种浓度差异决定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治…
-
禁用“零添加”!食品安全新国标来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尤其引发消费者关注的是,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01 预包装食品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意味着什么? 食品属于信用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直观判断其品质,需要通过品牌、标签信息进行选购。这也导致目前市面上很多食品企业、…
-
六个错误做法会加重过敏 | 时令节气与健康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一些不良习惯,这些行为可能无意中加剧过敏症状,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 过敏是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增强的现象。春夏季过敏主要由花粉、霉菌等引发,常见症状包括鼻塞、眼痒、咳嗽等。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一些不良习惯,这些行为可能无意中加剧过敏症状,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以下是需要警惕的六个错误做法及科学应对建议。 错误做法一:…
-
别让隐形焦虑“掏空”了你
焦虑症的非典型症状涵盖生理、认知和行为多个方面,很多患者容易忽视,进而延误治疗时机。 焦虑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很多人都熟悉其典型表现——持续的担忧、紧张和恐惧等。然而,焦虑症还有不少隐形信号,它们并不明显,却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焦虑症的非典型症状。下面,我们就以一种不太常见但颇具代表性的症状——“厌声症”为例,一起来讨论一下那些被…
-
食品新规来了!事关每个人,以后买东西这样看标签→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